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芳
“翻转课堂”是一种对课堂内外时间如何运用进行重新安排的学习模式。与教学、学习、创造性探究的相关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支持他们的自我导向学习,强调更为主动的学习。“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按照其自身情况重复重要的学习活动。
一、发挥团队优势,提高合作力
文萃小学在2012年9月就成功申请园区“基于电子书包的数字化移动课堂”实验项目,并积极倡导骨干教师带头实践,年轻教师勇于尝试,语文、数学、英语等一些主要学科教师先行先试,以信息技术革新促进教学改革在学校上下达成广泛共识,形成团队的合作力。同时,在园区几所该项目實验学校中,深入开展研讨活动,合力探究,共同进步。还利用长三角电子书包联盟学校、全国翻转课堂示范校联盟成员单位等平台,参与到更多研讨活动、更广研讨范围中,学习交流,提高合作力,促进校际携手共同进步。
二、围绕核心理念,形成向心力
翻转课堂教学本土化创新是一项富有挑战力的实验。一方面,翻转课堂实验需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翻转课堂教学实验需要有明确的实验目标、步骤、方法、措施等,才能让翻转课堂实验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校把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理论学习摆到重要位置上来。自2013年1月全国翻转课堂知名专家苏州市原电教馆馆长金陵先生来文萃小学作“中美翻转课堂比较与课堂教学变革”讲座以来,金陵先生先后多次来学校深入翻转课堂进行指导,并开展了系列讲座与培训。2016年7月,利用暑假教师“充电”契机,学校再次邀请金陵先生,组织四十多位教师,历时四天,进行翻转课堂实战研修。此后,我们还邀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实验室主任、华师大博导,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蒋鸣和教授临校指导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同时,学校还编辑《翻转课堂理论学习》专辑,全校教师共同阅读研讨,结合实验体会,撰写心得进行交流。通过专题培训、专辑学习、实战研修等方式,增强教师对翻转课堂核心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并且围绕核心理念,让教师的翻转课堂实验行动产生向心力,才能使翻转课堂实验更趋合理,更能顺应师生成长的需求。
三、更新技术设备,提供保障力
如果说学科教学革新是翻转课堂实验行走的一条“腿”的话,那么,翻转课堂实验行走的另一条“腿”就是技术设备的更新与利用。从“电子书包”项目到“翻转课堂”实验,平板电脑同样可以利用,只是运用的目的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关于“怎样制作微课?”“微课制作放到哪里?”“怎样快速收集分析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等一系列问题都指向信息技术。为此,学校展开专题讨论,研究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微课制作软件与互动教学平台。采用了多种方式录制微课:实际操作实验内容,直接手机拍摄;PPT演示讲解内容的录屏;微课制作的手写录屏宝……多种微课制作的工具为老师们提供了方便。为了让老师们制作的微课更加生动、有趣,学校还采购了“Focusky动画演示”“MG动画与微课视频制作”等优秀的视频制作软件,供教师们学习使用。最初,教师制作的服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微课,投放到家长的QQ群中,让学生回家下载观看,但学生是否按要求观看或观看中存在一些疑问等情况无法快速、准确进行收集、整理及反馈,直到学校引入“明基互动教学平台”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融视频管理、问题反馈、互动评价、交流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为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提供优质的专属服务,大大提升了翻转课堂教学实验的质量。在实验过程中,不断运用更新的技术设备,去克服翻转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实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四、深入实践研究,增强引导力
让优秀的翻转课例、课题“亮”起来,引领课翻转课堂实验走向深入,真正给教师带来专业的成长,给学生带来素养的提高。一是搭设翻转课堂教学示范的平台。通过翻转课堂名师讲坛、翻转课堂研讨课等形式,让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成为教师教学研讨的常态。二是开展和参与各种评比交流活动提升实验水平。通过开展校内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实验。连续四届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NOC)大赛,每届都有选手问鼎最高奖项——NOC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学校老师参与度与获奖率均居地区前列。还参加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织的“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课例评比,教师参与比例、获奖人数一度居地区之首,其中,获奖的两位教师还受到组委会邀请参加全国现场观摩活动作教学示范。从实验至今,学校已有12人次教师在全国翻转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展示翻转课堂教学示范课。三是开展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翻转课堂的常态化实验。由一批骨干教师领衔的国家级课题《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数字化校园”与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研究》市级课题《信息化条件下引导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探索》为翻转课堂实验提供规范化的研究,让实验步入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实验是一项全新的开拓性实验。学校应当遵循实验规律,积极采取有效地组织策略,让翻转课堂实验的合作力、向心力、保障力、引导力汇聚成一股勇于投身教改的不竭动力,为学校的快速发展和师生的良好成长提供优质服务。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