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荆州市中考作文命题叙事

2017-12-06 02:58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雀儿姆妈文题

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温情。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请你以“邻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邻居—— 荆州中考作文的人文情怀

◎刘盛云

在若干个来回之后,命题组的讨论又从我亲历的故事开始了:

那个住在隔壁的孩子,他放学和我下班几乎同步。当我们一前一后进单元门的时候,他若在前,常常是一拉门,侧身进去,然后让门訇然关上,似乎压根儿不知道我就在他的身后;我若在前,则开门之后撑着门扇,招呼他进门后我再跟进,但这时,他连一句简单的“谢谢”也没有,只顾哼着小曲,仿佛我等他,为他打门,让他先行,都是理所当然的。

故事中孩子的表现,实在值得人深思:什么原因造成了他待人的冷漠?是监护人的宠溺滋长了他的极端自我么?抑或是“过来人”的训诫——“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提升了他的自警级别?而进出同一个单元门的邻居,又何以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呢?

说起来,更叫人揪心的是,这个孩子不是个例,我们身边类似的孩子比比皆是。他们遇事很少有同理心,对存在于身边的人和事是漠然的,对来自身边的善意和举动是无感的。而捕捉日常的暖意,认识身边的善举,发现近处的美点,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调整、确定的青少年来说,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定要引领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人、事、景、物,并由此反观自己的知、情、意、行,直至明心、见性、通神、达理!”当这个共识在组内讨论中逐渐凝聚的时候,“邻居”这个文题也赫然而出!

邻居?会不会太一般了?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看不到新意!

其实不!中考作文命题,应该实诚,应该接地气,需要返璞归真。我们不能用貌似“高端大气”的文题,把考生引向“凌空蹈虚”。

细想,“邻居”二字所带给人的“一般”印象,恰好体现出了它的普适性。谁没有邻居?谁不可以成为邻居?“邻居”可以指向一切住处接近的对象。譬如前面故事中的那个孩子,这是人类“邻居”;譬如檐下筑巢的燕夫妻,这是动物“邻居”;譬如阳台外沿野生的小树苗,这是植物“邻居”;譬如屋旁公益广告牌上励志的宣传语,这是精神“邻居”……无论实的,还是虚的,“邻居”都在“我”的身边,与“我”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再说,“邻居”的文化内涵,暗合我国的“睦邻”传统,其厚重感,更易于考生避开花哨,写向深刻。

所以,一眼瞧去就觉有话可写,略加思索还能找到新巧角度的文题,能不让人“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吗?而这,正是我们的追求。“邻居”似乎正具有如此妙味!

如果考生一定要宏大敘事,“邻居”有这个启动功能吗?

我们先不急于辩论,且看2017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高调诠释着“中国态度”的时候,我们“友善为邻,共创未来”的期许在“地球村”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一带一路”的建立,使得世界的脉搏与中国的心跳越来越同频共振。

中国与周边的民族、国家,不也是“邻居”吗?这样的“邻居”,正是国际视野下的大话题。当然,“邻居”还可以指向宇宙,人类的脚步踏上月球,人类的航天器接近火星,都可以看作是人类对宇宙“邻居”的访问。

这样说来,“邻居”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情怀,它是一条打开“我”与社会,与自然,与世界,与宇宙的多维通道。

“邻居”的N种打开方式

◎黄发莲

考场作文是一项“戴着镣铐跳舞”的游戏。“戴着镣铐”是这个游戏的基本规则,考生在作答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如果把“镣铐”丢在一边,那你“舞”得再好也是白搭。所以,考场中解读作文题,首先要找到这副“镣铐”——文题的规定性,这是我们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写好中考作文的前提。“规定性”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文题你只能写什么。“邻居”这个题的规定性是:必须体现“我”与“他”之间的比邻关系。说具体一些,合乎“邻居”要求的选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选择表现二者之间关系的材料;二是材料中这二者之间必须是比邻关系。

如果以“我”为圆心来选材,文题导语提示的内容就是不错的选择: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一个微笑,一句问候,表达着相互的尊重;一声善意提醒,一次抬手相助,都传递着邻里的 温情。

