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海
指尖上的微办税
赵东海
“嘀嘀”,一纳税人收到了来自税务机关的短信提醒,“为了更好地帮您防范涉税风险,您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已通过系统进行提示,请您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反馈。”随后,纳税人立即进入电子办税系统,点击待办任务,看到了税务机关推送的风险疑点提示。
其实,这只是税务机关探索基于互联网生态的新型征管模式的一个小小缩影。在国家提出“简政放权”和“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税务机关积极改革创新,逐步开启“精准化管控、个性化服务、数字化决策”的智能管税模式,税收管理和服务方式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10月27日,武汉市国税局举行第13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专题研究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观看了党的十九大新闻集锦、纪录片《胜利之盾》。会议要求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党的事业,提升政治站位意识。(图/文:温 鑫)
近日,税源管理员小田借助信息化手段,筛查出某家房地产公司土地近三年的风险疑点,并迅速评补土地增值税、附加税等税款逾2000万元,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要是在以前,从数据采集、对比分析,到发现疑点,再到情况核实及税款入库,即使凭借多年的管户工作经验,一个月时间也是远远不够的。这种征管质效的提升得益于税务机关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的“智能管税”模式,新型征管模式突破了人海战术、经验管户等传统管理方式。税务数据应用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使税收征管如虎添翼,有效解决了税务机关有限的征管资源与大幅增加的管户不相对称等问题。
新型征管模式实现了从个人经验到智能分析的跨越式转变。对于企业纳税人,小田可以借助全系统所有以往案例的“指标库”,从征管质量类、涉税风险类、财务管理类等多个方面进行风险疑点循环挖掘。对于自然人纳税人,小田可以借助自然人数据库及风险特征库,从任职、收入、财产、投资等多个维度全面摸清自然人“关联网”,全面分析识别关联信息和纳税行为。通过“拖拉式自主建模”、“一户式综合体检”等大数据分析功能,实现了业务与技术相融,让小田不受信息技术水平限制,可以根据管理需求自由组合指标,对每一个税种、每一个企业、每一个行业实现精细化分析,逐步杜绝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税源管理的“差不多先生”现象。
以前,财务人员吴先生每次从电话短信、微信、邮件等各种渠道收到税务人员的纳税提示、申报质疑等多种通知,都会感觉应对不暇。因为要带上各类申报资料,往返于单位、地税和银行之间,疲惫不堪。如果遇到申报高峰和暴风雨天气,更是狼狈不已。自税务机关推行“先办理后监管”、“自主有税申报”、“房产交易微信全流程申报缴纳”等一系列创新税收管理服务,这种现象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
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办税从“马路跑”到“网络跑”。税收减免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备案被查为主,使税收优惠政策惠及更多纳税人;办税环节由多层流转转变为及时即办,提升了业务的办理速度和效率;纳税申报方式由被动型按期申报转变为自主型有税申报,还责还权于纳税人;纸质化办税转变为电子化办税,作为网上办税的“铁杆粉”,吴先生表示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征收分局梁局长如往常一样,打开税收后续监管系统,熟悉地点击“任务监控”界面,各个税源管理员的任务办理数量、应对情况、工作效率等信息一目了然。随后,梁局长进入了“收入监控”“征管监控”界面,按税种、按行业、按登记类型查询了分局的税收收入情况和征管质量,并通过“仪表盘”了解目前税收收入的完成进度。仅仅几分钟时间,梁局长对分局的税源变动、人员质效和税收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为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及进一步地发挥分局的征管效能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动态监控分析,量化决策依据。梁局长每季度、每年度会收到数据应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全局征管质效报告,该报告反馈了分局的工作成效、存在风险、待解决疑难、问题解决建议等内容,这为梁局长实施风险控制和管理决策提供了量化参考依据。征管质效报告中大规模的数据量和多样化的数据来源可以对主观性决策方式带来冲击,使领导层决策的依据更加多元化、异质化,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决策能力和税收预测的准确性。另外,结合地方政府政策热点和经济发展重点,定期制作集群经济、街道税收分布、房地产行业、融资租赁等主题的税收分析报告供各部门领导参考,这让梁局长在镇政府经济会议上变得更有税收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