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作文教学的迷人风景

2017-12-06 17:47魏为秋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学

客观而言,现实教学中所受的功利驱动和应试干扰很大,作文教学的生态在不断恶化,那种师生心目中理想的自由、真诚的迷人教学风景也渐行渐远。回顾自己三十多年的语文教育生涯,反思自己作文教学中的雪泥鸿爪,我以为作文教学一定要以生活为底色,以真诚为神韵,以活动为架构,以创意为品格,才能创构迷人的风景。

一、生活是作文的基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生活即教育”。这就要求教者必须充分利用每一次作文训练的机会,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作文成功的不二法门。

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这是作文走向生活的第一步。以生活为起点,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捕捉美的瞬间,获取必要的素材,因为作文一定要靠素材来充实,而素材恰恰就是生活的同义词。观察得来的生活素材,再经过咀嚼,经过反复的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才能产生表达的冲动,才会生成灵动的文字。诚然,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理论是灰色的,但要把作文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整个社会实践联系起来,才能体会作文的真谛。伴随着轰轰烈烈的教改、课改,无论是纷呈的流派,还是种种的论辩,我自“咬定青山不放松”,那就是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即提升学生素养,为生命奠基,使其更好地生活。学作文就是学生活,教作文就是教生活。三十多年的语文教育生涯愈加让我产生明晰而执着的感悟——作文在生活里,生活在作文里。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有风雨也有晴。初涉讲台,懵懂之中就喜爱将生活里的素材搬进作文课堂,大凡作文中能与现实有勾连的,无不挖空心思,引入生活活水。基于这样的引导,学生们睁开了认识生活的慧眼,张开了热情的双臂,获取了无尽的生活宝藏,于是就有了课前几分钟的口头作文,有了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作文,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随笔录。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在参加《语文学习》杂志社举办的“走向生活·我有一个金点子”的作文大赛中,我班的两个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走访,跑遍了全城的网吧、游戏厅,搜集资料并整理分析,最终形成报告,递交市长并与之对话,得到整改批示并交办有关部门。她们将自己的经历以日记体生活实录的形式写成征文,在全国十多万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在该刊题为《一座待开采的金矿》的活动综述中特别提到:“安徽省天长市二中的吴丹萍、王秀娟同学给市长写信,建议在天长市建一座电脑大厦。她们收到了刘超市长的回信,称赞她们的主意是个金点子……”这种活的作文教育使学生们将所感悟的自然、社会生活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从而全面提升自身素养。

看着如今的学生们过着三点一线的日子,悲凉之感油然而生。不是师生不愿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实在是有关部门种种因噎废食的硬性规定,切断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纽带,使作文教学几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真诚是作文的灵魂

作文应该是一种“生命作文”,作文的真誠无疑应体现为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做真人。当然,这样的作文风景确实是美好的愿景,这种美好愿景的达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线语文教师孜孜不倦地执着追寻。

也正缘于此种追求,我从执教之初便养成了与学生同读共写的习惯,努力用真情实感来感召、感化每一届学生,现共积累了几百万字的教育教学手记。我曾品尝到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学习细节作文的副产品,一群淳朴的农村小女孩,利用午休时间,在桑树田里吃成了大花脸,还给我带回了一袋沉甸甸的紫红的桑葚,就因为我在分析景物描写的细节时勾起了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将真情融汇于叙真事、描实景之中。而文本所表现出的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热爱的精髓则被学生们在田野里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定格在文字中的真情更是隽永醇厚。当然,作文教学中的滋味也不尽然,需要警惕的臆想及需要过滤的不良情绪也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品味出来。

前几天赴徐州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返程时想起一学生曾耳语——老师别忘了带点好吃的回来,于是便在食品店里买了几盒“羊角蜜”。回到班里,我并未急于将此特产分发给学生,而是用它做起文章来,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作文课。我先向学生们简述了徐州之行的感受,然后在讲台内侧设置了两个品尝点,并用纸条写上游戏规则:每人浅尝辄止,不得暴露秘密;只能观察,不能说话。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疾步上台又掩口而下,整个活动都在激动、新奇而又悄无声息中进行。品尝完以后,为了考查学生们的观察力,我提出了一个问题:“食物的名称是什么?”结果无人能够回答,虽然食品盒上清清楚楚地写着。如果说这种遗憾只是一种观察习惯的失误,不难纠正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作文活动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就不能不发人深思了。

