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莹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竞争愈加激烈。幼儿教育中“小学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释放儿童天性,远离“小学化”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关键字:幼儿教育;小学化;儿童天性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孩子缺乏活泼性,肯定会影响幼儿园的发展和规划。幼儿园的生源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的选择,但是真正懂得幼儿的家长并不多,盲目地跟风,盲从的教学对幼儿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希望通过笔者的研究,能够使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以及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严重性,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让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纲要上要求的五大领域了,也不会满足于让幼儿简单的会说几个英文单词,会做几道算术题目或者是会写几个生词这么简单。而是期望幼儿能够学会简单的电脑操作,期望幼儿能够写尽量多的汉字,会做两位数的加减法,能够认识简单的英文单词等。
在教育方法上,不以孩子作为一个主体,忽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幼儿园里应该是多种形式的活动,应该有计划的引导出孩子们活泼、生动的天性。可是在很多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中,很多幼儿教学都被课堂化,教师并不是通过启发引导幼儿,而是让幼儿自己在游戏中探索找到答案,游戏活动被课堂讲授代替了。教师直接给幼儿进行知识讲授,让幼儿通过死记硬背记住知识要点,极大地忽视了儿童的自主学习,轻视了儿童的主体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如今,社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家长的观念驱动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在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大部分的父母都认为孩子们在课后学习新知识是很有必要的。这种重视智力开发,轻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往往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也会造成幼儿的厌学情绪等。
为了应对家长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很多培训机构都相继开设了大量的兴趣班,兴趣班的内同迥异,包括了:英语,数学思维,棋类活动,识字班,舞蹈等。但是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偏向训练幼儿思维的,或者是能够对升入小学有所帮助的英语和拼音识字班等。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伴着快乐的游戏所进行的,没有升学的压力,没有刻板规范的要求。但是在小学化教育环境中成长的幼儿,每天的生活时间都被大量的拼音、识字、英语、数学等课程占去大部分。而这些科目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幼儿一开始可能出于好奇心会集中一段时间。但是幼儿的年龄偏小,不能小学生那样集中一段很长的时间,渐渐地幼儿便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造成了幼儿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措施
学龄前儿童应该是在快乐的,应该是在游戏中探索和寻求真知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孩子快乐的学习权,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违背了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孩子们无法得到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迫在眉睫。
幼儿园应该用科学的理念来教育引导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应该使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既要重视幼儿的基本知识学习水平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加要强调幼儿对学习的探索、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幼儿人格的培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更多更好的新鲜事物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老教师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利用自己的经验和丰富的阅历,为年轻的教师多上几节专业示范课。幼儿园还应开展正规的教师学校,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技巧进行培养。
孩子的教育不能没有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幼儿园要开展家长学校,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观,给孩子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是儿童身心健康的快乐和有趣的童年。家长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切忌以自己为中心,忽略了幼儿的中心地位,在培养幼儿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特点等各方面的因素,要因材施教,不能从自己的愿望出发,盲目地跟风。
学前教育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保有一颗热爱这份工作的心,怀着对幼儿的喜爱和对学前教育这份事业的喜爱,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努力地把这份事业做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1.
[2]陈小青.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分析及危害[N].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2).
[3]金日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
[4]周小青.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08(8).
[5]邓付芳.怎样走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误区[J].教育管理,2004(2).
[6]吴红娟.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研究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7(9).
[7]赵越.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弊端的讨论[J].教育战线,2009.
[8]表丽娜,杨兴艳,崔鹤,魏春茹.浅议幼儿园课程小学化现象[J].学前教海,2010.
[9]郭庚健.幼儿园“小学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研究,2012(4).
学子·上半月2017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