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记得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能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因此,作为家长应该意识到包办以及溺爱的弊端,时刻注意提醒自己,孩子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完成,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
在我们班内就有几个自理能力、独立能力较弱的孩子,因为有了同龄孩子的比较会发现他们有的时候真的是差距很明显。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不能这样进行横向比较,但是为什么同年龄的他们会如此相差甚远呢,这让我感觉很疑惑,就此,在我班幼儿中,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观察。
在与我班孩子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其中关键的因素。就拿波波来说,在园的一整天从不见他与同伴开开心心的聊天;吃饭需要教师盯着,否则能不吃就不吃;上课默不作声,缺乏兴趣……所以我会经常与他的家长沟通,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也让他的家长了解到波波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在家的日常生活中,波波的妈妈负责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在家里孩子从来不定时吃饭,他的每天妈妈会做很多次饭,而且把做的饭菜、点心放在一起让他来点,等孩子什么时候觉得肚子饿就拿来吃。波波在家也不太吃荤菜,只吃一些不太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苹果泥、小米粥等等。从而我也终于知道了,孩子为什么在幼儿园会有这样的表现了。
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班其他小朋友身上也发生过很多次,例如:某天早上小朋友陆陆续续地来园后,各自选择了区域开始玩游戏了。这时,教室外传来一阵哭泣声。我连忙迎出去,原来是成成在哭。只见他一边哭一边拖着妈妈要往回走。他妈妈见到我像见了救星似的连忙说:“快,成成乖,老师来了,快进去吧。”我笑着问:“哎呀,成成怎么了?快进来,老师在等你玩游戏呢。”可成成根本不管,边哭边推着妈妈说:“都怪你,都怪你,快帮我回去拿来。”我莫名其妙地问:“成成,叫妈妈回去拿什么呀?”他妈妈无可奈何地说:“刚才忘了带玩具,非要我回去拿,可我现在要上班来不及了。”妈妈一脸的尴尬,不知如何是好。我明白了,便蹲下身来拉着成成的手说:“成成最乖了,今天忘了没关系,等下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你明天再带来好吗?”“不好,谁叫妈妈忘记带的?”成成丝毫没有意识到忘记带玩具是自己的事,还怪到了妈妈的头上。听了他的话,我简直哭笑不得。便朝他妈妈使了个眼色,妈妈趁机赶紧脱身走了。可成成还是哭个不停,连老师的话也不听了。又过了一会儿,成成才冷静下来。于是我走上去问他:“成成,老师问你,玩具是谁玩的?”他说:“是我玩的。”“那带玩具是你的事还是妈妈的事呢?”“我的事。”“那能不能怪妈妈呢?”“不能。”说着便低下了头。
平时,由于主题活动中经常需要孩子带一些活动材料,于是经常会听见忘记带的孩子发牢骚说“都是妈妈忘了让我拿!”“都是奶奶,没有给我准备好!”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亲自完成。
归根到底,这都是由于家长们平时都把孩子的一切事情都包办了,或者他们根本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做一点点事情,他们爱孩子,但更多的却变成了宠溺,导致孩子会觉得爸爸妈妈做这些事是理所当然的。
其实父母爱孩子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度。过分的宠溺、过度的无原則的一味迁就,对孩子来说只有坏处。
那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我认为家长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家园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4岁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配合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创造机会帮助孩子学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教孩子洗自己的袜子、自己穿衣叠衣等,并在孩子独立完成后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享受做事的过程,自然也就会乐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认为家长要从培养孩子动静有序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入手,教育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让他自己穿鞋子、穿衣服,整理玩具、学习用品。这样既培养了他的劳动习惯和自立能力,又增强了责任感和自信心。
二、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应及时制止
许多孩子当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开始无理取闹,采用各种方法使家长向他妥协。许多家长尤其是隔代长辈都会受不住孩子的这些无理取闹,抱着“答应孩子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的心态满足孩子的愿望,但其实这么做只会让孩子变得变本加厉,面对孩子的这些无理取闹,家长应该及时制止,帮着孩子了解事情的利弊,让他们试着换位思考,懂得说理,讲清楚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无理取闹。
其实大多父母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更不了解自己对孩子是否溺爱。其实4岁的孩子其实已经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只需帮助他们要养成一定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已经到了过集体生活的年龄,家长还是把他当成婴儿似的看护,舍不得孩子自己做一些自我服务的事情。过度的溺爱只能造就“草莓化”的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他们没有一点抗压能力和行为能力,很难踏上社会的道路。
因此,家长们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学会尊重,要学会理解;当然作为家长也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长。
学子·上半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