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7-12-07 19:34骆科妤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运算能力数学教学小学生

骆科妤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过程体验,突出运算重点,让学生亲身体验计算过程并在强化训练中积累经验,从而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 小学生 运算能力 运算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10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形成对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正确认知。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误区,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错例,指导学生灵活思考问题,避免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并通过强化训练进一步积累运算经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注重过程体验形成正确认知

小学生对知识的感知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而理解和掌握知识。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懂得算理,又要让学生掌握算法,注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确保计算的准确性,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借助动手摆小棒、画图等方式来理解算理,并在呈现不同思维方式的同时得出不同的算法。如计算15-8,有的学生在操作中将10根一捆的小棒解开,先减去8得到2,再加上5,这样来认识“破十法”;也有的学生是先减去5,然后再用10减去3,进而得出“连减法”;还有的学生在已经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思考几加8等于15,即“想加算减法”。通过这样的体验过程,学生不仅理解了算理,还能掌握不同的算法,体现了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同时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直观地将思考过程表征出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了语言表征;最后在算式下方标出思考的过程,进行了符号表征,这样三者有效结合,学生的运算能力肯定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走出思维误区积累运算经验

在计算教学中,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原因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而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没能从根本上把握运算性质和运算律等。造成思维误区的原因很多,既有教师过于强化某一知识点而造成后续学习时的负迁移,也有学生对运算性質、运算律理解不够,只认识了“外形”,没把握“内涵”,导致在具体运用时出现错误。引导学生走出思维误区,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与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正确引导,从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如在计算25×32×125时,有的学生知道将32分成4×8,但是在书写时写成原式=25×4+8×125,这是因为学生混淆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运算律的结构把握不清。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算式中的符号,避免学生出现因外在结构造成的误判。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律的学习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只有不断地纠正与反思,才能积累丰富的经验,也才能在小数、分数及整式的运算中得到正确运用,从而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三、强化运算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技能的掌握离不开有效的强化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反复地训练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运算技巧的心理需求,强化运算训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在练习中深刻理解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从而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分数加减法的前提是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运算又依托于整数、小数的运算。教学时,教师要强化学生的训练,创设出符合学生需求的题目,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运算律、运算顺序、运算性质的作用,进而在训练的基础上开拓思维、发展数感,提升运算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运算教学,学生理解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技能,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运算教学,并通过训练进行强化,让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责编 林 剑)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算能力数学教学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