以生活的社区、学校为写作空间,我们自然会有不少“库存”,这些烂熟于心的材料选起来快捷,写起来顺畅,但问题是这些题材写的人多了,容易雷同,难于出新。作文要出新就要“去熟”,“去熟”最常用的有三招:由实及虚,由近及远,以小见大。人是最常见的邻居,如果写出与鸟兽万物为邻,就“去熟”了;眼前实实在在的事儿是大家都熟悉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写出隐藏在背后的精气神就“去熟”了;近来的日子、近处的风景是大家都熟悉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写出“天涯若比邻”的感慨就“去熟”了;“小”是目之所及,是大家都熟悉的,“大”是要有眼光才能看到的,看得到“大”当然就“去熟”了。

有位考生写的是和隔壁的黄爷爷进楼道门的故事:好几次黄爷爷走在前,都是开了门,让“我”先进。有时候,“我”落后远了些,黄爷爷还会喊一嗓子,多等“我”一会儿。“我”理所当然地享受这份便利,可当“我”先开了门,有邻居在后面时却从没想过也等等他们。有一次“我”和爸爸进楼道门,爸爸看到后面蹒跚而来的黄爷爷,让“我”把门打开并撑着门扇,自己搀了黄爷爷一把。黄爷爷跨过门,一个劲地感谢我们父子俩。面对黄爷爷的“谢谢”,“我”脸红了。这个故事并不惊艳,可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思索却发人深省。

一道作文题,除了找出规定性并严格遵守,其实更重要的是开掘它的延展性。开拓文题的延展性,我们最常用的有两招。endprint

一是走出我们日常的视线。本题的写作导语“当然,或许你是依山而居,傍水为邻,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一些别样的友邻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慰藉和感动”,指引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些别样的伙伴身上。有位考生写道:

暴雨过后,我的卧室靠阳台的窗外多了一只小蜗牛。我家可是八楼呀,这位新“邻居”难道是借助暴风空降而来的?执着的小蜗牛在透明的玻璃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足迹,它一定是想找一个更安全的家,却被挡在外面。可是它压根儿没有想到过放弃。一个方向行不通又向另一个方向努力!输掉了演讲比赛,正在泄气的我得到启迪:生命追求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努力的过程!

这就是一种“物外之趣”,依据邻居这个话题,由只能写人,拓展到写“物”。

二是转换我们的视角。我们习惯了以“我”为中心来选材,站在“我”的圆心上环视四周,其实看到的还是另一个“我”。所谓“转换视角”,就是借助想象和联想,以“无我”的视角来作文。院子里,小鸡和小鸭就是邻居;山坡上,野花和野草就是邻居;小河里,鱼儿和水草就是邻居;放眼天空,星星和月亮不是邻居吗?放下“我和××”的定式,满世界的花香鸟语都是我们写作的 话题。

其实,打开我们的视野,大千世界,皆可着笔:国与国之间比邻而居,是不是也要和和气气?我们“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是不是让发展更为快捷,让邻居更为亲密?地球是不是也希望有一个邻居,承载人类的希冀?有宇宙视野,有家国情怀,就有不同意义上的“邻居”,这就是由近及远的选材思路了。

邻 居

◎陈艳红

“曾爷爷怎么要把房子修在菜园里,不和我们做成一排呢?”小时候我问父亲。“他不是我们的本家。”父亲淡淡地说。曾爷爷曾奶奶生了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五个女儿都出嫁了,邻里左右常背地里说他们是孤老。曾爷爷想搬离原来的住所,父亲在我家菜园里腾挪出一块地,让曾爷爷在这里安 了家。

曾奶奶的腿脚有点不方便,不大到我们这排人的家里来。我最喜欢往曾奶奶的房子跑了,房子里永远敞亮干净,收拾得不沾染一点灰尘。厨房的灶台铺了几片陶瓷瓦片,亮晶晶的,灶台旁的水缸里满满的。曾爷爷七十多岁了,父亲隔两天就给曾爷爷家挑两担水。水缸上方吊着一个饭架子,那是曾爷爷自己用竹篾编织的顶,用竹枝绑上藤条搭的架,从房梁上就着两根麻绳吊着。我去曾奶奶家,她总会从晃晃悠悠的饭架子上端下筲箕,拿出粘了饭粒的发糕递给我。曾奶奶的竹床油光发亮,竹篾还散发出清香,放在后门口。前堂风穿过后门,凉爽极了,在燥热的夏天我可以在竹床上甜甜地睡上一个下午。

