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科技创新中的功能作用

2017-12-06 15:33宋先锋
中州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影响力科技期刊

宋先锋

摘要:科技期刊发展与科技创新、科研论文产出息息相关,正相关则诸方相得益彰,反之则状况百出。科技期刊滞后于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已经不能很好地体现科技期刊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本义,成为我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深入分析我国科技期刊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危害与风险,可以找寻其崛起路径,从而真正实现科技期刊为科学家服务、为我国学科建设服务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科技期刊;科技创新;作用;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2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0-0168-05

目前,我国出版发行的科技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每年发表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上的科技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我国高质量科研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我国科技论文的写作者人数更或许是世界第一。事实证明,我国科研成果在全球科技版图上迅速崛起,我国科研机构正在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然而,我国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还很少,能够像英国《自然》、美国《科学》那样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豪迈代言的刊物没有几家,我国的高水平科研论文大量外流,我国科学研究呈现出“仪器买进来、论文发出去”的两头在外的问题,科技期刊成为我国科技体系中的突出短板。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一、科技期刊在我国科技体系中的发展现状

科技期刊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研论文的支撑。科技创新、科研论文产出、科技期刊发展三者息息相关。科技期刊的质量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科技期刊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能力的强弱。一个国家某个领域拥有很多的权威人士,自然某个领域就会强大,就会诞生这个领域高水平的期刊。然而,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期刊、科研論文之间的关系却复杂多样,既有适应协调的一面,也有不适应与不协调的一面。

1.我国科研产出水平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水平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持续开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持续实施,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引人瞩目的丰硕成果。我国科技创新发生了整体性、格局性的深刻变化,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以及对地观测卫星、大飞机、导航、新材料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总的来看,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①。我国科技创新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国科技创新的大爆发促进了科研产出的迅猛发展,两者发展速度基本相当。“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显示,中国的科研产出数量首次超过美国,居榜单第一位。中国有40家科研机构进入全球科研产出增加最多科研机构100强,其中24家连续4年增幅超过50%。过去四年来,中国一直是自然指数中科研产出增加最显著的国家,正引领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快速增长。②我国科技发展日益缩小与美国等国的差距,在某些领域甚至实现了超越。

2.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缓慢不能有效服务我国的科技创新与科研创新

与科研论文在国际上令人瞩目的表现相比,作为科技形象“代言人”的科技期刊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相对逊色,具有品牌效应的科技期刊较少,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情况极不相称,成为我国科技体系中的一个痛点。③

我国期刊一直在进步。汤森路透旗下的《期刊引证报告》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是期刊评价的重要工具之一。2017年JCR的《期刊引证报告》中,我国进入国际同领域期刊排名Q1区(前25%)的期刊数量由2016年的28种提升至38种,超过72%的本土期刊影响因子较2016年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高影响因子的期刊都呈现显著的增长。但是,影响力的提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期刊质量的提升。2014年,中国大陆共有170余种期刊被JCR引证报告收录,中国SSCI期刊影响因子在2以上的期刊只有3种。2015年,收录有8000种期刊的SCI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被收录的有148种,进入本学科领域总被引频次排名前1/3行列的期刊只有25种。我国拥有庞大的SCI论文数量,而他国学者引用我国学者的比例却非常低,甚至有近1/4的论文从来没有被引用过。

相对而言,我国主办的英文科技期刊在一定程度上比中文科技期刊要好,原因在于国内仅有的200多种英文科技期刊约有60%是被SCI收录的,多数国内期刊影响因子都有不同程度上升。2016年统计显示,中国科学院主办的National Science Review跻身综合期刊前5,影响因子为8分;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近5年持续上升,增至14.812分,高踞榜首。而相对我国科技期刊5300多种的总量,这样的比例太小。我国高水平科技期刊的整体性缺乏影响了高水平论文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外流进而极大影响了我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期刊的进程,成为我国期刊无法有效满足我国科研成果产出的重要障碍。

3.提升国内科技期刊国际化水平进入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爆发式增长,我国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力度也在加大,我国科技期刊迎来跨越发展的拐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多个科技期刊管理部门设立专项资金,补贴资助部分重点期刊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中科院是较早采取行动支持科技期刊发展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1999年起设立了“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每年划拨300万元。中国科学院从1989年开始设立“科学出版基金”,以小额、广泛的资助方式资助期刊,2004年以后改为将每年的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约400万元)用于对少数重点期刊的支持。中国科协2006年启动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为国内对科技期刊支持力度最大的支撑项目,其设立了冲击国际知名期刊(A类)、争创国内精品期刊(B类)、培育精品后备期刊(C类)项目④。2012年,中国科协又与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共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重在支持本土英文科技期刊(D类)项目。各类支持期刊发展的计划,促进了各家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发展。2015年,国际上27个重要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2428种,其中中国科协主管主办期刊718种。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在本学科排名第一的期刊中,中国科协期刊均占50%以上。endprint

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我国科技期刊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拐点。根据新一轮的顶层设计,政府的支持政策更加清晰,经过资质认定、质量评估达标的学术期刊,将得到有区别的政策倾斜、政策扶持。

二、当前科技期刊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1.不当的科研考核机制,导致大量好稿外流,我国科技期刊被边缘化

