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是最为常见的读书方式。旁批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可以说是文本与学习者(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走向文本深处的方向导航,是自读课文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
于保东,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山东东营市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省优秀语文教师,市教学能手,教研成果评审专家,市青年骨干教师导师。“生活化”作文倡导者,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多篇,《磨课要修炼收放自如的内外功》一文被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2015年第四期全文转载。主编教学论著多部,主持省、市课题10多项,市教学成果奖、社科奖、教学法奖获得者。
“部编”语文新教材有了诸多新的变化,在自读课文中有了“旁批”便是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旁批成为新教材自读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部编教材“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结构中的重要一环。部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曾说:“自读课文设计最引人瞩目的是旁批,还有阅读提示。”通俗讲,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批语。可以说是文本与学习者(學生)之间的桥梁,是自读课文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路径。因此,在教学实施中,必须引领学生注意旁批的作用,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旁批,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达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旁批要抓细节,抓落实,抓习惯养成,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和思考习惯。
本文试以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几篇课文为例,介绍旁批的方法及作用。要具体了解和实施旁批这种学习方法,离不开对编者意图的关注。从编者的意图看,自读课文旁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曾说:“精读和略读两种课型的区分,是有讲究的。精读课主要教师教,一般要求讲得比较细,比较精,功能是什么?就是给例子,给方法,举一反三,激发读书的兴味;略读课则主要不是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自己去试验、体会。在很多情况下,略读课就是自主性的泛读。两种课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进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阅读教学。”旁批是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关注和方法习惯的培养,如在第四单元提示中有“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出标注”这样的语句,在第五单元提示中则有“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这样的语句。显然,第五单元的学习是对第四单元学习方法的固化引领,是对讲读课文方法、习惯的迁移,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强化和固化。
旁批对学生阅读起着指导、引领和点拨作用。旁批这种学习方法也偶见于高考和中考题中,是新教材的有机组成,它在教材中的主要作用有:
一、提供范例
部编新教材给定的旁批形式是在正文旁边写评语,在阅读时,把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自己最为熟悉的方式用笔在字、句、段旁边的空白处打上相应的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这为学生的旁批学习方法提供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如第三课《雨的四季》中就有这样的提示:“春雨‘淋洗万物,夏雨却‘浇灌大地,准确写出了雨的不同特点。”这样概括性的旁批,为学生的概括能力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提示思考
有一些旁批的作用是结合正文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这类旁批兼具多种功能。一是阅读方法提示。部编教材重视对学生思考方法进行引领及培养,如《动物笑谈》中第一个旁批是“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这一旁批既是针对正文内容的精准概括提炼,又是简要点评,还提示学生要针对文本内容围绕关键词进行精心思考。此外,还有的旁批是针对正文内容点明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女娲造人》第一个旁批是“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征。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有关语句”。二是资料提示。部编语文教材在《课外古诗词诵读》的编排中,把课下注释改为资料提示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把总的诗歌阅读提示改为每首诗后附一则简短的诗文赏析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诗文赏析进行提示和方法引领,为学生赏析诗文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
三、概括提炼
为了方便学生阅读,部编教材在课文体系的辅助系统编排上,注重对学生思考课文方向的引领。特别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引领与指导,教材中呈现的旁批例子很多。如《再塑生命的人》中第二个旁批“启示真理,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这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提炼,这就能引领学生思维的积极发展,用积极思维的方式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再如《动物笑谈》中的第二个旁批:“问题的提出来自于细致的观察。《语文课程标准》中说:‘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旁批体现的正是这一思想。
四、思考感悟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要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结合起来,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要基于对文本语言的深入思考,这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如《动物笑谈》中“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荷叶·母亲》中“这里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这类旁批是以问题的形式提供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文本的文字深处。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文字写在旁批的空白处,这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的精神。
五、补充拓展
旁批的内容还可以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如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中,对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的简要赏析,既是对正文内容的理解,又启发学生“读时发挥想象,沉浸其中,就能体会到那种苍凉旷远的意境”。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对“送酒”这一典故进行了详细说明。这些资料的补充与拓展,目的是拓宽学生阅读视野,降低阅读难度,减少阅读思维障碍和陈述性知识障碍。
阅读的过程是发现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读、自学的基础上自我解决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要指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归“类”,对“类”问题进行勾连。对一些方法提示或指导性质的旁批,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花点时间,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但应是适当提示,由学生自行解决,最后过渡到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方法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避免上成讲读课。对于问题性质的旁批,要指导学生认真思考,在文本的空白处做出自己对问题的回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