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探究—建构”型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7-12-06 05:01秦家华
学子·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等温线建构探究

秦家华

探究——建构教学模式是运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的方式建立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形成自身认知结构,实现心理结构的自我建构的教学。探究——建构教学是以发展学生探究性思维作为目的,以学科知识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为手段,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独探到共探,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己思考理解,自己消化吸收,自己掌握运用知识,在探索过程中建立有自己个人特色的认知结构。

一、探究——激发地理思维

在地理教学中,“探究”在培养学生的这一独特思维方式中有其突出的优势。“探究”通过问题引入地理学内容,激活了学生思维,达到掌握、巩固、深化知识和发展智能的目的。那么如何设疑问难,唤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1.教学内容问题化

要善于挖掘教材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生疑好问,使该过程成为生疑—解疑的过程。如在“地球的运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转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南北纬60°处自转速度为赤道一半而不是在南北纬45°处?假如黄赤交角变小(大),地球上的五带有什么变化?

2.问题设计递进化

例如: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的教学中,先分析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含沙量大→泥沙在下游沉积→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地上河”的危害。也可以先综合分析:“地上河”的特点→易决口泛滥→分析下游为什么会形成“地上河”→引导学生得出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所致→进一步分析泥沙从哪里来→归纳“地上河”成因。这一“探究”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综合得出,学生自然就发现问题所在,探寻如何治理黄河的策略与措施了。

3.解决问题过程化

不只让学生掌握问题的结论,还要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的过程。例如:下面是3条地理等值线图,假设①>②>③:

(1)假设上图为等高线图,则MN为___,PQ为___。并在图中画出小河位置及流向。(2)假设上图为等压线图,则MN为____,多为___天气,PQ为___,多为___天气。(3)假设上图为海洋等温线图,则此图表示___半球,MN为___流,PQ为___流,并在图中画出洋流流向(→暖流,…→寒流)。(4)假设上图为海陆间等温线图,7月份时,MN为___等温线,向____凸出;PQ为___ 等温线,向___凸出。(5)假设此图为等降水量图,则A点比B、C点降水量___,若②线为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在我国东部大致与____线相当。(6)假设此图为海水等盐度曲线图,A点与C点相比,___盐度较高,一般情况下,两地表层海水产生密度流,由___ 流向 ____ 。

(7)假设此图为等震线图,BC两地相比,同一次地震的震级___同,而烈度___同。(8)假设此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图,图中突出部分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比同纬度地区____。AB两点中,单就数值考虑,能代表拉薩的是___,能代表重庆的是___,造成两地辐射差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9)假设此图为等地(岩层)年龄线图,则A岩层较__,两翼BC较___,为___斜构造,在地形上向斜成____,但由于______,往往形成 ____。当学生将以上问题融会贯通时,对等值线的理解就更上一层楼了。

二、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探究的过程就好比思维的发散,而建构的过程就好比思维的聚合。在实际思维过程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往往是结合使用,并相互补充。(如下图)对知识点的探究和建构,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推理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整理地理知识的能力。

比如,四季的形成:用网络图表示师生共同将分散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从而使学生了解知识的相互关系,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认清各部分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三、反馈——培养地理素质

从控制论的观点看,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知识信息三个要素构成的教学控制系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随时接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施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控制,使学生向全面地理素质发展。

该环节要求:设计的练习题有层次性;本环节的巩固,强化时间不少于10分钟;学生认识过程的反馈不仅在巩固阶段,而要贯穿教学过程。教师的提问要有层次,让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获得成功感。

猜你喜欢
等温线建构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低温吸附剂的低温低压吸附等温线分布研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突破等温线判读中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