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艺校服务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途径浅探

2020-10-21 22:11殷德平
神州·上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艺校文化站乡镇

摘要: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乡镇文化站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综合化,对文化站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很多乡镇文化站的队伍现状显然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地方公办艺校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为政府分忧,为基层解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乡镇文化人才队伍专业提升开展服务。本文借助调查数据和工作实例,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究。

關键词:乡镇;文化站;综合化;艺校;服务

乡镇文化站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衔接文化建设大局和千家万户文化生活的关键载体,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基础组织,是群众和国家关于文化发展方向沟通的重要纽带,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乡镇文化站职能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状况,从作者近期对江苏省扬州市所属的宝应县、高邮市、仪征市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结果看,目前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现状差强人意,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文化站人才队伍培养和建设,其中地方公办艺校应该顺势而为、主动作为,努力探索服务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现状

宝应县位于扬州市最北部,下辖14个镇、开发区,高邮市位于扬州市中部,下辖13个镇、开发区,仪征市位于扬州市西南部,下辖9个镇,3个县(市)共设立36个乡镇文化站。从调查情况看,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事业编制不足,队伍构成复杂

1.乡镇文化站编制严重不足。36个文化站事业编制共计72人,如果根据2011年“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达标”的规定,达标文化站须配备1名站长,2名工作人员,按此标准,只有12个文化站达标,占1/3,还有2/3不达标。其中高邮市还有两个镇文化站竟然没有1个核定事业编制。

2.队伍构成复杂。36个文化站72个事业编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事业需要,而实际在编只有63人,缺编12.5%,其中还有9人借用到镇政府其他部门。为解决文化站人手严重不足问题,各地又采取其他形式补充人员,使从业人员达到144人,其中事业性质63人,占43.7%,编外聘用43人,占30%,从其他单位借用8人,占5.5%,使用临时人员30人,占20.8%,这样的构成使得人员结构非常复杂,素质良莠不齐,再加上性质、待遇上存在的差别,致使人心不稳,攀比严重,效率低下。

3.人员稳定性不够。由于非事业编制用工比例达到56.3%,在人员结构中已超过半壁江山。而在这些人中又以年轻、学历高的为主,他们普遍都出于“站一脚”的想法,一有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谋求更稳定的就业,拍屁股走人。因此在调研过程中,有很多乡镇文化站都反映人员稳定性不强,流动性较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基层文化站工作在正常性、稳定性和连续性上受到影响。

(二)人员老化严重,招录机制不活

1.年龄存在老化现象。36个乡镇文化站144名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人员42人,约占总人数的30%,而42人中,事业在编人员有35人,也就是说,稳定性较强的从业人员年龄老化现象更严重,他们的观念、知识、技能普遍更新不快,很多人难以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越来越趋向综合化的需要。

2.招录机制不够灵活。一方面人员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不得已使用其他性质人员加以补充,另一方面,有限的事业编制不能配足配齐,原因就是招录机制不够灵活。一是事业招录门槛偏高,现在事业用人“凡进必考”,而且由人社部门统一招考,学历门槛都是本科,这有点脱离乡镇文化工作的实际。在此次调查中,36个乡镇文化站,有13个站希望招录本科学历人才,另外23个站希望把学历门槛定在专科,一方面是扩大选择面,另一方面是乡镇更需要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文化人才。二是人才引进受到制约,县、镇两级政府都没有灵活的文化人才引进措施和优厚的文化人才奖励政策,导致该留住的留不住,该淘汰的淘汰不了,该调入的调不进来,该引进的引不进来。

(三)专业素质薄弱,专业能力偏低

1.专业化程度不高。由于许多学历高的年轻人的临时加入,现有144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得到改善,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仅有26人,占18%,大专学历49人,占34%,本科学历66人,占46%,还有3名研究生,占2%。但三县(市)现有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144人中,只有40人所学专业与文化相关,仅占28%,还有104人所学知识与从事工作无关,比例高达72%。再从职称角度分析,144人中,107人不具有任何职称,比例高达74%,22人具备初级职称,占15%,中级职称14人,占10%,只有1人具备高级职称,占比不到1%,实际上具有的职称也并不全是群文、艺术等相关系列。其中高邮市43人中,41人没有职称,占比竟然高达96%。

2.从业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够。先天不足可以后天弥补,文化站非专业人才通过参加各种长短结合的专业培训也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是缺少培训的信息和渠道,有的长年没有机会参加任何进修和培训;二是自身缺乏提高业务能力的意愿和动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三是单位没有出台相关的激励措施,有时还以工作忙、人手不足为由加以阻挠。长期以往,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文化素质无法得到提高,直接影响文化活动组织和开展的水平与质量。

二、新时期乡镇文化站工作对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

(一)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形态,需要基层文化工作必须具有不断的创新性

1.群众文化需求呈现新趋势。群众文化发展跟经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国门开放为国与国之间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环境,也为国人了解世界提供良好契机,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同时新生代力量的崛起使群众文化生活有了新的动力,互联网飞速发展加快了群众文化的传播和转变,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我国在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基层文化站作为重要的实施者和维护者,在各个领域都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担当责任、作出贡献。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文化站又在保证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对基层文化站的人才队伍构建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坚定文化自信面对新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又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自信”,他还多次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如何在基层文化工作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我们乡镇文化工作是一个崭新的命题。

(二)乡镇文化站职能转变,需要基层文化工作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政府职能转变加快了步伐,机构改革带来了部门功能的重组。文化站作为县(市)政府文化部门向乡镇的延伸机构,随着文化合并,增加了体育职能,随着合并广电,增加了广电行政管理职能,随着文旅合并,又增加了旅游职能,职能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文旅融合以后,根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思路,怎样在文化活动中推介本地旅游产品,在“乡村游”、“农家乐”建设过程中彰显文化元素,同时和具有鲜明当地特色的非遗项目结合起来,都需要我们的文化活动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打组合拳,演合奏曲,这对乡镇文化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文化需求,需要基层文化工作必须具有更强的专业性