曾奶奶房前的篱笆打得最细密,篱笆上春天开着牵牛花,夏天爬上丝瓜藤,点缀着黄色的花朵。秋天,篱笆里的菊花探出了头,白的、紫红的、金黄的,开得那么热烈。曾奶奶的园子里还有好多花儿,高大的美人蕉,明媚的太阳花,害羞的夜来香,粉红的指甲花,芬芳的梔子花……我们一群小伙伴瞅着空儿就想去摘上一朵。曾爷爷一声大喊,吓得我们拔腿就跑。曾奶奶远远地招手,给我们几个女孩辫子上插上一朵鲜嫩的栀子花,走起路来,空气里都是芳香。我们央求曾奶奶送给我们点花苗,大人不许我们种在菜园里,只好栽在禾场边,可是常常忘记浇水,没几天就蔫了。

曾奶奶的房子后面就是池塘,池塘边种了一圈蝴蝶花和黄花菜,像给池塘织了一个漂亮的围脖,常有蝴蝶和蜻蜓在花上逗留。正对后门的花丛中留了个缺口,曾爷爷用木头搭了个浣衣架。家家户户洗衣服都挤到曾奶奶的浣衣架上,用棒槌清洗衣物。每天清晨,妈妈听着池塘边传来“梆——梆——梆”捶衣服的声音,就叫我们起床了。“只有曾奶奶的衣服洗得干净。”常听妈妈和邻家伯母感叹。曾奶奶看到我衣服上的油渍,会说:“小艳,你妈太忙了,明天拿来我给你把污迹洗了。”曾奶奶的衣服永远是纯白的大襟上衣,黑色棉绸裤。七十来岁,头发油亮亮的,用一根簪子绾成一个髻。我对妈妈说:“曾奶奶应该是个花仙子呢!”“哪有那么老的仙子?”妈妈笑着说。

曾奶奶家房屋西北角上,有棵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桑树,枝丫伸到半空中,我们常常望着上面的桑葚流口水!曾爷爷从廊下抽出晾衣服的大竹篙,我们帮着抬的抬,顶的顶,推的推,来到树下,曾奶奶早就铺好了一块洗得发白的被单,我们和曾爷爷一起摇晃着竹篙,桑葚就下雨般落了一地,眼尖的把溅到被单外面的捡起来就塞进嘴里。“洗洗再吃。”曾奶奶望着我们笑,端来一盆清水。我们哪里等得及,有的在被单上抢,有的在水盆里抓,个个嘴唇乌紫,肚子鼓鼓。

秋冬时节,曾爷爷和曾奶奶就忙碌起来了。他们菜园里种的扫帚苗黄了,砍倒放在场院里不停地翻晒,枝干劲道恰好了,就堆在堂屋中。天气晴好时,一人搬一把长板凳,相对而坐,开始扎扫帚。不出半个月,一捆捆扫帚就整整齐齐地码在屋子里。我们家的扫帚都是曾爷爷送的,麻绳匀称润滑,扇面舒展,筋骨紧匝,我们都喜欢用它扫地。星期天,曾爷爷就用扁担一头挂着装满鸡蛋的竹篮,一头吊着一捆扫帚去街上了。午饭过后,曾爷爷挂着竹篮回家了,里面是曾奶奶爱吃的肉包和薄荷糖。我们也可以蹭到一块清凉的薄荷糖。下午,我们一家在菜园里除草,曾爷爷和曾奶奶把两条板凳合拢在场院里打牌。打得正起兴,听见曾爷爷大声吆喝:“女伢子,你出唦!”妈妈嗔怪父亲说:“瞧人家曾爹!”我和弟弟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继续 干活。

