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明,魏志强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供给侧思维破解高校就业难的实现路径研究
张道明,魏志强
(1.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 唐山 063009)
供给侧思维;就业难;路径
就业乃民生之本,然而“就业难”“最难就业年”频现各类媒体报端,就业成为大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才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以供给侧思维破解高校就业难题迫切而急需。立足供给侧思维的基本内涵,分析高校就业难的现状及原因,提出要建立政府、高校、社会、大学生“四位一体”的人才需求有效对接机制,以供给侧的思维抓供给,重需求,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市场人才需求,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提高毕业生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大创新,是从根本上解决供需失衡矛盾的伟大战略。就业,作为社会整体系统功能的重要组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所致的就业难正日益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就业难”成为高校大学生主要压力来源,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大学生就业难和市场用工荒并存等问题倒逼高等教育改革。破解高校就业难,必须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以供给侧思维进行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酝酿到出炉跨越5个年头。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次正式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性质、内涵、要求。他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供给和需求,辩证统一,密不可分。供给和需求结构性变化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就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而言,高校是大学生的供给方,社会是大学生的需求方,大学生就业市场就是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资源配置下,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劳动要素市场。从这个角度讲,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有序发展必须建立在高校人才培养、社会人才需求和政府市场“二元调控”基础之上,就业难的关键应该是高校人才“供给”和社会人才“需求”失衡,政府和市场宏微观调控缺效所致。由此,破解高校就业难,我们不妨引入供给侧思维,从人才“供需”结构性改革入手,从高校人才“供给”发力,推动高校人才供给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变化。既要扩大有效供给,又要形成供需有效的对接机制,提高高校人才资源利用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政府"有形手"和市场"无形手"的调控作用,才能真正调节人才供需结构,从根本上破解高校就业难题。
(一)人才供给数量呈上升趋势
对比2006年-2016年高校数量、高考考生数、高考录取学生数、高考录取率、高校毕业生数等信息发现:全国高校数量从2006年的1867所增加到2016年的2595所,增加了728所学校,高校数量增长了约40%;高考考生数量,十年来基本稳定在900万-1000万之间;高考录取学生数从2006年的546万增长到2016年的752万,约增长了38%,高考录取率从2006年的57%增长到2016年的80%,提高了23个百分点;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6年的413万增长到2016年的765万,总量增加了352万,增长了约76.5%。从以上数据对比分析看,全国高校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高考考生数量整体稳定,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高考录取率逐年上升,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上升。
图1 2006-2016年高校毕业生数对比图
时间考生数(万)录取数(万)录取率高校数200695054657%18672007101056656%19082008105059957%22632009102062962%2305201094665769%2385201193367572%2487201291568575%2442201391269476%2622201493969874.3%2529201594270074.3%2553201694075280%2595
(二)人才市场需求不旺
当前,世界经济呈疲弱复苏态势。自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贸易增长率回落至4%以下,2015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分别增长3.1%和3.2%。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低速增长期,复苏动力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自2010年以来,年GDP增长率从10.45%下降到2015年6.9%,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7%,GDP增速创2009年以来新低,整个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势必抑制人才需求,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据人社部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6年一季度用人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各类人员约520万人,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2.9万人,下降4.5%。同比去年,我国东部地区市场用人需求减少了1.2万人。
图2 2010-2015GDP增长率走势图
年份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增长率10.459.37.657.677.46.9
(三)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
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毕业生市场需求不旺,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致使大学生就业一年难过一年,并且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不高、高校就业率数据统计不准确等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并存。从劳动力要素资源配置角度分析,就业遵循供需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力要素应该在市场调节下实现自由流动,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不应该同时存在。但“就业难”和“用工荒”已并存多年,从当前形势看,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将并存。二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错位,高校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是高校重要职能,但培养“什么样的人”一直是高等教育者论而未定的话题。高校是生产“人才”的“工厂”,用人单位是接受“人才”的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商品的第一要求,然而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致使,高校毕业生能力素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造成“人才”滞销。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观与现实就业形势存在偏差。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时主要考虑就业城市、就业单位性质、单位薪酬待遇三个要素,更倾向于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薪酬高待遇好的大规模企业,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现实与毕业生期望值之间的偏差致使许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工作,或者就业单位频繁变动,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实际就业质量并不相符。
(四)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调控机制不健全
人才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其供需均衡发展须依赖市场自我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市场自我调节即由供求变化引起价格涨落,调节社会市场、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调节生产和流通,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种调控是隐形的。在强调人才市场供需调控的问题上,我们更多的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政府通过出台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开展专门的人才调控活动、鼓励大学生创业等多种途径改善就业环境,但就目前形势看尚存在不足。比如,在就业指导、推荐服务、户口办理、人事关系、档案保管、社会保险金交代等方面的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 在高校与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的组织、沟通纽带作用不到位,人才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高校大学生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大学生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障等。
供给侧思维,强调通过供给侧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同时注重需求管理,最终实现供需平衡。高校就业,涉及政府、高校、企业、市场,破解就业难题,要建立政府引导,高校供给,企业需求,市场调节的“四位一体”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不均衡的矛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高校人才培养入手,提高供给质量,抓需求侧,以需求引导供给,同时发挥好政府在人才供需市场的调控作用。
图3 人才供需关系“四位一体”结构
(一)供给侧思维引领高校管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人才培养是高校主要职能,也是高校社会价值和社会功能所在。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发展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解决高校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首先,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办学定位是一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明确,也是指导高校办学发展的根本。各高校水平高低不一,类型不同,不能一刀切定位为教学型或研究性。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定位,这是学校设计供给产品功能,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尤其要结合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瞄准学校特色专业培养行业需求,确定好服务面向。其次,人才培养要抓实,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才能转化为生产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社会检验高校供给人才的标准。因此,高校教学工作开展一要抓基层理论教学,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理论课程,提高师资队伍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利用好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掌握理论学习方法,夯实毕业生未来从事对口行业工作的理论基础;二要抓实践教学,科学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过程和标准,协调好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实施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机制,提高毕业生知识运用能力,缩短毕业生就业上岗过度周期;第三,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的社会精英首先应该是人格健全的人才,其综合素养的构成除工作必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应该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具备积极向上生活态度、充满正能量,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提升的优秀人才。基于此,高校一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二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三要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我,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二)需求侧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毕业生精准就业