现在的农村不再是封闭落后的农村,现在的农民也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对农村文化活动的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有更多的机会享受到高层次的文化享受,他们对文艺产品的欣赏能力也在变化。他们经常出门,甚至常年在城里打工,见识也广了,眼界也宽了,他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层次也日益提高。为持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就要求农村文化活动一方面要贴近百姓生活,喜闻乐见,另一方面要提高活动的质量和组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文化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性。

三、地方艺校需要切实增强使命意识,积极探索服务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一)主动转变观念,增强为基层服务意识

地方公办艺校承担着政府赋予的为地方艺术院团和基层文化单位培养应用型文化艺术人才的重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艺校一般都是关门办学,根据招生计划,组织生源;根据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根据毕业专业,推介就业。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在这个呼唤使命与担当的新时代面前,这样的办学思路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主动转变观念。要变关门办学为开门办学,主动将学校办学融入经济社会尤其是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积极作为,建功立业。要增强服务意识。作为公办艺校,一般都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急政府所急,想政府所想,主动增强为地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服务的意识,尤其要把眼光放到基层一线。要捕捉需求信息。要经常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文化单位,开展调查研究,掌握他们对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真实需求,有的放矢开展服务工作。

(二)积极创造条件,举办高层次学历教育

大多数艺校还属中专层次,主要培养实用型文艺技能人才,没有高等教育办学权。但基层文化站也确实迫切需要从业人员提升学历层次,现有人员中有不少人学历已从中专(高中)提升到大专,从大专提升到本科,但基本上是单一满足学历层次提升,提升渠道主要有远程教育、成人函授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所学专业多为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与文化工作基本无关,对从业人员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无所裨益。因此地方艺校要积极通过自办、与普通高校联办群众文化管理、音乐、舞蹈、美术、戏曲等专业高起专、专升本学历教育,既帮助基层文化人才提升学历,又帮助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如扬州文化艺术学校,与江苏开放大学联合举办高起专戏曲表演专业、专升本表演专业开放教育,实行注册入学、弹性学制、学分累计的“在线教学+线下实训”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适应在职在岗人员学习。其中,在线教学以江苏开放大学教学资源为主,线下实训由扬州文化艺术学校负责实施,学校组织本地文化名人和院团名角开展实践教学,使学员学历提升与专业成长同步发展。

(三)整合系统资源,开展多形式专业培训

除了开展学历教育,地方艺校还要在全市文化系统甚至更大范围整合优质培训资源,根据基层文化站的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形式、各种专业的业务培训。

1.开展岗前培训。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文化工作的需要,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亟需补充新鲜血液,尤其要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但现实情况是,通过事业招聘渠道补充,人社部门掌握“游戏规则”,招录门槛全是本科,因为报名人数较少,有时甚至达不到开考要求,又要求招考岗位覆盖的专业面扩大,导致专业化程度下降。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招聘时主要通过基础理论考试成绩进行筛选,并没有专业加试环节,就使得专业好的考不进来,考进来的又不能适应岗位需求。通过编外聘用、借用或临时用工上岗的人员,专业类别更是五花八门,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参差不齐,难以胜任工作需要。近年来,扬州文化艺术学校努力探索基层文化人员岗前培训的方式方法,2017年与高邮市文广局联合举办一年制岗前脱产培训班,对乡镇选拔出来的、已经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有志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人员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双方一起商定培训计划,一起选派优秀师资,一起进行培训考核,按照“能说会道、能写会照(摄影)、能唱会跳、能编会导”的培训目标,精心实施培训计划,培养出初步的能适应基层需要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实践证明,这样的岗前培训效果是显著的,在一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邮市文广局2019年又委托扬州艺校举办了第二期培训班。

2.举办各类长短结合的专业培训班。从调查情况看,基层文化站培训需求十分明显,36个文化站有10个文化站选择希望参加“半年到一年较长时间脱产培训”,有25个站选择希望参加“1到3个月较短时间脱产培训”,有11个站选择希望参加“两周左右专项培训”,没有1个文化站选择“不需要培训”。因此地方艺校要积极争取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根据基层需要,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类型、各种专业的长短结合的培训班。要制定培训规划,策划培训专题,有计划、分批次,循序渐进开展文化人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乡镇文化站人才专业化水平。

3.派出专业老师深入基层开展文化活动辅导工作。一方面,乡镇文化站要切实增强文化活动开展的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在活动策划、组织,节目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邀请业内专家和艺校老师现场辅导,既提高活动质量,又能给本站人员提供现场学习的机会,以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艺校要选出精兵强将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在乡镇文化站活动组织和节目创作、排练、演出过程中给予智力支持,既让学校教师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又帮助基层文化人才提高素质,提升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担当起新时期文化惠民的重任。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深入进行,乡镇文化站工作呈现综合化的趋势,而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还难以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地方艺校应该顺势而为,主动作为,为乡镇文化站人才队伍学历提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作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任丹丹:对加强农村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神州,2017年第11期;

[2]陈玲:浅谈农村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社会视野,2016年第1期。

[3]佚名:基层文化站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究;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158-01。

作者简介:殷德平,扬州文化艺术学校,高级讲师,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艺校文化站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锦州银河艺校作品展示
新时代基层文化站所如何开展好群众体育文化活动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如果大马不是马?
乡镇文化站工作创新机制的新举措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廉进则腐退
探讨农村文化站的生存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