在明确食品的名称“羊角蜜”后,我便让学生们开始习作,我想象着学生的笔下一定会流淌出如“羊角蜜”一般甜美的话语来(因为四年前我从绍兴带了茴香豆,曾做过类似的活动,学生们的真情道白至今还令我感动)。学生们“沙沙”的写字声让我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半小时以后,学生们差不多完成任务了,我便让他们先小组互评,然后再推荐全班交流。

推荐的第一篇文章便给了我当头棒喝,文章在描写了活动的过程以后,指出:“我在小学时也吃过语文老师外出带回的东西,看来语文老师都喜欢玩这点小把戏,大约是要笼络我们的情感。”如果说学生的这种漠视让我大惑不解,那么第二篇的奇谈怪论则更令人震惊了。文章在简叙活动后,主笔则在极尽想象之能,夸张地揣度了我在徐州的情况,然后由自己吃“羊角蜜”甜腻不适之感,推理老师可能是从地摊上购买的“三无”产品,用这种伪劣食品廉价收买同学们的感情,并用调侃的口吻指责老师过于小气,不应买这样的土特产品,而应该购些肯德基、汉堡包之类的高档食品。endprint

听了这样的作文,我真的无言以对,只能付之一笑,因为我是宽容的。虽然我与他们相处时日尚短,但又不能听任这种不健康情思的滋生。新课标已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于是我将四年前那次类似的活动做了一次深情的回顾,引导学生们对这两篇文章展开讨论。令我欣慰的是,通过解读、反思,学生们畅所欲言,诚恳地批评了这两篇文章作者的观点,努力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最终形成了共识,两位学生也坦诚地剖析了自己不够端正的思想认识及不够严肃的文风。其后,学生们又推荐了两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叙写中自然揭示“羊角蜜”甜美意蕴的佳作,其间流淌出师生亲情的甘泉,多少抚慰了我意外遭创的心灵。

一次运用有利契机而进行的活动作文课结束了,然而由此引发出的令人困惑的话题却时刻值得我们深思。面对作文教学中的失真现象,如何用真情和爱心为他们拨云见日,于教育者而言责无旁贷。其实这样的心灵化育功效正是作文教学的旨归所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真正理性地走进生活,感悟生活,提升生活,让真诚之花在融汇生活的作文教学中盛开。

三、活动是作文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获得生活滋养,把握生活的脉搏,我念念不忘寻找一切有利契机,创设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阳春三月,我们一起踏青挖荠菜,寻访春天;瑟瑟秋风里,我们一道登山野炊,感悟秋色;花红柳绿时,我们一起访古探幽,体察家乡古镇风情;细雨濛濛中,我们拜访总理故居,感受伟人足迹;学语言文字专题时,我们一道上街为汉字“捉虫”,用行动来捍卫祖国文字的尊严……

如此着眼于生活趣味的活动作文课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观察生活、体悟生活、表现生活的门扉,把活动打造成作文大舞台,创设特定的作文情境,叩开学生紧闭的情感门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能,使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内心的需求及潜在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在活动中引领学生深度走进生活、走进情感世界。例如,我创设的“手提世界”专题活动(以装有教学资料的手提包为话题开展的一次活动作文课)就成功引爆了学生们的作文欲望,而且采用师生共写的形式,公开发表后再次点燃了他们的作文热情。请看下面的师生例文。

那包·那人

张文瑾

很长时间以来,总是看到Mr魏拎着那个包在喧嚣的人群中迈着稳健而极富节奏的步伐来来往往。那个包,一身死气沉沉而又格外神秘玄奥的深蓝色,还错落印着一圈随岁月洗涤渐渐斑驳的文字,可谓终日灰头土脸。说句掏心窝的话,出落得不咋地,这一点倒是与他的主人很相似。

