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现实中,我们常听到领导在工作会议上一再叮嘱:夜自修如果发现看“闲书”的一定要没收。我们常听到家长抱怨:我家孩子整天就喜欢看“闲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没一点正经,这可怎么办呢?
[一、“我”本无罪——阅读的意义]
几乎每一个老师都知道,课外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性情、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终身学习的习惯。在此,我想就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最关心的高考来谈谈阅读的“实用”意义。
1. 课外阅读能训练思维、发展智力
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及思维能力,其中思维能力处于核心地位。
而一个人在认真阅读时,实际上是在不停地思考、想象、判断、推理,既要理解词义、领悟语句的含义,又要细致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认真地思索作者的观点立场,还要将新发现的知识与大脑里已有的知识或现实生活进行广泛的联系和比较。阅读中这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使阅读者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2. 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课外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干国祥老师认为“学生贫乏的只是阅读和思想,而不是生活。要讲生活的贫乏,没有谁比史铁生、张海迪更贫乏。阅读是写作的语言之源,也是写作的思想之源。心灵的丰富主要取决于阅读的丰富,而不是生活的多姿多彩。” 阅读是汲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的不足,提升立足点,开阔眼界。有了丰富的阅读积累,“活水”自然涌出,久而久之其言皆若出自吾之口其意皆若出自吾之心,他人的字词句篇,思想感情都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写起文章便也能像史湘云一样锦心绣口。
(2)课外阅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于漪老师认为:“朗读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头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渗透,时间久了,会在自己的写作在反映出来。”她还认为,多读好文章,逐字逐句透彻理解、深入体会、反复揣摩,这对文章的立意大有教益。
学生长期、大量地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自然会接触到许多种谋篇布局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会借鉴到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经历的作者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这使他们写作时有多种可供参考的模式,然后通过自身的尝试和不断的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事”出有因——存在的问题]
既然阅读对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什么校领导、家长还要对它下达“禁令”呢?因为当前的课外阅读的确存在一些不好的问题。
1. 读什么
2013年5月9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一份针对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报告,最受学生喜欢的书依次是科技科幻类读物、漫画、卡通读物。我们的学生,看的无非是些粗制滥造的武打言情小说、网络电脑游戏、写当代影视歌星、体坛明星之类的时尚杂志、卡通画册……几乎不见严肃读物的身影,带有浓厚的消遣休闲娱乐成分。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长期阅读这些低层次的书会玷污学生的精神、残害他们的灵魂。
即使阅读的是经典名著,也有不少学生选择看简缩版、影视版或连环画,极少有学生会抱着大部头的原著仔细研读。这种重图轻文的阅读倾向,会影响学生逻辑性思维的发展,文字阅读的缺失容易造成理解力、思考力的下降。
2. 怎么读
所谓“故书不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但据调查发现:有很多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吃零食、看电视,很少有学生会做些必要的摘抄或圈点;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持放弃的态度,不会想方设法去解决难题。
注重情节、走马观花的阅读无法使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去品味作者的语言、分析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感情。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囫囵吞枣的读,也很难使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双管齐下——应对的策略 ]
1. 学校、家长——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课外阅读收到明显的实效,唤起并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不二法门。
学校应利用学生大会、家长会的机会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全校师生、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教室、走廊、楼梯转角、宣传栏等场所张贴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一些热爱读书的名人名家的画像;请资深的语文老师给学生们开出推荐书目;图书馆应多购置适于学生阅读的书籍;举行课外阅读读后感的作文大赛;在校园艺术节的时候可安排学生朗诵名篇名段、排演经典的话剧。
2. 语文老师——合理引导学生有效阅读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老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我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读书笔记,其中需包括三段优美词句、一个典型事例、一点赏析感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别小看了这摘抄的功夫,它并不是一种机械的劳动,而需要思维的参与。为何只抄这一段而不抄那一段,说明学生已对他读过的文本进行了信息的筛选,他摘抄的是他认为有效、有价值的信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就具备了辨别文章、文字好坏的能力。而写读书心得体会则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看内容,将看过的材料、道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久而久之,摘抄、剪报,读書、做笔记、写感悟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拨出每堂课的前五分钟并让出了三尺讲台,让学生交流自己课后的阅读情况。具体做法是:一位学生朗读一段认为有价值推荐给同学的文字,并作简要的评析,其他同学可自主发言。交流的选材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可以是国内外重大新闻、校内外的热点话题、名家名篇……为了能引起同学对其所读内容的关注和共鸣,很多学生都订阅了不少有益的读物,如:《语文报》《青年文摘》《微型小说选刊》《博览群书》《杂文报》等,他们留心生活、润色词句,做着精心的准备。其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情感、飞扬的灵性常常令我惊叹不已,学生的积淀在不知不觉中丰厚起来。
[四、结语]
也许我太过于功利,但我想:只有正视“惨淡”的现实并对症下药,才能切切实实地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些不相悖逆的东西,为教学的有效性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