乌尼尔夫
摘 要:家畜育种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农业高等院校开展专业课时,如何运用语言应该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家畜育种学》为例,讨论在此课程基础上的三语教学探索中的经验,可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专业课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家畜育种学;三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1B-0126-02
在信息量高速膨胀,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灵活运用语言工具,掌握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在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内蒙古地区,蒙古语是国家官方语言外的第二官方语言。国家民委“十三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规划中提出“……全面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尊重语言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蒙语授课一直是该学院的办学特色,在6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培养出大量活跃在农牧业生产一线的高科技少数民族骨干。家畜育种学作为动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掌握好育种学的知识,将会对家畜品种的认识、保护、开发利用、选种选育、新繁育技术的应用起到理论指导的作用。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对“双语教学”的定义是: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但是在我国,双语教学却有着不同的含义与理解。一种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另一种是外语(英语)汉语双语教学。对以上两种理解,前者是“不可或缺的传统双语教学”,后者是“带有时代特征的中外语双语教学”。我们经常提到的“双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后者,即使用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着三语教学的现象,但一直以来我们没有提出并重视这个概念及相关研究。笔者把在使用蒙古语为主体语言教学《家畜育种学》的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与讨论,希望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开展专业课时,对语言的使用起到参考作用。
一、專业课教学中语言使用存在的现象
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是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与尊重的,所以任何人没有剥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获得教育的权利,而且对于少数民族来说,通过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听课,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专业知识,并且有利于毕业后在基层开展工作时,可以用准确的专业术语表达,便于与当地农牧民沟通。但因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如家庭与学校的语言不一致,家庭与学校的文化不一致)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教学用语匮乏,教育质量差),致使很多教师认为,母语教学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否定母语教学是错误的。
多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全球化趋势的优秀人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应当让学生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引入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缩减国内外专业教学进程中的差距。这时就涉及汉语与外语的使用。但何时以何种方式运用于教学中因教师而异,因课程而异。我们既然提到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普通话双语教学,外语(英语)汉语双语教学,那么我们应该提出三语教学的概念,并深入研究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合理的,更适合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专业课的教学方式。
二、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使用该语言教材的学生人数较少,导致印刷成本提高,此类教材的印数不会太多,当使用完这个版本的教材以后,出版社也不会增加印刷。为了省事,有的教师就会选用汉语教材,这样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第二语言学习专业课知识,不利于知识的吸收。
(二)教师认为少数民族语言不重要,使用汉语授课
因一些教师的自身素养问题,导致教学用语匮乏,教育质量差,其不愿意使用母语授课,作为应当以母语授课的少数民族教师,却不履行自己的责任与义务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少数民族语言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不足
以蒙古语为例,虽然作为世界上极少数从上而下拼写的文字,在数字化上遇到诸多困难,但现有的软件基本满足教学当中的需要,完全可以用蒙语做出课件。但因制作蒙古语课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或因教师未能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妨碍了蒙古语在多媒体教学当中的应用。
三、《家畜育种学》教学过程中的经验
(一)课堂中的三语应用
笔者在2009-2017年间的《家畜育种学》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方式的教学方法,并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通过我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到,学生更倾向于识别学习汉语的课件,在授课过程中,如果教师用蒙语授课,学生会更加专注,综合学生的上课反馈情况。我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使用汉语制作的课件,课堂讲授使用蒙古语;而在表述、词义、专业术语等相对固定,具有国际共通性,各种语言在理解、诠释方面比较一致,此时应该很好地阐释英语的词义,做到学生可以用“汉语看,蒙语听,英语懂”。
(二)课外如何使用多语教学
在网络信息时代,资源共享是普遍现象。在网络中,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可供学生选择。可以给学生使用国外一流院校的视频公开课程资源,用英语听讲座,不懂的可以看配备的汉语字幕,这样增加了学生在课外运用另外两种语言的使用频率,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储备。在日常生活中,班级可以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形成资源共享,课下,老师可以把班级内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让几个小组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应的知识,同时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寓教于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课程考察中的语言使用
在考试卷面中,笔者尝试蒙语考试卷中在每道试题后面附加汉语的方式,这对学生更准确地理解卷面起到辅助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不仅在考试中,在平时的课堂测试时,教师也要多花些心思,设计一些随堂测试。随堂测试的难度要适中,尽量让学生都能会做,达到练习的效果,对于随堂练习和测试中出现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应尽量用汉语进行翻译,使学生能够了解题意,达到测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俊.国内外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述评——以数学学科为例.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8,(9).
[2]孙蕾,王卉.我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研究综述.教育理论研究,2013,(8).
[3] 李碧春,王宵燕,张亚妮,徐琪.《动物遗传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4,(10).
[4]罗立彬.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现状.对近五年相关文献的一个综述.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5]朱崇先.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在京召开[J].民族语文,2000,(4).
[6]王远新.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暨首届国际双语教学研讨会总结[J].语言与翻译,2000,(4).
[7]兴达.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宁召开[J].满语研究,1998,(1).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