听父亲说,曾奶奶去世后,曾爷爷将曾奶奶埋在菜园的东南角。后来,曾爷爷病了,接到女儿家去住了。后来,房子塌了,后来,变成了田。

父亲拿起镰刀,砍着坟头的荆棘和灌木,我采摘了一把油菜花,还有野菊花、豌豆花、野月季,放在曾奶奶的坟头。

邻 居

◎王佑军

那年冬天,趁着有点空闲,回老屋看大大和 姆妈。

家里可真舒服啊,多久没睡得这么香了!醒来时,阳光透过窗棂,洒到枕边,暖暖的。正想再眯会儿,远远地,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把头捂到被窝里去,那声音反而听得更真切了,只得起来。下了楼才晓得,大大和姆妈早就起来了,姆妈理菜,大在换锹把。endprint

“这啥时候来的一窝鸟啊?喳喳个没完,吵死人了!”我一边伸着懒腰,一边跟大抱怨。“这是喜鹊,能来我们家屋头做窝是福气呢!也就它还能跟我说几句人话。”大的话里好像有话,丢下这句,提起锹就下了地。“不是说年纪大了,种不动了吗?怎么还翻上土了呢?”我转头问姆妈。“种两分黄豆,一年的豆浆也就有了,免得花钱买。”姆妈说。远远地看到地边还散落着好多黄豆角,就问姆妈。姆妈说:“你大的心思,人一半,鸟一半。”

去年冬天,赶回家过年,看到门前的鸟窝小了许多。听姆妈说,前些时起大风,垛鸟窝的那棵树整枝都被吹断了,我细看去,这窝还真不在原来那枝上。两只雀儿正忙着筑巢,一只雀儿衔着一根一尺来长的细枝,从河对岸翩然飞来,歇到窝边的高枝上,另一只雀儿站在窝边轻快地跳过来跳过去,还喳喳地叫个不停。“它们在商量这根梁架到哪里。”大仰着头一直盯着雀儿看,这会儿转回头很懂行地告诉我说。果然一阵喳喳后,那只雀儿把树枝架到了窝里。两只雀儿甚是勤勉,交替着出去觅枝儿,回来叠到窝里,那窝一天天大起来了。大也忙碌地备着年货,偶尔捡些一尺来长的树枝扔到那边树下去。整个年关就听他嘟囔:“今年年难过呢,这家人!”

今年冬天,早早地完了工,赶回家过年。还没放下行李,就被大拉到前院,指著树上的鸟窝说:“你看,这家去年遭了难,今年这窝做得更大了!你再看旁边,是不是又做了个小的?”我顺着大指的方向望过去,院子的尽头,四棵意杨树排成一排,在冬日的天幕下显得格外挺拔。疏朗的丫杈间,一个硕大的鸟窝张扬地耸着,旁边略高的树枝上,一个精巧的小窝已初见雏形。“这是要分家了吗?”我问。“个苕儿子,么子事都不懂!这是要添丁啊!”大的话音里透着清朗,脸上溢着喜气,又指着园子里各色的树说:“你看看我种的树,这是桃树,三月份开花,五六月份挂果。这是枣树,七月份枣儿就可以吃了。看这边,八月的苹果,九月的梨,到了十月,柿子又红了。你再看那边的橘子,可以挂一冬呢!”我跟着大的指点一一看过去,想着这院里一年四季的热闹,眼热热的。我的眼光停在了那边的橘树上,在那树的顶端,一枚枚橘子像一盏盏火红火红的灯笼,映照着即将到来的新年。可是,那么好的橘子为什么不摘下来呢?鸟儿懂的。

我们这儿吃年夜饭是要放鞭炮的,大嘱咐我把鞭炮拿到那边侧院去放,别惊着了雀儿。吃年夜饭的时候,大盛了半碗饭递给我说:“撒到那边树下去,雀儿们也吃顿年饭。”

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在热闹的“叽叽喳喳”中醒来。阳光洒在枕边,暖暖的。我不想起床,想多听会儿邻居们的叫声。

这是我的邻居,我不在家的时候,替我陪伴着我的双亲。endprint

猜你喜欢
雀儿姆妈文题
创意生活用品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1年第27卷文题索引
奶妈
《天津护理》2020 年第28 卷文题索引
《中成药》2019年第41卷第1~12期(总第472~483期)总目次 文题分类索引
姆妈
《中成药》2017年第39卷第1~12期(总第448~459期)总目次文题分类索引
姆妈
鸟粪中"建筑师"
沙漠里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