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无止境,用心做教育

2017-12-07 03:55张文佳
未来教育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史家校长办学

本刊记者 张文佳

创新无止境,用心做教育

本刊记者 张文佳

1979年他建设全国第一个红领巾电视台,全国第一个计算机教室;1999年他建立第一个多媒体学校;2001年他建了全国第一个普罗米修斯白板学校;2010年他建立多功能触摸电视学校,使每个教室都实现了P A D互动学校……

2017年9月他建构的智能化学习系统,即将投入使用。它将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无效劳动,通过电子阅卷系统,第一时间准确快速地将学生的错题统计后,并在云存储库里提供对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并为学生订制相应的学习方法。

这个创下诸多与计算机及互联网有关第一的“牛人”,今已73岁,但他仍坚守在教育一线。他就是现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北京市史家小学终身荣誉校长,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卓立。

退而不休,创新不止

卓立把自己几乎一生的心血投注在北京市史家小学(之后简称史家小学),前巴西副总统参观后感叹:“史家小学使我懂得了为什么中华民族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民族。”2010年,原本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卓立一直坚持着一个目标,办一所最现代化的学校。带着这个目标,卓立又让史家小学的现代化学校“基因”在北京市润丰学校落地生根。他又花了七年,用心经营北京市润丰学校,2016年这所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未来学校”。

在北京市润丰学校,卓立对家长承诺:把润丰学校办成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和孩子的未来托付给我们的学校。校园内,除了有卓立亲自设计的别具一格的博物馆(共十二个展厅),还有很多现代化设施:自动上升的无尘黑板;直接可以上卫星的高清录课室;红外线跟踪仪捕捉动态人物实现录课的自动录课室;带有提词器、类似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V R试验区……

对于这些创新,卓立自信满满,他说:“我还在做,而且我还想再突破,超越自我。如果可以重新过一次的话,我想等我们国家更现代化,那时的教育可能会比现在的步子迈得更大,更有创造力。”

“被迫”上岗,自信登台

1962年卓立从北京市二十五中毕业,在学校他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但他一直很优秀,从初一到高一一直担任班长,同学们都叫他“班头”。走上教师岗位,用卓立的话说是“被迫”。 “当时北京市需要老师,就挑选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就找我谈话。当时,我对当老师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更不知道怎么当老师。”卓立若有所思地回忆道。

之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市东城区史家小学任教。北京史家胡同是史家小学(旧址)的所在地,这里名宅鳞次栉比,从晚清至当代,众多政商名流置地于此。解放前,史家小学是地下党组织活跃的学校,有着红色传统,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亲自为史家小学颁发“红旗学校”的锦旗。

当时,被分配到这么优秀的学校任教,卓立感觉自己很幸运。回忆起走进到史家小学的那天,他记忆犹新,“我手里拿着一个包,全体老师正在礼堂院里的一个大教室开会,校长让我坐下。坐下以后,旁边的老师们都窃窃私语,说教育局来人了。”卓立一边说一边大笑道:“那时候老师们这样说肯定是因为我长得特别老气。”

之后,卓立又拜当时全区有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晓梅、数学特级教师王石鹏为师。时任校长的赵香蘅也让卓立很佩服,她的思想很超前,管理教学非常严格,学校在她的管理下,不但教学质量高而且校园活动丰富,还吸引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教学骨干。卓立向他们学习,聆听他们的教诲,变得越来越优秀。

卓立进校工作三年后赶上“四清运动”,因为卓立的出类拔萃便被选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相当于现在的副校长)。二十出头的卓立从此走上了管理岗位,作为学校负责人开始担任起史家小学的全面日常管理工作。尽管工作繁重,在这期间卓立并未脱离教学,他一直担任语文、数学、劳动技术等学科的老师。“我的课堂基本上没有一节课是没有人听课的,我就开始带徒弟。”卓立回忆到。

如今,再回想初为人师的卓立,他笑谈:“第一次站在讲台上,我一点也不紧张。我很自信,没有觉得有讲课讲不明白的时候,我觉得我好像挺适合当老师的,因为我在中学是班长,一直是班主席。”

扔掉“纸筒”,用心前行

第一次走进史家小学,让卓立难忘的人和事还有很多,而史家小学的校园环境也让他印象深刻。“特别小,就5000平米,一个破庙改的,一推门‘吱嘎’一声响,教室是纸的顶棚和纸的窗户。冬天生火,中间有一个大炮筒炉子,劈柴烧这样子。”当时,史家小学的教室也很不规范,只能坐三十多人。学校用电的只有电灯和电铃。不仅如此,校长如果要讲话,需把全校学生召集到礼堂院,礼堂院内有一个大殿,大殿前面有两棵大槐树,为了能让学生听清校长的讲话,校长便会拿一个纸筒卷卷起后讲话。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卓立想,我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他买来了线、三合板和纸皮子的喇叭,他利用自己中学学到的物理知识,计算阻抗、匹配等,然后组装线间变压器后,独自一人一根线一根线地把每个教室的喇叭都连上。就这样,第一个红领巾广播站诞生了。

红领巾广播站的建立让卓立的名字在学校无人不知,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校长赵香蘅和卓立都属于当权派,赵香蘅被认定为走资派,被羞辱后跳河自杀。卓立的名字也被写在大字报上,被倒过来打“叉”。

这一切并没有让卓立放弃做教育,他果敢的性格和爱钻研的精神,让他在之后的工作中越干越起劲。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卓立不仅建立起第一个红领巾广播站,开创性地引领校园升国旗仪式,还建立了史家小学第一个红领巾电视台,第一个计算机教室,第一个多媒体教室,第一个地下停车场……创造了史家小学甚至教育史上的无数第一。对此,卓立坦言:“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波折,一做就成啦!我也根本没有想过做不成。” 对卓立而言,这些事成功的原因就一个,用心。