但有时,我还真的有点羡慕那个包,总觉得它单薄的身躯里孕育着从Mr魏的一支粗笔下流泻出的涓涓美文与刻骨铭心的真情告白。

有时,我还很钦佩他,只因他虽满腹的热血丹心,天文地理,爱恨情仇,体态却总是那么匀称,很是有着腹中能撑船的气魄,这也与Mr魏颇为 雷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这个其貌不扬的小包,就这样伴着Mr魏走过春,走过夏,走过一个又一个不只用文字,更是用那份亘古不变的信念与淡泊之志串起的初升与垂暮……

手提世界

魏为秋

记不得从何时起,我也喜欢提着一只包上课堂了,而我所用的包唯一講究的便是实用,是故从透明的塑料袋最终定格在一个深蓝色的帆布拎包上,这还是参加一次全国性课堂教学大赛观摩会议的材料包。转眼间,这“手提世界”已陪我度过了近两年的课堂教学时光,那“羊角蜜”也是从中悄悄“走”出来的。

此包的外形太普通,除了结实恐怕再也找不出其他什么优点了,况且整日与粉笔灰打交道,可谓蓬头垢面,以至于好心的同事认为其与我身份不合劝我换包,而我只是友善地一笑,因为他们难以读懂此包的内涵。最有趣的一次是,一位领导研究了此包的外型后戏称我是“香客”,而这一调侃却勾起了我的联想,我又何尝不是在追求做一位“香客”呢?我佛为何?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我佛为何?乃是崇尚“知识能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的至理名言;我佛为何?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为了追求这种香客的虔诚,我这“手提世界”堪称“香包”,真是功德无量啊!

我的“手提世界”虽形容可怜以致可憎,可是内部却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潜藏着难以穷尽的精神食粮。它是一个魔术道具,时常吸引着孩子们好奇、探究的目光,一次次趣味盎然的活动作文课的内容都是从中引发的;它也多次成功引爆了孩子们的作文欲望,因此不仅是我,就连孩子们也对它刮目相看;它又是一个信息储运的中转站,内存丰富,每月新到的杂志,每次收到的老师、朋友、学生的来信、贺卡,无不首先安放其中,因而常常散发出诱人的墨香,而它的生机与魅力更在于其内存的永不停息的更替。当然,最能体现它独特功能的当推情感交流的载体,无论是孩子们的得意之作,还是点点滴滴的心灵物语,“手提世界”是其值得信赖的温馨家园,从中架设起了流淌着诗意的“心桥”,潜移默化地抹去了他们心灵中的污迹,弹奏出师生与新课程同行的和谐旋律。

“手提世界”将伴我一路风雨无阻,你是我一生的钟爱。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通过情境活动开展作文教学,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们的作文兴趣,开启心智,发掘潜能,提升作文素养,更有价值的是在这种特意营造的互动教学情境中,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交流,真正把作文与提升人境界的教化作用落到了实处,让作文与生活、做人融为一体。同时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的生机与魅力就在于生活内存永不停息的更替,作为语文教师需要运用智慧寻找千变万化的活动路径来帮助学生们用文字来表达生活。

四、创意是作文的魅力

作文教学的风景如同旅游景区,也要讲究品级。提升品级的最佳抓手就是创意。

作文教学的创意,首先需要贴地而行。唯有生活的才会是落地的,唯有落地的才会是生根的。也就是说,作文教学一定要与生活相通,一定要走生活化之路。行文至此,我认为其中道理已经无须赘述,倒是如何贴地而行却一如参差百态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的创意空间。endprint

作文教学的创意,其次需要作文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前文已经或多或少地有所呈现,王荣生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作文教学。他认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主要在两个阶段:一是在写之前指导学生审题,主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在写之后,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主要解决“写得怎么样”的问题。至于学生是怎么写的,则很少顾及。

改变作文教学方式极其单一甚至是模式化、刻板化的现象,过程性指导是有效的破解之道。我对过程性指导的实践探究体现在模仿性和分解性(分解性见下文的微作文训练指导),这里的模仿一是从经典范文中汲取营养,二是从教师下水文和同学范文中更为切实地学习手法。学生在品悟他人作品的同时参照自身写作感受,从而窥得门径,也就是说在作文中学习作文,在写中学会写。

