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杨绍志,张志明
(华北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基于学缘结构视角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析
陈磊1,杨绍志1,张志明2
(华北理工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
学缘结构;博士研究生;招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从学缘结构的视角,对某大学所有博士招生学科2014-2016级博士研究生的生源结构、入学成绩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统计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学科的数据表明:所招录博士研究生整体上具有学科一致性好、入学成绩高等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影响生源质量提高的方面,可通过进一步拓宽博士生导师的招生范围、逐步降低定向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减少“近亲繁殖”带来的不利因素、完善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考核评价等方面来调高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来源,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实力和潜力的主要衡量标准来源,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保障。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优秀人才,逐渐成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生态等建设中的中流砥柱。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在全社会广泛重视人才质量、关注人才成长、关心人才作用的大环境下,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好坏与水平高低自然备受关注。博士生的生源质量状况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基础,没有好的生源就难以造就高水平大学。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是一个敏感性强、重视度高、影响深远的重大课题。
华中师范大学的吴瑞华[1],通过对某高校博士生的生源层次、流动性的分析,表明博士生硕士阶段就读高校层次明显好于本科阶段,博士生硕士阶段就读于本科所在学校的比例明显高于本科阶段就读于专科所在学校的比例,提出通过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改革、博士生招生考试方式改革、大幅度提高博士生的待遇来提高生源质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世奎和北京大学的沈文钦[2],通过对我国2006届博士毕业生学缘结构的实证分析,得出博士教育整体的优质生源比例偏低,特别是非“985工程”高校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明显不够等问题,提出大幅度提高博士生的待遇、进一步扩大高校的博士招生自主权、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招生考核方式是提高博士生生源质量的重要措施。
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状况、本人的报考动机及招生考试的诸多流程等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根据近三年某大学所有博士招生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报名、考试、成绩、招生等状况,从学缘结构的视角分析数据,探究隐含于招生过程中的一些信息。
(一)学缘的概念
学缘的概念是借用“血缘”的概念而来[3],众所周知,血缘是由于生物基因的遗传关系而形成的物种之间在生物性状上的远近关系,而学缘是指由于“学术基因”(即学术流派,或者说是学术思想、学术风格)的师传徒承而建立起来的学术源流关系。
在现代社会,学缘关系的建立是以高校(深入分析还应包括院系、专业)为平台,并通过颁发学位或学历证书而得以确认,因而学缘总是与学术人员毕业的高校、获得的学位(学历)、师从的导师联系在一起,可见,学缘关系指的是一种学术源流关系。
学缘具有类别性、地域性和层次性三大特征[3]。学缘的类别性,指不同的学缘代表不同的学术基因、毕业的高校查阅等,起到识别学派和毕业高校的作用。学缘的地域性,指每一种学术流派、每一所高校在地理位置上的大本营属性。学缘的层次性,指不同学术流派或高校在学术体系上的地位、声望的差异性。
(二)博士研究生学缘结构的范畴
由于学缘具有的三大内涵,博士研究生的学缘结构也呈现出学缘类别的多寡性、地域的宽窄性和层次的高低性特点。
学缘结构分析方法常用于教师发展研究[1],在该类研究中,学缘结构一般是指一所学校全体教师最终学历毕业学校的构成状态。在博士教育中,最早运用学缘结构方法分析研究博士生源信息的是赵世奎、沈文钦[2],两位学者认为,博士生学缘结构分析是指博士生本(专) 科和硕士阶段学历教育毕业院校的构成状态,包括毕业院校的层次和在不同院校之间的流动性两个方面。
文中将博士研究生现就读的学校称为母校,主要从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博士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录取方式情况、学校来源情况、专业一致性情况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三个学科三年的报名、录取情况
2014-2016年期间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如图1所示。报名人数从最初的37名降到15年的18名,然后又上升到2016年的33名,年度间增长率分别为-51.35%和83.33%。录取人数分别为10、14、24名,年度间增长率分别为40%、71.43%。
图1 2014-2016年的报名及录取人数图
(二)三个学科三年录取博士研究生生源的报考方式分析
从博士研究生生源方式分析,定向生占所有在校生的比例如表1所示。在2014-2016招收的定向博士研究生中,矿业工程分别有66.67%、40.00%、50.00%,冶金工程分别有50.00%、25.00%、25.0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分别有66.67%、80.00%、62.50%所定向就业的工作单位为母校。有一半的博士研究生定向工作于母校,有利于这些博士研究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学习能力,全面依靠学校良好的实验资源和各种便利环境条件,在完成日常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情况下,专注于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潜心攻读博士学位,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和科研能力,使学校从教学研究型大学逐渐向研究型大学转变。
表1 三个学科博士研究生定向生所占比例
(三)三个学科三年录取博士研究生就读学校学缘结构分析
在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学科录取的博士研究生中,其本科、硕士阶段所在学校情况及人数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2014-2016年三个博士招生学科录取人数及生源学校分布表
