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就感培养的有效教育策略研究

2017-12-06 05:03陈泽威
学子·上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成就感策略教育

陈泽威

摘要: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笔者认为,成就感的培养是教育的价值所在。通过突破知识的局限,直面生活,找到自己;突破设计的局限,整合课程,生成体验;突破灌输的局限,创造环境,尊重选择;突破角色的局限,敞开人格,平等交流;突破裁定的局限,全面评价,促进发展等策略研究尝试探索学生成就感获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成就感;教育;有效;策略

一、突破知识的局限,直面生活,找到自己

传统教育十分重视知识的识记和习得,各科教材中的内容最后都是以知识点的形式反映在学生的测试和考核中。知识的工具性在一定的模式中循环反复,教育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知识的掌握展开。学生在课堂中被检测的部分大都停留在识记和重复提出上。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书本知识和教师储备是学生接触的知识平台,与真实的生活现实情景隔离。

而人的成就大小并不是仅仅依赖照本宣科的封闭学习,而是必须投入到真实的生活现实情景中,遇见生活的本来面目。每个人的个性爱好,人生境遇,活动环境以及事件都是促进获得教育的素材,都会在人成就感的产生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学生只有理解生活的意义,面对生活的现实,鼓起生活的勇气,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二、突破设计的局限,整合课程,生成体验

教材应是开放性的,生活和自然是最好的教材,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人类文化与智慧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教材蕴含太多的设计成分,渗进过浓的意识形态色彩,这样教育者就成为机器中的零件,学生则受到教育者与教材的双重的封闭式、隔离式的陶冶。这样的教材没有能够发出有意义的空间,因而引发不了学生积极创造性的成就感。

我们要精选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中的最基本的内容,精心编排学科课程,这是形成学生优良品德、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精心编排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个性特长;精心编排隐性课程,创造隐含学校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用美观大方、丰富多彩的知识环境及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陶冶身心、愉悦性情。各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出发,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對学生产生作用并体会成就感。

三、突破灌输的局限,创造环境,尊重选择

灌输式的教育认为教育就是通过强迫灌输,让学生记忆、模仿、传承大量的、各种学科的文化知识以应付生活所需。它相信人是一块“白板”,所以信奉外铄、传递。

培养成就感的教育是对话中的互相的尊重和选择的,而不是直线的灌输。教育者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交往中自我选择,会让学生产生自我的确认和认同,在互相的尊重中实现体验、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突破角色的局限,敞开人格,平等交流

“人最需要的是人”,师生关系是教育本身表现的方式。培养成就感的教育必然关注到教育的双方,注意教育中的师生之间人机关系以及感情交流。这种交往不仅有知识上的传授,还有思想上的交流与精神上的沟通。对学生的成长以及成就感的获得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培养成就感的教育中,教师不能把自己当成社会的代言人和监控者,要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求索者。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知识,敞开自己的精神。把学生当作一个平等交流对话的“你”,构建一种“我-你”的新型师生关系。

学生在“我-你”的师生关系中,以完整的人格互相交流,向教师公开自己的疑惑,表白自己的情感。在教师的积极影响中自主成长,促进成就感的生成。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才能发生。

五、突破裁定局限,全面评价,促进发展

如果教育评价知识表现为对教育成果的等级裁定,目的是选拔出“尖子”,分出好坏对错。那么教育过程就成了制造优良产品的工业流程。学生就无从养成成就感。“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

方法上除了总结性的评价还需形成性的评价,除了诊断性评价还需发展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可能性。评价还是一种双向性的活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评价学生,还需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他评和自评结合的有效运用。评价主体多样性和评价对象的广泛性能够帮助学生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体会教师的人格魅力,更能在平等和尊重中体会生命成长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江畅,幸福之路,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英]洛克.教育漫话,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4]腾守尧.文化的边缘,北京;作家出版社

[5]任长松.走向新课程给教师的18条建议,《教育理论与实践》

[6]李国臣.学分制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成就感策略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让数学学习焕发活力和光彩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