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亮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路径
陈文亮
(阜阳师范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融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塑造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安全要充分发挥融媒体重要作用,融媒体网络生态中的去中心化、虚拟化、多元化和无序化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需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容性原则,以积极向上的融媒体网络生态圈为载体,通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生活、网络意识生态等途径,着力抓好大学生网络生态中“三认同”的方式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移动互联时代中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强烈的解构,各大门户网站、微信、网络广播、数字电视、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使用人数不断增加,其中微信朋友圈使用率更是占到了85.8%。新媒体环境重塑了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方式,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庞大群体,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塑造受到了新媒体强烈影响,新媒体迅猛发展使大学生从传统渠道获取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养成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思想成长的需求。"据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用户占到总人数的24,5%,达到近6.56亿人在使用手机上网,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网民比例(截止日期为2016年)[1]
90后大学生群体几乎每天都在使用互联网媒介平台,通过手机终端搜索和传递信息,观看和收听网络音乐和视频,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和网络直播,据有关资料显示有1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终端登录互联网超过1.5小时以上,还有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在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登录互联网,大学生使用各类新媒体的频率远高于使用报纸,期刊和电视的频率,大学生目前通过微信、QQ等实现个体和个体、个体和群体间的即时通信,由微信、QQ等创造的网络生态平台具有多元性、碎片化、开放性的特征,这种网络生态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将会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消解。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需要充分融合书籍、电视、门户网站、微信、QQ等各类媒介,积极发挥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能动性,为大学生学习和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舞台,守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舆论的前沿阵地。
融媒体传播内容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进行有效的引导,大学生利用各种融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和活动,也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基础,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和践行是网络思想生态安全的核心与灵魂。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解读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优秀大学生和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建设目标,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高校大学生无论在任何专业学习都要养成健全的人格、敬业爱岗、公正平等的社会法律和道德精神,为实现社会主义“中国梦”共享自己的价值,现价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八大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它既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深入总结,也是对当代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汲取和发展。融媒体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观塑造,主要是培育大学生群体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
(二)融媒体的“去中心化”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地位
融媒体常态下大学生使用各种新媒介平台获取知识和信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平台呈现出多样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特征。以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主要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依靠纸质媒介、主流报纸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主要是一种被动接收的方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感染力、创新力不足。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崇尚“短、平、快”的互联网知识传播方式,大学生除了借助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方式之外,主要是借助微博、微信、QQ和各大门户网站等方式获取信息,表达情绪。融媒体的广泛使用扩展了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内容获取的时空,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随时随地从融媒体上获取内容,融媒体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如图2:所示);融媒体信息发布的主体呈现。多元、多样和多变的特征,社会中的任何人只要具有融媒体登录条件的都可以发布信息和内容,有时候发布的内容中掺杂了西方社会“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错误思想。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诸多信息来源中的一“源”,西方某些心态失衡的国家利用自己掌握互联网先进技术,极力宣传“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试图混淆视听,阻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融媒体网络媒介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争夺的又一重要领域。移动互联时代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融媒体中引导力和影响力,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场域,把握融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大学生身边“网络大V”的带动作用,利用融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图2 中国网民结构对比图[3]
(三)融媒体的“虚拟化”弱化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情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这固然需要客观环境的熏陶,但更需要大学生内心情感上的强烈认同。融媒体环境下需要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情感认同,然而各类新媒体进行信息交互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虚拟性”和“隐匿性”。首先是融媒体参与的角色上,多数大学生采用虚拟身份在微信、QQ和门户网站中进行交流,这种将真实身份隐匿是网络信息传播的重要特性,但是也给大学生自我约束和情感认同,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融媒体生态中大学生利用多个虚拟身份加入到社群化组织中,发表言论和传播信息,明显能感觉到隐匿身份状态下大学生从众现象增多,受到不良社会思潮影响的几率大大增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不够全面,在践行过程中缺乏有效性。虚拟化状态中的大学生角色转换和社会适应能力会出现和现实社会的脱节,影响大学生群体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认为“如果人们不知道他们珍视什么价值,也未感到威胁,这就是一种淡漠的状态,如果对所有价值都是如此,则他们将变得麻木不仁”[4],大学生要养成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高校应应到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和人生;二是以真实有效的身份参与到融媒体的交流过程中,大学生在网络生态中对于国家的情感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和“能发声”,在融媒体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大学生读懂中国、喜欢中国。