由表2可知,三个学科的总录取人数均为16名,矿业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保持66.67%、60.00%的年度录取人数增长率,冶金工程保持0和50%的增长率,而其最初的录取人数是最高的。
进一步分析表2中的数据,对比三个博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的就读学校学缘结构,发现以下信息。2015年招收的矿业工程、2014年招收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本科阶段全部就读于母校,2014年招收的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硕士阶段全部就读于母校;2015、2016年招收的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分别有80.00%、87.50%的比例硕士阶段就读于母校;2014-2016年招收的冶金工程博士研究生其本科、硕士阶段就读于母校的比例分别有75.00%、75.00%、62.50%。
本硕博三个阶段均在母校就读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2015矿业工程、2014冶金工程、2015、2016冶金工程、2015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4矿业工程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比例为0,从均值角度看,冶金工程比例高于矿业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比例最低。
(四)三个学科三年录取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的学缘结构分析
在相同的一级学科目录下的专业,视为学科相同(或相近),近三年招生博士研究生学科专业的学缘结构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三个博士学科录取人数的学科学缘情况表(%)
由表3可知,在三个博士研究生学科相同或相近程度分析中,本硕专业相同所占比例最高,矿业工程平均为68.75%,高于三个学科均值10.42%,硕博专业相同所占比例次高,冶金工程平均为56.25%,高于三个学科均值10.42%,本博专业相同所占比例较低,冶金工程平均为50.00%,高于三个学科均值8.33%,本硕博专业相同所占比例最低,冶金工程平均为37.50%,高于三个学科均值8.33%。
进一步分析表3中数据信息特点,有以下结论:1、学科专业相同程度的比例由本硕、硕博、本博、本硕博次序大致呈现依次降低趋势。2、三个学科的博士研究生的学科相同比例大致呈现出由冶金工程、矿业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依次降低趋势。
深入分析数据产生的背景,应届本科毕业直接考取硕士研究生,是硕士研究生的最重要生源,这一群体经过四年扎实基础和广泛专业知识的本科学习后继续硕士研究生阶段的深造,就业受阻、社会生活压力等方面的影响较小,直接由本科的学科专业升入研究生阶段,其学科的相同程度相应就高。硕士考取博士研究生中,62.50%的博士研究生是报考定向身份,37.50%的博士研究生是非定向的全日制攻读,他们对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深度有较大的把握,有较好的科研研究基本功,学科专业的相同程度比较高,容易出高水平的成果。本博和本硕博阶段的专业相同程度虽然降低,但依然保持三、四成的比例,主要是受在职定向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及就业环境等情况的影响,他们参加工作后仅限于学校这三个招生学科范围,又由于工作、学习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原因,不得不从相近或不同的学科转入博士招生学科来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
在普通招考这种招考录取方式下,初试成绩、面试成绩及准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背景、科研经验和创新素质等是准博士研究生能顺利被录取的关键因素。对博士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分析,将有助于从学缘结构的角度了解博士研究生的生源质量情况。
(一)三科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初试、面试成绩情况
2014-2016级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初试成绩分科目情况及面试成绩如表4、表5、表6所示。
表4 2014-2016级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初试、面试成绩分布情况表
表5 2014-2016级冶金工程博士研究生的初试、面试成绩分布情况表
表6 2014-2016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初试、面试成绩分布情况表
(二)三科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初试、面试成绩分析
从表4-表6可以看出,在外国语科目成绩分布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整体上平均分最高,冶金工程居中,矿业工程平均分最低且年度分数差最大。在对外语能力要求较高的博士科研阶段,工科博士研究生需要更加努力学习来弥补前期外语方面的这种差距,为后期的科研打好基础。在业务课1的平均成绩中,整体上矿业工程最高,冶金工程居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最低且分差最大,累计达65分;在业务课2的平均成绩中,三个学科差别不大,差距为在平均分1.5分以内,分数差由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依次降低。从这两门业务课的分数分布上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业务课1和矿业工程学科的业务课2,博士研究生在相关基础与基本理论的掌握上差距较大,需要引起相关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注意。
在2014-2016三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面试成绩中,冶金工程学科的面试成绩最高且分差最小,表明在复试过程中,冶金工程学科的准博士研究生表现良好、整体素质较强且区分度不太大。矿业工程学科的面试平均成绩居中,分差稳定在10分以内,既有较好的区分又不至于使部分准博士研究生的面试成绩太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博士研究生复试平均成绩最低,三年的分数差分别为4、21和8,区分度较大,可见,复试小组对博士研究生的科研素养等方面的评价相对较分散。在以后的招生面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基础实力、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业务能力等软评价的相关指标和要求,在满足一定区分度的情况下,使得对博士研究生在面试过程中的评价尽可能的公平、公正,且有理有据。
通过2014-2016年某大学矿业工程、冶金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三个博士学科博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及录取方式、本硕博学校层次及相关性情况、博士研究生本硕博专业相同或相近性以及初试三科成绩、面试成绩等方面的统计、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面试成绩较优秀,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所读专业一致性比例较高等,为博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提供了较好的科研基础和创新潜质。
