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与思考

2017-12-07 15:56闫冰何桂英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友善少年儿童家风

闫冰+何桂英

【摘要】本文论述了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表现在能够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真正落细、落小、落实,有效促进“家”“校”共同育人,形成长效机制四个方面。学校通过家风教育侧重培养少年儿童友善意识,家庭通过家风培育侧重养成少年儿童友善行为,社会传媒通过家风弘扬侧重营造友善环境,三者以家风为着力点,形成合力,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中要处理好糟粕与精华的关系、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国内家风与西方家风的关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家风 少年儿童 友善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04-02

党的十八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成十二个词,其中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核心要义。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不仅关乎其健康成长及人生价值选择,甚至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兴旺。家庭具有重要的立德树人功能,主要通过家风实现。家风一般指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传统风尚。家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潜移默化、代代相传、代代受益的特征。人们常讲“勤俭家风出清官,孝悌家风出孝子,尚武家风出良将”,说明家风在塑造个人品格方面的独特作用。家风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其所蕴涵的仁、义、孝、和等内容是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

一、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

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本身蕴涵丰富的友善思想资源,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孝经》《弟子规》等,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教人崇德向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重道义,轻私利”的人际和谐思想、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大同观念、墨子的“兼爱,非攻,爱无差等”交往之道,无一不是以友善为价值追求。家风与中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一脉相承,家风在形成过程中得以充分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作为凝聚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资源,家风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感染人,培养人,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能够真正落细、落小、落实

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他同时强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少年儿童是可塑性较强的群体,以家风为载体,能真正把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在实际生活中落细、落小、落实。落细,就是从生活细节抓起。生活中,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弯腰捡拾垃圾的动作、一张充满爱的笑脸,都蕴涵在家风中,无形之中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启发少年儿童的友善观念。落小,就是从小处着手。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要从点点滴滴的友善行为做起,持之以恒,积善成德。祸患常积于忽微,这就要防微杜渐,如果认为恶小可为,无关紧要,久而久之,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扭曲整个人生价值观。落实,就是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把友善体现在行为上,以实际行动为少年儿童做榜样,使少年儿童通过对父母长辈行为的观察模仿习得友善行为习惯。

(三)有效促进“家”“校”共同育人

蘇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成人常忙于工作、事业,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寄托于学校,尽管学校不断加强教育,但是由于家庭教育不足甚至缺失,造成教育上的“木桶效应”。即教育成效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学校),而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家庭)决定。最好的教育应该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家风正好是两者的结合点。家风是联通家庭与学校的桥梁。家风尽管在家庭中形成,但是传统家风的教育主要靠学校完成,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实际上是家风的内在体现,其落脚点在于实践,家庭是最好的实践场所,孩子做得好不好,家长最有发言权,教师和家长一“教”一“评”、“教”“评”结合、凝成合力,可以有效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

(四)有助于建立友善价值观教育长效机制

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长效机制,深入持久、扎实细致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工作长效化常态化科学化。”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经历一个长期过程,需建立长效机制作为保障。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关注建立有形的长效机制,如制定教育活动方案、计划、制度等,常常忽略无形的长效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风就是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的无形长效机制。家风在长久的家庭生活中形成,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等行为示范正是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无形长效机制的体现。坚持无形长效机制和有形长效机制相结合,有助于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真正实现长效化、常态化、生活化。

二、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中的实践思考

(一)学校通过家风教育侧重培养少年儿童友善意识

培养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的前提是培养其友善意识。学校是培育少年儿童友善意识的主渠道,根据基础教育的要求,学校可以通过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培养其友善意识。听,就是教师要把历史上关于家风的精华,如《弟子规》《孝经》等,讲给少年儿童听,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多讲生动活泼的家风故事,多讲追求真善美的家庭人物事迹。说,就是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多多交流,如通过说说身边的家风故事,分享对家风的理解,把文明的家风内化于心。读,就是诵读家风经典,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要求少年儿童经常诵读,在情感上陶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少年儿童领悟家风内涵。写,就是要引导少年儿童把好家风化为具体要求,如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等日常行为,并在日记中记录下来。以听、说、读、写的方式,将友善思想有机融入基础教育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少年儿童的友善意识。endprint

(二)家庭通过家风培育侧重养成少年儿童友善行为

我国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少年儿童时期是养成友善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施加相应影响,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育文明家风和培养少年儿童友善行为习惯是同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长辈要以身作则,父母的良好品质是教育孩子的宝贵资源,父母素质低下则是孩子成长与发展出现偏差的伏线。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在父母教育中要突出母亲的作用,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注重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这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一般来讲,母亲常常给人以贤惠、善良、勤劳等印象,母亲常常陪伴孩子左右,举手投足之间都在影响着孩子、感染着孩子。因此,要发挥母亲在培养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中的优势。

(三)社会传媒通过家风宣传侧重营造友善环境

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友善的社会环境对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利;如果社会环境不好,则会损害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社会传媒要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深入农村的每个村寨,深入城市的每个社区,大力开展以“家风”为主题的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邻里”“最美姐妹花”“最美兄弟情”等一系列弘扬现代文明家风的活动,让社会每一个角落都闪烁友善之光,让每位少年儿童都在友善的环境下成长。同时,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等,开展以“家风”为主题的音乐、美术、儿童文学等文艺实践活动,营造向善、乐善、扬善的社会环境。

三、家风在加强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中须处理好四对关系

(一)处理好家风中糟粕与精华的关系

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但是家风是在小农经济时代环境下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烙印,具有历史局限性,如《孝经》根据不同人的等级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带有明显的封建落后性。如何对待传统家风中的糟粕与精华问题,总书记站在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指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因此,对待传统家风,要树立“扬弃”理念,不能照搬照抄,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友善思想精华。

(二)处理好家风中应然与实然的关系

应然与实然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状态,简单地讲,应然是指事物应该达到的状态,实然是事物存在的实际状态。受多种因素影响,实然与应然之间总是存在偏差。例如,我们常常依据传统家风,教育孩子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而在“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上,出于对自己和家庭的保护,又陷入矛盾,这实际上是知与行的脱节。在处理家风应然与实然关系上应该坚持知行合一,即对传统家风的认知不能停留在观念上、思想上,还要融入实际生活,践行在行动上,言传身教,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对少年儿童友善价值观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三)处理好国内家风与西方家风的关系

国内家风与国外家风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制度、思想观念及文化下形成的。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留学热潮高涨的今天,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十分重要。总书记指出:“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睜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一些西方家风中蕴涵着宗教元素,突出个人主义色彩,这与我国新时期的文明家风格格不入,必须坚决摒弃。当然,西方家风也有其精华,我们可以结合友善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有的放矢地借鉴。

(四)处理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系

创造性转化,就是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实际,对那些仍有借鉴意义的家风内涵、家风表现形式等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新时期的特点和要求,让传统家风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如《孝经》开篇指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可以和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生命教育联系起来。创新性发展,就是立足于新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对传统家风的内涵补充完善,使之更具影响力和感召力。如《孝经》依据父母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今天我们可以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等内容充实其中,让传统家风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总之,只有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相统一,不忘传统家风,才能开辟未来;只有善于继承传统家风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友善少年儿童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引导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友善”核心价值观
浅谈少年儿童在进行武术套路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践行“友善”价值观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对少年儿童的影响
幽默好家风(二)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