(四)融媒体的“多元化”解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各种文化思潮在融媒体平台上交流、交锋,形成了网络空间中意识形态多元、多变的现状,这一现状强烈解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成为融媒体平台中的主流声音,成为时代意识洪流中最强音符,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享受融媒体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然而这样的网络成长环境也造成了大学生过分关注“个性展示”、“炫耀自我”的现象,对于国家主流价值观认同力不足。大学生在融媒体上获取的信息具有碎片化、多元化的明显特征,融媒体传播的热点问题有些是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有些是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相矛盾的,大学生在矛盾的网络舆论环境中容易造成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社会主流价值观薄弱等不良现象,大学生网络思想塑造要尊重融媒体思想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事实,充分利用价值多元的优势,更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地位"[5]。
(五)融媒体的“无序化”挤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空间
微信、微博等融媒体传播内容上呈现出娱乐化和无序性的特性,大学生对融媒体中“富强、法治、爱国”等社会社会主流价值形态关注度进一步提升。融媒体成为大学生了解国家政策、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官方微博、微信等融媒体开始成为政府和老百姓间沟通的桥梁,尤其当互联网内容中涉及民族复兴、双创、中国梦等社会重大问题时,大学生普遍关注。融媒体内容传播中出现了娱乐化倾向,从铺天盖地的网红、各种哗众取宠的网络事件,再到网络传播中的各种恶搞娱乐化风气盛行于网络,恶搞的对象有时是历史英雄人物、社会道德事件等群体,这种娱乐化倾向有时甚至突破了人们的道德底线,违背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带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承空间(如图3所示),微信客户端中大家搜索最多的是娱乐新闻,其次是社会热点事件,第三是时政新闻。大学生娱乐消遣活动占用了大部分时间,部分大学生在追星、追剧过程中迷失自我,开始盲目追求网络。世界中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进而削弱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对青年人的指引作用。
图3 大学生群体微信上详细阅读新闻类型统计图[6]
融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电视、报纸、微博和微信的充分融合,形成良好的融媒体网络生态圈。融媒体网络生态圈在一定意义上重构大学生话语体系、信息传递方式,正如有学者所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变化而变化”[7],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要适应社会存在的新变化——融媒体网络生态圈。
(一)营造积极向上的融媒体网络生态圈思想氛围
构建以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和各大门户网站等为媒介的立体多样的融媒体网络生态圈,融媒体网络生态圈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据第38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人,统计显示10-39岁的青年人占到总数的74.7%,其中中等以上学历学生网民占84.1%(如图4所示)。移动互联环境下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好报刊杂志、课堂教学、电视、微博、QQ等思想教育媒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需要系统化的课堂教学传授、报刊书籍等传统方式的学习,同时构建以“诚信、敬业、富强”为核心的融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态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应主动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将微信、微博等融媒体融入到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活动中,青年大学生更愿意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刷微博、浏览网络信息,因此对大学生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要坚持正面引导,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坚决从网络空间中剔除。融媒体中应大力弘扬英雄事迹、模范人物等社会正能量,增强网络信息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大学生群体中的“微达人”、“大V”等网络群体,随时为大学生思想发展提供服务,高校官方融媒体是大学生系统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引领融媒体生态积极发展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官微”、“官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
图4 中国网民学历结构(截止日期为2016年)[10]
(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思想兼容性
习近平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9],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在融入世界发展过程中,在意识形态交锋态势上依然是“西强我弱”,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允许多种价值观并存。中国在持续推进改革开放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要素、思想观念等信息都会聚在融媒体空间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充分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故事”的魅力,积极塑造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时代性和包容性,发挥其对各种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对进入融媒体网络生态圈的各种文化和观点进行有效的研判,有利于充实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采取共存的态度,相反的内容则给予限制或禁止。融媒体生态圈的内容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规范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管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10]