供给和需求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方面,二者辩证统一,密不可分。只有不断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进行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升高校供给质量的同时,注重将需求侧贯彻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逐渐解决这一问题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高校和企业人才市场的“买方”和“买方”,“生产商”和“消费者”,高校与企业能否建立有效对接机制是就业难问题解决的关键。从价值规律角度看,“人才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其“价值”,即高校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的需求是根本症结所在。因此,高校人才供给必须建立在企业需求基础之上,校企合作,供需对接,才能推进毕业生精准就业。
首先,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瞄准行业和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优化校内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从历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看,高校毕业生约七成以上在高校所在城市或周边城市就业,而且大多集中在域内发展较好的行业或大型企业,而且这类企业或行业人才需求具有持续性。因此,高校办学层次、服务面向、优势学科、特色专业等建设要以此为根本,实现人才供给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对等;其次,围绕行业企业需求,校企合作,畅通渠道,共同培养。一是高校管理者要以“校企合作 双方共赢”的理念推进校企合作,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建立有效对接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的供需对接渠道;二是“请进来”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把企业需求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就业领域和就业发展前景;推行校内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授课的模式,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质量,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企业出题,校内教师和企业精英共同指导,毕业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培养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完善校园内外招聘机制,畅通企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一是负责就业部门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要搜集周边大型企业信息,主动联系,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掌握招聘信息,把企业请进来,以企业专场或校园大型招聘会等形式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针对需求量大的企业,根据企业需求,结合学校实际,施行“企业发布需求-学生自愿报名-高校企业共同培养-毕业定向进企业”的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把就业工作坐在前面;三是针对校内实践能力较弱、理论基础不扎实等就业困难学生采取帮扶政策,通过开展专门培训,学校推荐的方式帮助就业;四是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机制,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搜集汇总反馈信息,发展较好的毕业生请进课堂“传经送宝”,同时与企业保持联系,以保障就业需求的持续性。
图4 高校提高供给质量结构图
(三)政府宏观调控,调节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平衡
高校毕业生市场供需关系平衡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政府是联系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纽带,是高校和企业供需交易的平衡器。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政府宏观调控不可或缺。
首先,政府应转变职能,主动作为,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一是政府要出台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性别歧视、户籍限制、档案管理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作用,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毕业生就业解决后顾之忧;二是政府加强人才市场监督,规范人才招聘市场,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惩处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保障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三是搭建平台,协调高校与企业,发挥纽带作用,为校企合作开设绿色通道。其次,政府要助力本地企业发展,对支柱性产业和规模企业提供条件性政策支持,鼓励企业优先吸纳域内高校毕业生,就地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支持域内高校发展,在政策、经费、土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措并举,助力高校走特色发展之路,扩大高校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择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能力素养是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大学生综合素养不高是就业难存在的内在原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必须从大学生自身出发,要提升大学生择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是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就业前景,引导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正确定位;二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把个人就业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相结合,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投身中西部建设;三是强化乐观向上的就业理念。其次,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鼓励自主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自主创业正日益被高校毕业生所青睐,成功创业的前提是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素养,尤其是创业能力。一是大学生要学习和了解创业政策,借力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大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创业思维、创业技法和创业能力等,提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6,5.
[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5,10.
[3]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2016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16,4.
[4] 曹洪军.论大学生就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J].学术论坛,2016,5.
[5] 王哄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J].教育评论,2004,6.
StudyonImplementationPathofSolvingGraduatesEmploymentDifficulty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withSupply-sideThinking
ZHANG Dao-ming, WEI Zhi-qiang
(1.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Langfang Hebei 065000, China; 2.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supply-side thinking; employment difficulty; path
Employ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however "difficult employment" and "the hardest job in all kinds of media are frequent newspaper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the greatest source of pressure, how to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becomes the problem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olve the first consideration.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lies in the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 resources, so it is urgent and urg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side of supply side. Based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upply side thinking,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government, universities and society, students "four in one" talent demand effective docking mechanism to supply side thinking grasp supply, demand, deepen the university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pay attention to the market demand, play the rol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employment problem.
2095-2708(2017)06-0079-06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