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佳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进行优化教学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教师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优质课堂不仅要求教师讲好课,更要求教师掌握良好的授课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更好地转换为实际应用,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既定的要求。
一、课堂应充满神奇感,让学生愿意学
首先课堂应该充满神奇感,数学本身就是一门解疑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计算和推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将这一主题通过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让学生们明白自己应该在课堂上学什么东西,为此教师应努力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神奇感,让学生希望在数学的课堂中去解疑,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授《有趣的乘法计算》(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时,教师上课前给学生做了这样一次活动。教师:“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位大师传授给我一个特异功能,使我能在很快的速度内将两位数乘法快速计算出来,大家信不信?”学生纷纷表示不信,随后教师说道:“既然大家不信,我们来比一下吧。随后教师让学生随口说几个乘法。”于是学生说:“28×22”,教师张口说道:“616”,学生说道:“42×48”,教师说道:“2016”,又有同学说道:“45×45”,教师说道“2025”,学生们感到很佩服,但又不知道教师是如何算出来的。带着这种疑惑,教师开始了整堂课的教学,大家都非常想知道计算方法,因此学起来很认真。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教师通过趣味的引导,充满疑惑的导入方法进行讲课,让学生刚上来就已经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自己进行课文的学习。
二、课堂应具有艺术感,让学生感到美
其次课堂应该具有艺术感,教师的授课不应是死板的,没有任何生机的,更不能盲目地进行数学的讲授和定义的背诵,而是应该将讲课变成一门艺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风趣的课堂上感受到数学本身的美,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对数学的认识。
比如在讲授《长方形与正方形》(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时,教师上课没有直接给学生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而是上课前引导道:“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神奇的世界里面,这个世界里面的所有的东西都能被一个形状所概括,大家知道这个形状是什么形状吗?”学生们纷纷表示不知道,教师说道:“这个形状就是长方形。”学生们满脸疑惑,不知道什么意思,教师继续说道:“大家看看我们的黑板、桌椅、文具盒是不是都是长方形。”学生:“是的,但还有圆形、菱形、不规则形状啊?”教师说道:“是啊,大家的疑惑是正确的,下面我想给大家画一个圆。”于是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方形,大家纷纷感到很奇怪,随后教师开始用粉笔不断的切边,将多余的边角全部切掉,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形,大家恍然大悟,原来圆形是有方形变成的。至此大家开始对数学产生极强的学习欲望,因为他们意识到数学是美的,是富有很强的艺术感的。
从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采用艺术化的语言进行讲授,学生在感受到语言的艺术魅力后对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升。
三、课堂应提升具象感,让学生容易懂
最后,教师应努力将数学课堂变成一个具象的课堂,由于数学本身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不论述数字还是简单的几何学习都具有很强的抽象感,这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费劲,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课堂变得更加具象感,让学生们通过具象的例子去理解数学知识,从而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简单的理解分数,带领学生玩了这样一个具象的游戏,正好班级中有40个小朋友,于是他买了20個苹果,并允诺大家在数学课堂上都可以吃到苹果,大家一听说能吃苹果,都非常高兴,在吃苹果之前,教师说道:“吃苹果前,我们要先将今天的内容学完。”大家一听有点不情愿,教师说:“大家不要着急,很简单的,我问你们答就行。”教师继续说道:“咱们班有几个人?”“40人”学生们说道。教师:“现在只有20个苹果,我们每人分一个,够分吗?”学生:“不够。”教师:“要怎么样平均的分苹果才能上所有同学吃到苹果呢?”学生们:“2个人分一个。”教师:“那每个人可以吃到多少呢?”学生:“半个。”教师:“对了,这个在数学中应该用1/2表示,好了大家先吃苹果吧。”
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通过让学生做一些具象的实例,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清晰。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其关注点不应该仅仅放在学生课堂表现上,还应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创新应用方面之上,而要想做得这一点,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转变教学思想,将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努力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艺术感、神奇感、具象感的课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学子·上半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