(三)采用“多频分众化”方式打造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融媒体新平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多种方式,多种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利用好传统媒介更要利用好新媒体,应采用"多频分众化"找准两者的结合点。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适时引导大学生思想发展,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熟知微信、QQ等媒介基础功能,利用微信、QQ群等各种网络载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融媒体传播内容上要原创性和转载相结合,在传播时间上要跑赢非主流媒介,邀请校内外行业能手、知名专家等通过新媒体与广大学生进行对话,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认知、丰富的网络情感和坚定的网络意志。报刊、电视、微博等各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要发挥报刊、电视等传统途径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又要发挥微博、微信等融媒体途径的高效和及时性。融媒体平台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获取到各类信息,融媒体提供了与大学生及时沟通,交流互动,适时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便利条件。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大学生生活和网络意识生态过程中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要嵌入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首先要嵌入到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高校“两课”课堂、校园主流媒体等媒介中要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能准确、全面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融媒体网络生态圈,塑造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利用好大学生“融媒体网络生态圈”,网络生态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创建多元、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发挥电视、微博、手机等融媒体的网络塑造功能,大学生热衷于刷微博、晒朋友圈等活动,针对这种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要嵌入微博、朋友圈中,积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培育大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融媒体平台要弘扬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正确导向,形成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然认同,为构建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五)以网络生态中“三认同”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媒体网络生态圈应以塑造大学生“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三种认同是一个完整统一体,不可割裂或者相互替代。一是筑牢"情感认同"的基础。情感认同是指大学生群体发自内心的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情谊和喜爱,它是人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倾向,是一种自觉行为,也是文化认同和政治认同的心理基础。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民族、国家的情感应该更加的坚定,在互联网平台上践行对民族、国家的深厚情感,不受各种不良网络思潮的影响,善于承担起网络世界大学生群体的使命和责任;二是坚守“政治认同”的底线标准。政治认同是指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必须承担社会中某种政治责任和使命,认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规范自己政治行为的一种表现。现阶段大学生政治认同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的领导核心地位,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有鲜明的态度和担当精神。对于网络空间中出现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发展稳定的言论要给予坚决反击;三是高扬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旗帜。文化认同是指大学生对中国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赞同和认可,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我国当代社会客观现实和制度文化的认可和践行。融媒体环境下文化认同帮助大家了解国情和历史,深入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从更深层次上坚定走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道路。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需抓好“情感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着力点,以塑造大学生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现阶段主要以中国梦为载体,将国家、民族、个体融合为追梦共同体。
融媒体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必须要面对的新的环境。同时为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塑造提供了多种资源和可能性,打破传统媒体在时空上、地域上的限制,实现及时便利的沟通,新媒体从内容的获取到传播方式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融媒体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动画、图片、声音多种形式传播社会主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环境中网络生活的开放性、多元化、隐匿性等对大学生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形成了强烈解构,同时西方社会利用其在网络中的优势肆意传播西方“普世价值观”等西方意识形态内容。思想教育工作者需要抢占融媒体舆论场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融媒体舆论场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需要驾驭网络新媒体,而不是被新媒体所控制和异化。
[1] 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信息网络安全,2016,08:89.
[2] 马平均,胡新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7,01:56-58.
[3]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4] C.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M].陈强、张永强译.北京:三联书店,200,10.
[5] 王现东.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青少年学刊,2016,05:59-64.
[6]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316/c150615-26701346.html.
[7] 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9.
[8] 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9] 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10] 陈建. 媒体文化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分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6:34-36.
ShapingPathofUniversityStudents'SocialistCoreValuesFromPerspectiveofMedia
CHEN Wen-lia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Anhui 236041, China)
media;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fluencing factor; shaping
Media should play its full play in the shaping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its safety. The decentralization, virtualization, diversification and disorder of the media network ecology influence the shaping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principle of inclusiveness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haping of the mainstream social valu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the positive network of media ecosystem as the carrier. By embedd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 into their lives and their network ecology, the students' core socialist values should be cultivated through the way of cultivating the "Three Identity" as the starting point.
2095-2708(2017)06-0010-06
D61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