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小学校 敖 翔
心灵触碰强意识 专业提升求发展
□文/重庆市渝中区枇杷山小学校 敖 翔
2017年3月,我有幸参加了重庆市渝中区第七届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培训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对我却有着观念的冲击、思想的碰撞、专业的提升,确实是一次不可多得的专业成长经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其具有工具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基本性质。新课程标准中给我们提出了数学课堂的四大关键词:兴趣、思考、方法、习惯。课程目标四基、四能、三联系、一态度等。这些新标准、新理念的学习,对我这个久不在数学教学岗位上的人来说,确实是一次观念的冲击。我们的课堂可能更为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往往会忽略掉技能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我们常常培养出的都是考试的机器,而非灵活的学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大家都会,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总是感到方法技能的教授麻烦、耽误时间,只要学生能算对,能背出概念就可以了,所有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低下,当题目稍有变动就会被卡住,因此我们采取了题海战术,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题目、多进行练习,而在反复的题海战术中,学生对于这门学科以及老师的厌恶之感就油然而生。为了一时的成绩,埋下厌恶的炸弹,这笔“买卖”划算吗?作为新时期的学科教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成绩我们得要,但绝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发展为代价。
在新观念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数学课堂的四大关键词:兴趣、思考、方法、习惯。
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所以我们常常会在引入部分作文章,或设置障碍驱动学习需求,或创设情境吸引注意力,或竞赛游戏调动学习热情,方法多样,但核心不变——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思考——思考是对探究学习的基本要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也许能教会孩子们怎么做,但实际上孩子们很难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不明就里也就难以真正过手。
方法——方法是对学习技能的提炼,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阐明了方法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常常体现出高分低能的状态,其实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只掌握了一类必考题型的解题方法,而没有举一反三、扩展覆盖,当题目稍作变动时也就不能隐射出更多类型的解题思路了。只有当老师将教学的重心从鱼(解题的正确性)过渡到渔(解题的方法与技能)时,才能让孩子们在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学越轻松。
习惯——习惯是一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过程中产生的。学生成绩的差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习惯,坏习惯让孩子懒惰、逃避、厌烦学习;好习惯让孩子积极、主动、快乐学习。我们应该将课堂教学的目标扩大,着眼于孩子的终身成长,引导他们的行为规范、激发他们的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提炼方法与技能、养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本次培训请来了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讲座,讲座的设计理论与实际并重,既有思想的碰撞、又有实践的指导。
渝中区教育党工委书记、教委主任唐点权以《展望渝中教育未来,明确教师使命担当》为题,为我们解读了眼下国家、地区的教育形势以及今后的教育发展趋势作了形势研判。渝中教育形势一片大好,校点布局调整、干部队伍建设、工资收入提升,无不激励着我们。
渝中区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以《教师专业发展的思与行》为题,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选择、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四大方面,唤醒教师专业成长之自觉。
重庆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师鲜娅妮以《教师职业规划与教师压力管理》为题,从情绪与健康、情绪管理、压力控制等方面,引导参训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激烈中求和缓、紧张中求松弛、宽松中求发展。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万明春以《传统文化与教师人文素养》为题,阐述了教育应该是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人的尊严。“智若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而我们培养的学生也应该自主——最高境界的尊重;自学——最高境界的教学;自律——最高境界的德育;自治——最高境界的管理,以此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西南大学教授艾兴、渝中区数学教研员王红梅、渝中区语文教研员王小毅、山东淄博市文苑学校齐鲁名师张利平4位实践性专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研究”这一话题。
艾兴教授的理论水平极高,从本体论、认识论的角度来研究什么是教育;从价值论、目的观的角度来研究为什么教育;从主体论的角度来研究谁教育谁;从课程论、教学论的角度来研究教什么、如何教;从管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怎样规范好教育;从评价论的角度来研究怎么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王红梅老师以课例研究面对教学问题,以疑问——规划——行动——观察——反思——结论等步骤,用分享课例合作探讨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王小毅老师则从校本研修的角度,关注成人学习的特点以筑牢基础,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以聚焦课堂,关注教师研修的层次性以尊重教师。两位教研员的研究源于现实,尊重教学实践;始于反思,在真实的课例中捕捉问题、提炼疑问;具体可行,有目标有主题的进行研究,“小题大做”;答案开发,在研究中归纳生发。
张利平老师从教研活动的活动设计与资源开发的角度,为我们呈现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看教学、带着问题做研究的有效方法。好课,要凸显问题环境下的学科特色;好课,要产生深度的思维碰撞。有效的教研,要基于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最后才能直指学生的心灵所需。
西南大学附中张万国将CIS引入班级教育管理,做好四个方面:一是勤,勤于观察和思考,从细微处发现、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勤于帮助指导,积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沟通交流,密切联系任课老师和了解家庭关系,多方结合共同教育学生。二是严,要“严己”,也要“严纪”。三是细,要建立完善的班干部队伍;实施量化管理;安全教育警钟长鸣;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四是爱,让孩子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河北衡水中学康新江以衡水中学卓越价值追求的目标为引线,逐步解读了“唯一必争、逢冠必夺、见优必取、打造唯一”的深刻含义。学校所营造的学习氛围、合作氛围、竞争氛围,就好比为学生的生活学习营造了一种绿色生态,既激励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又引导学生团队合作、互助互进,在良性竞争这个催化剂的作用下,激励师生不断攀上人生的高峰。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斌华从学生评价的角度,指出了过程性评价对全面客观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的优势,引导老师们要时时鼓励学生,亦学亦改亦进步。
天津市红桥区教育中心杜永刚用许多先进的技术实例向我们展示技术改变学习,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信息技术已逐渐导致技术型失业,而下一个被取代的职业会否是教师。这一论题既大胆又真实,一下子就把在场参培教师的心给抓住了,自己的饭碗受到了威胁,我们是否还应该坐以待毙,是否应该改变了。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服务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不断探索进步。
“ 一人技短二人技长”在本次培训后期的分组培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小组成员在王红梅老师的导下,对自己选定的研究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次磨课大家都不再拘束,打破常规、尝试创新、直面问题、破茧成蝶。但教学就是遗憾的艺术,尽管我们有突破、有创新、有成效,但我们并不满足,仍进行了总结反思,寻求更大的进步。这六节课突显出了三大共同的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让各类学生都能跟上节奏,我们习惯做一题讲一题,不断的巩固知识点。但这样的方式却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有部分学生并不能独立完成,而是等着老师和同学公布答案后迅速补充。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练习时间,让他们静静地思考、独立的完成,也许错误率会上升,但这样的反馈才是真实的,做错的学生也才会去真正地思考错误的原因,去自主地寻找修改的对策。
课堂上我们喜欢提问让孩子来总结、来回答,可对于孩子们的回答有时我们会因为不是“标准答案”或者担心其他学生没有听到或没听明白而重复的强调。其实我们要学会“让步”,把课堂让给学生,把讲台让给学生,把话语权让给学生,为什么非要要求学生一字不差的回答呢?标准答案的背诵和自己语言的概括,到底哪种方式才是理解了知识,我们应该都不难判断。因此只要他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行了。
不可否认教学设计是课前准备的重点,一字一句一题都是在反复思考后决定的,尤其是结合了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我们就生怕孩子们回答的不是我的下一个话题。但课堂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我们只能对自己的教学语言进行设计,不能固定孩子们的思维,往往课堂生成是可贵的,我们应该抓住学生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生成,大做文章,让课堂更精彩。
这次培训,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都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的思考点,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在这些专业师傅们的引领下,我会不断的反思,让自己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步伐坚定、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