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校文化课中专业内容融入的探讨

2017-12-06 06:18何晓丽
名作欣赏·中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艺校文化课

摘 要:艺术类学校的文化课除要肩负起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职能外,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知识,培养他们对文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这就需要将文化课堂内的艺术欣赏、艺术展示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艺术的内在领会与外在表现能够相得益彰。

关键词:艺校 文化课 专业内容融入 艺术类专业

一、专业内容融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通常来说,艺术院校的文化课是按专业分班上课,一般一个年级分为戏剧班、音乐班、舞蹈班和美术班。专业不同,學生的文化基础也不同,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有区别。一般来说,戏剧班的学生阅读和朗诵能力比较高一些,但对文化课本往往缺乏浓厚的兴趣;音乐班的学生活泼开朗,但文化基础不是那么扎实;舞蹈班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比较好动;美术班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好,但性格往往比较少言寡语。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特点,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找出学生与课型的契合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文化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愉快、高效地学习。

艺术学校的文化课应当适应艺术专业的要求,将专业课程融入文化课堂中去。文化课教师应当根据艺术专业的特点,在文化课堂中突出艺术元素,有机地渗透专业知识,使文化课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下,又能使文化课堂为学生的艺术专业学习提供帮助。这就需要教师能充分利用艺术渲染的效果来为学生创设视听结合的课堂情境,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课堂中,不应仅仅局限于老师朗诵或听课文录音,可适当选择一些适合配乐朗诵的诗文,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长,引导学生进行钢琴、小提琴、萨克斯、笛子、二胡等配乐,让学生在文化学习中感受到艺术专业本身带来的快乐。在诗文朗诵中,让他们进行诗歌配乐朗诵,这样可将文化课堂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虽然诗文配乐朗读使得上课的进程慢了些,但课堂气氛却活跃了,学生们积极主动,收获也就更大。

可以说,在艺术类院校的文化课中,只要主动向有利方向引导,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文化课堂中挖掘课文的审美因素,启迪学生的审美想象,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使学生透过美的语言受到潜移默化的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陶冶情操,提高艺术审美的能力。

二、课文讲解中的专业内容融入

就文化课的内容而言,通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修订版教材面向中等职业所有专业的学生,虽然内容丰富、各文体文学兼备,具有通用性、稳定性的一面,但对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在文本选择,还是在单元类型和知识体系等方面均存在针对性不足和不实用的缺陷。因此,艺术学校的文化课必须挖掘教材中的艺术元素,删除部分时代感和艺术性不强的篇目,增添一些新鲜、艺术性强的优秀文学作品,甚至可引入形象生动的视频素材,如将电视散文、文学艺术相关的纪录片等作为上课的素材。

而通过对戏剧作品、艺术散文和古典诗词等课文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能促进艺校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以戏剧班的学生为例,整套教材中的戏剧课文仅仅收录了曹禺的《雷雨》(第二幕),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老舍《茶馆》(第二幕),京剧《沙家浜》(第四场 智斗),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等五部戏剧名作的节选。从戏剧种类上来说,既包含话剧作品,也包含传统戏曲;既包含外国戏剧名作,也包含中国经典戏剧作品。教师在课堂中虽然可以这些作品为基础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戏剧知识讲解,使学生对戏剧的种类和风格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在这种传统讲授式的课堂中,学生既不了解戏剧文学的构成体例,而且在戏剧文本的阅读上也有一定的障碍。而教师们在备课中,也大多偏向于对戏剧作品进行常识性的解读,这就忽略了戏剧这一文学类别的自身特色。针对文化课本中戏剧内容偏少的问题,文化课教师显然需要在课本现有戏剧作品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戏剧欣赏和戏剧表演等课堂中的实践性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对戏剧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戏剧欣赏能力”①。

总之,艺术类学校文化课“首先要授之以鱼,让学生品尝到阅读的‘趣味,才能引领学生们跨入阅读之门,享受‘悦读之乐。”②通过诗歌、散文、戏剧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知、领会、体验、赏析、积累精美语言,丰富学生情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基本素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听、说、读、写做好语言准备,并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自尊和自强的精神。

三、课堂教学方式中的专业内容融入

在文化课堂中,可以尝试把戏剧作品、艺术散文和古典诗词等课文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讲授,使诗、乐、舞融为一体,创建一个新的讲解模式。艺术类学生有其特殊性,课堂上那些与其专业相关的事情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根据艺术院校的专业特点,在涉及诗歌和散文欣赏、小说和戏剧阅读等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艺术长处,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音乐配乐、戏剧演出、舞蹈配合、板书设计等,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营造文化教学的艺术氛围,增加他们上课的兴趣。

在诗歌和散文欣赏、小说和戏剧阅读等内容中,一般都是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诵读、听课文录音为主,学习的主动性不高。在艺术专业的文化课中,应采用情景化课堂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可采用配乐中朗读,排演戏剧片段,在黑板上绘制课文背景,发挥各专业学生的特长。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可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优美、熟悉的旋律调动学生的兴趣,而他们很快就能背出诗文。然后,通过老师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接下来则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最后,让学生上台以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表演,再进行评价。这样就能“把静态的古典诗词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把课堂知识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互为促进”③。

在一些要讲解的课文导入中,可以鼓励美术班的学生上黑板画一些课文背景,文化课上同班同学现场作画,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然后再叫画画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美术的学生画画,教师和同学给予鼓励,有助于提高他们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在一些课文的讲解之前,可通过学生演奏的优美旋律中进入作品的境界。如戴望舒的诗歌《雨巷》是一首有着淡淡的忧伤,给人幽静又优雅感觉的现代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我”和“丁香姑娘”。可让舞蹈班学生表演这样的情景:有一个男青年爱上了一个姑娘,他常常独自彷徨在悠长的雨巷中,只为等待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的家在雨巷的尽头,她走过时,撑着一把油纸伞,雨滴落在伞上,那声音衬托了雨巷的寂寥。

文化课的课堂就应该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创新的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师可通过播放有关诗词的歌曲或视频,或者让学生通过歌、舞、诵、小品、演奏等形式的表演,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甚至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发掘他们的艺术潜能,从而达到文化课为专业服务的目的。

四、结语

在艺术学校的文化课堂中有机地渗透专业知识而突出艺术元素,一方面既保持了文化独立的个性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另一方面又使得文化课堂为学生的艺术专业学习提供帮助。文化课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不只是在专业课程中才能学到专业技能,文化课不仅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而且对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类专业的文化课,只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能力和艺术专业能力。因此,针对目前艺术类专业学生自身以及文化课中的问题,文化课教师需要大胆改变传统的文化教学思想和模式,使文化课堂与艺术表演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的内在领会与外在表现能够相得益彰。

① 何晓丽:《语文教学中的专业内容融入——以艺校越剧表演专业为例》,《名作欣赏》2016年33期,第15页。

② 郑丽莲:《如何在艺术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引领动态生成》,《文理导航》2016年第3期,第15页。

③ 沈影红:《与专业有效结合的中职古典诗词教学》,《现代语文》2013年第3期,第71页。

猜你喜欢
艺校文化课
地方艺校服务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途径浅探
烟台艺校美术专业学生用画笔为战“疫”加油!
46年的坚守和传承
应进一步明确中职文化课的功能定位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高职文化课与计算机专业课教学有效衔接的研究
谈谈在艺校杂技专业中如何开展高效语文教学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