目前,国内各高校都在加强"双一流"建设,是新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标志性工程[4,5]。提出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五大建设任务,学校应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宣传和学科建设、科研成果突破结合起来,保持优势学科的地位持续走内涵式发展路径,加快优秀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机制改革,快速提高博士研究生生源质量,建议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改进和完善。
(一)进一步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生源范围、类别
三个博士学科的博士研究生本科、硕士就读于母校、工作于母校的平均比例分别为56.25%、60.42%和50.00%,最高为矿业工程博士研究生硕士阶段就读于母校的比例87.50%,最低为冶金工程的工作于母校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硕士阶段就读于母校的比例31.25%,而"曾就读'211工程'高校及国外求学经历人次的比例仅为20.93%。可见,在以后的博士研究生招生中,应加大对重点大学或重点实验室的重点学科毕业生的宣传力度、招生比例,使重点学科的硕士毕业生的优秀的科研素养、良好文化传承来影响和改善本校的毕业生,避免“近亲繁殖”,从而达到并产生活跃学术氛围、碰撞思维火花和启迪多样成果产出的良性循环。
(二)逐步细化完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核的评价体系
在博士研究生复试过程中,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术水平、专业基础及工作业绩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要求,使得博士复试考核小组在对考生的学术水平评价和考察上,目标性较强,有章可循。但从三个学科的面试成绩分布中发现,冶金工程学科考生的复试成绩最高且分布集中,矿业工程次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复试成绩平均分最低且分数差距最大,可见,对同一考生的评价不同专家的结论有可能相差很远。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并细化对考生在专业基础素质、科学创新能力、科研情况、成果水平、前期工作业绩及后期学术创新潜质等方面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在一定权重的基础上给出考生最客观的评价结论。
(三)根据科研及培养情况继续加强博士生导师的的动态管理
2013年3月教研[2013]1号文件中[4],提到“强化导师责任”,“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完善导师管理评价机制”。根据博导各类项目级别、成果获奖励情况、博士硕士培养教育考察状况等,继续建立并不断完善博士生导师的遴选办法和管理细则,对承担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的博士生导师在招生人数、指标分配上予以倾斜,对个别科研项目级别较低、且培养博士研究生质量差、问题突出的博士生导师,在第二年的招生中予以限制或减少招生;在师德师风建设、国家及省市的学位论文抽检等过程中,出现较严重的教育及质量问题的,将实行“一票否决制”,直至停止其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通过对博士生导师奖罚分明、合理合规的动态管理,为名师带高徒创造更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学校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1] 吴瑞华.基于学缘结构分析视角下的博士生生源结构分析[J].湖北招生考试,2014(12):53-55.
[2] 赵世奎,沈文钦.我国博士研究生学缘结构分析——以2006届博士毕业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0,(4):50-55.
[3] 黄建雄,卢晓梅.高校教师队伍学缘结构的三重特征及其优化[J].江苏高教,2011(5):41-43.
[4] 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国政府网.2015-11-05.
[5] 黄宝印,徐维清,张艳,等.加快建立健全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1-9.
AnalysisofDoctoralCandidateEntranceExaminationBasedonPerspectiveofStructureofLearning-originStructure
CHEN Lei1, YANG Shao-zhi1, ZHANG Zhi-ming2
(1.Graduate Schoo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2.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210, China)
Learning-origin structure; doctoral student; recruit student; mineral engineering;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edge, taking 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ource structures, entrance scores and other performance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in three subjects of mineral engineering,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public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 On the whole, statistical data show that doctoral graduate students have the advantages of good academic consistency and high entrance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som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source quality. Firstly, the scope of doctoral tutor enrollment is further broadened. Secondly, the proportion of orientation doctoral candidates is reduced gradually. Thirdly, the adverse factors caused by inbreeding is reduced steadily. Finally, the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academic ability of prospective doctoral students is perfected gradually.
2095-2708(2017)06-0073-06
G64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