分解性是作文教学内容方面的创新变化,比如起始阶段重视微作文,也就是解构相关作文的知识技能,化整为零,形成系统、序列,实现从易到难,各个击破,螺旋上升。此举也能为学生的心理减压,保护作文的积极性,突出单项技能的训练。比如作文的篇章结构:如何开篇、如何过渡、如何结尾;从作文内容角度分解:如何叙事、如何写人、如何写景、如何说明、如何抒情、如何说理;再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分解:从文从句顺的基本能力到运用修辞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如此等等,通过细节的落实为整体的作文教学夯实 基础。

作文教学的创意,最后需要让作文常态化。作文习惯需要养成。利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养成思考表达的习惯,这当然和作文生活化是融为一体的,力求把作文变成生活的需求,再加上教师的身体力行还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榜样效应,这其实也就是用作文来教作文。比如我曾在《中国教工》上发表的《巧用无声寄真情》 一文:

一个期终考试前的早晨,大雪纷飞,天地一片苍茫。踏着厚厚的积雪,我向教室走去。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学生不能住校,不少学生的家离校较远,我很担心今天早自习学生的到校率。

推开教室门,出乎意料的场景令我吃惊:学生们都已整整齐齐地端坐在位置上放声早读了。也许是昨日一番极具鼓动性的话语起了作用,也许是《夜走灵官峡》分析透彻入微的效应。不管是什么原因,我深深地被感动了。我努力控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教室中来回踱步,把敬佩、赞许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思忖良久,我终于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同学们,辛苦了,祝大家取得好成绩!走出教室,从身后传来的更加响亮的读书声中,我听出了学生们的理解,听出了令人振奋的希望,期终考试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有感于此,我常常在班级黑板报上安排一块留言专栏,针对班级集体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焦点问题,留下一些自己的评判、感受及寄语,如《心雨》《语丝》《四季风》《心灵独白》《心窗寄语》。为充分发挥这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应,我努力将这一效应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而广之:为学生祝贺生日的“生日寄语”,为各类获奖及进步学生的“扉页寄语”,甚至连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操行评语,我也充分发挥这一效应,融褒扬、鼓励、鞭策为一体,激情洋溢,入情入理,使学生乐看、爱看,从而受到启迪,有所 感悟。

我还倡导了一种无声交流——日记交心活动,在注重自我形象塑造和人格力量感化而取信于学生的基础上,以这一特殊的手段,时时紧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动态,以热情、诚挚的文字帮助他们化解思想疙瘩,消除误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表明,这种真情实感的潜心交流最具震撼力,同时在不辍笔耕中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传情达意的作文能力,如此将管理、育人、作文三位一体,用文字点亮学生的心灯,可谓“一石三鸟”。

巧用无声效应有时还能收到意外效果。我班曾有两个女生出于女孩子羞怯的本能,上课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的目光,我几次提醒均不见效。批阅学生的日记时我灵机一动,特意为她们写了一首小诗:

仰起你秀丽的面庞/珍视你花季的灿烂/不要让腼腆/压抑不堪重负的颈椎和心房/生活有理由/让你敞开心灵/投入集体的温馨

充满殷殷之情的劝诫,让两位女学生在日记中感激地写道:“老师,谢谢您!我将努力改变自己,争取昂首挺胸面对生活。”

我还为班级的问题生开设了“特快专递”,起名“师生情结”。赠予每人一本日记,除了赠写集名、扉面寄语外,还定期做交流,褒扬其进步,客观指出其不足,探讨改进措施和文字表達的得失,引导努力的方向。一本专递集既是体现作文历程的作文集,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对话集。

此例就是以作文教作文,将作文教学常态化、生活化、细节化,在写的过程中不断交流、碰撞、反思,从而感受、积累、悟道,在作文中学作文,在作文中学做人。当然运用关键在创意,在一个“巧”字,只有随机应变,随机生成,灵活运用,才能收到实效。作文教学的风景之所以迷人,我想奥秘也正缘于此。

(安徽省天长市第二中学;239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生活感悟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