和谐氛围,滋养“和谐教育”

1991年,在史家小学总结学校特色时,卓立脱口而出“和谐”。“和谐”是卓立办学的一个指导思想,而史家小学最突出的特色也是因为有和谐的氛围。“和谐教育”的提出,源于卓立的感恩,感恩当年被分配到史家小学任教,遇到那么多优秀的人,也感恩自己有一个和谐上进的团队。

什么是“和谐”?卓立提出,人和人之间要和谐,人与知识要和谐,人与自身要和谐,人和社会要和谐,人与自然要和谐。“都过了26年了,我再也想不出第六种了,我觉得和谐的思想不光

居安思危,开疆扩土

史家小学原校址是一家祠堂,由于太过破旧,楼房顶部破损,政府拨款80万让卓立重新进行修缮。但卓立想,整修之后还是破房子,索性把学校全拆了。但80万不足以修建一所学校,他便去找教育局局长要钱,局长披着一件大衣,听后,顿时从那个沙发上蹦起来,说:“你是要我吐血还是怎么着!”结果,卓立一分钱没要到。他想,房子拆了,就一定要盖起来,他把全校的桌椅存在垡头的库房,借来帐篷,让孩子们在帐篷里上学,最终重建了史家小学。

如果说史家小学的重建让卓立颇有成就感,史家小学的新校区绝对是卓立的骄傲,这所学校建成之后,和国家体育场(鸟巢)同时被评为“全国绿色建筑创新二等奖”。

2001年,卓立主动提出建立史家小学新校区,但遭到一致反对,“那时候过得非常滋润,因为每年的捐资助学就有2000万左右。学校七十多个老师,24个班,花不完的钱。教师的待遇是迈小步快步走,每一个月涨一次工资,用工资乘以5%,教龄每满三个月后又乘以5%,就这样乘以5%再乘以5%,所以是迈小步快步走,因此我们学校吸引了大批的老师、学生,老师们也非常得意。”

但此时,卓立并未停止脚步。他想,学校太小、太落后了,要发展就一定要建一个新校舍,建一个一流的最现代化的学校。于是,卓立开始寻找校址,他找到了不远处的东四,但当时东四的片区警察都劝卓立说:“这个地方都是登三轮的集中地,你怎么到这儿来呢?我告诉你在大街上你要喊一声经理,没有人敢回答,全不够经理级别,你要喊一声二狗子,就全回头了。”

对于周围居民的素质,卓立并不担忧。新校址未建成之前,附近的居民有扔砖头的,有拉横幅的、还有骂大街的,但他用“和谐教育”感染了周围的居民。新校区建成后,卓立邀请居民们使用现代化的运动设备,邀请他们到学校的剧场演出,还义务为他们补习英语。久而久之,建立了很好的感情。最后,社区给学校送来了“和谐社区”的锦旗表示感谢。

一所现代化学校的建立并非易事,卓立为了给孩子们最现代化的环境,一直心怀教育理想,他绞尽脑汁解决各种难题,在他一步步的努力下,史家小学终于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拥有塑胶跑道的学校,第一个有多媒体教室的学校,还有地下游泳馆、体育馆、下沉式广场、太阳能供热系统、风力发电系统……

卓立还相继提出办学理念“绿色、科技、艺术、和谐”“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三全三爱和谐”“七彩阳光教育”……

卓立也桃李满天下,濮存昕、卢勤等都是他的学生……指导着史家小学,我把它又移嫁到润丰,我觉得我很成功。”对于当年提出的这些办学理念卓立很骄傲。

如今看来,26年前卓立提出的“和谐教育”理念不但影响着他所建立的两所学校,也引领着教育界。但当年提出 “和谐教育”的理念之初,却并未被大家认可。

“在当年的史家小学办学思想研讨会上,一起研讨的有专家组和校长组,我提出史家小学‘和谐教育’的办学理念,专家组非常同意,他们说卓校长提得好,‘和谐’是儒家的思想,以和为贵,‘和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非常好。但校长组的成员们并不认可,他们认为你一个小学校长怎么能谈办学理念呢?”卓立说道。在他记忆中,当年国家有教育方针,对于校长办学似乎没有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一说,也没有教育学的说法,卓立率先提出了办学理念,因为在他看来,“各个学校的条件不一样、情况也不一样、地域也不一样,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那么你就可以像走路似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途径去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一所好学校可以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但是一定要能开阔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素质。

好民族源于好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对卓立而言,一所好学校可以只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但是一定要能开阔孩子的眼界,提升孩子的素质,他也希望是一所具备最现代化设施的学校。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最现代化的理念,按照现代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的方向去培养学生,而不只是追求分数。这样培养的孩子会非常健康,会得到快乐,会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品格、性格、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上非常优秀,这样一所学校,我觉得才能称得上是一所好学校。”

回望过往,卓立笃定地说:“中华民族是个不得了的民族,它会不断地创造奇迹,我想这个根源来自教育,我们如果把我们的孩子们一个个都教得非常有创造力、非常阳光、非常健康,而且境界非常高,那我们的国家就大有希望了,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了,这不是说大话,因为教育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值得重视。”

55载风风雨雨,卓立一直“用心”做教育,用“创新”不断推动学校的发展。在教育战线上驰骋的55载,他创造的所有与“第一”有关的故事,全都落在了那句 “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 。

猜你喜欢
史家校长办学
身边雷锋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明英宗实录》诽谤景帝说”考释——兼论明代史家史权意识的复苏
论杨衒之的生平仕履与史家意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