当前许多单位和系统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SCI和SSCI论文,与科研评价、科技奖励、职称评定相绑定,受这些政策刺激,我国优秀论文急速投向国际期刊。虽然多年来这种以发表SCI和SSCI论文来衡量学术成果的“一刀切”的做法饱受争议,但在没有找到一个更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法替代之前,这种评价方法因其比“人治”更好而沿用至今,形成“唯SCI论文”的固化思维,严重影响了本土期刊水平的提升和国际化进程。

由于我国期刊被SCI收录相对较少,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只能选择将其主要科研成果发表到被SCI收录的国外期刊,他们往往首选把最优秀的论文投向国外期刊,质量相对较低或者不重要的论文投到国内期刊。⑤于是发表在本土科技期刊上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中文期刊尤其难以收到一流的、高影响力的研究论文。2000年到2014年,SCI收录的中国期刊从59种达到139种,而发表在我国SCI期刊上被SCI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却从40.73%降为不到20%,被SSCI收录的中国论文中95%以上发表在国外期刊上。

这种科学研究的怪象,如同中国科学院汪品先院士总结的那样,“外国人出题目,我们买国外的儀器去做,做出来的结果,发表在人家的杂志上,去支持人家的结论”。这种为他人做嫁衣而国内科技期刊“望稿兴叹”的现象,非常不利于我国创建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

2.大量撤稿使科研信用形象严重受损

过度强调SCI导致学术畸形、学术泡沫和学术腐败。当受利益驱动、一味追求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文章时,科研丧失了原本的纯粹性,成为急功近利乃至造假等不端行为的温床,导致科学界的“公地悲剧”一再上演。

2017年4月24日,发表在2012年至2015年的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被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旗下的《肿瘤生物学》期刊撤下,524名医生造假名单曝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前的种种造假导致的大批量撤稿重新激起各界的关注。大批量撤稿堪为灾难性的国际丑闻,使我国的学术诚信受到极大影响。

这些公之于众涉嫌造假的中国学者,其中不乏出自名校、名院的名医。何以这么多名医铤而走险?核心论文是多数医生规避不掉的硬指标,只有发表了所谓高水平的论文,才能得到各式各样的利益。所以,为了追求更高的影响因子,部分一线医生不惜进行学术造假,支付不菲的费用给专门做SCI论文代投甚至代写的公司。适时而生的论文造假公司,则提供从论文构思、主题确定、内容组织、全文完善、发表支持等全程专业服务。

学术造假中还有国内的一些科技期刊。当用SCI之类的期刊来评价国内的科研成果成为一种导向后,一些国内科技期刊想方设法提高期刊的转摘率和引用率,甚至建立“引用联盟”、相互“友情”引用来提高各种检索数据,地方期刊大多则沦落为职称评定、晋升以及学位授予等开展服务的刊物。

3.论文发表的强劲需求招徕掠夺性期刊和多种趋利者

经过十几年自上而下的推动,我国一步步成长为科研大国和“SCI大国”。随着SCI发表数量的不断攀升,部分期刊以学术之名大肆敛财的问题浮出水面,以下的三种情况值得警惕和关注。

第一,“掠夺性”期刊目光盯上科研经费。开放存取OA期刊是一种互联网在线出版的学术刊物,由论文作者付费,审核通过后刊发,读者可免费阅读下载,极大满足了论文刊发的需求。近年来,OA期刊、OA论文爆发式增长,同期数量增幅远超传统期刊。但是作者付版面费的模式,使许多国外学术出版商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他们快速发展OA期刊,尽量多地发表论文以收取更多的OA论文处理费,审稿标准通常降为“合理但没有重要意义”,更有些OA期刊和论文造假公司默契合作,审稿流于形式,形成了专门针对我国作者的“职业化”造假链条,沦为“掠夺性”期刊,掠夺目标直指我国巨额的科研经费。据统计,2015年我国OA论文中标注的基金资助机构超过7000个,主要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份额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约占51%,省市级各类基金约占16%,科技部各类项目约占15%,教育部各类项目约占15%⑥。然而我国作者在声誉较差、影响力较低的OA期刊所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对更多。

第二,国外数据库出版商掠取暴利。我国大量高水平的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上,我国科技工作者却不能免费使用这些文献。科技文献信息是科技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条件。为提升我国科研的科技文献保障能力,支持科研的创新发展,我国购买了大量国外重要科技文献数据库,然而数年来,国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的价格不断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价格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上涨,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科研单位科技文献资源的可持续保障。个别国际期刊出版商,甚至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⑦,所提出的涨价幅度超过了任何产品价格的合理增长范围,成为掠取垄断暴利的工具,不断遭到我国业界的呼吁和抗议,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阻碍,同时也造成财政的极大浪费。

第三,国外出版集团逆向办刊争抢作者。许多世界性、实力雄厚的出版集团相继创办了中文科技期刊,到国内拉作者、抢资源、占市场,使得本土科技期刊面临传播逆差的巨大压力,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给科技期刊国际化制造更多障碍。我国与国际科技期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使得国内科技期刊更加窘迫。

三、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功能作用的路径分析

1.树立办刊自信,实实在在服务科技与创新endprint

科研靠创新取胜,论文靠内容取胜,学术期刊要回归学术的本色,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环境,树立我国良好的学术形象。

高质量科研成果由高水平的研究决定,好的科研论文来自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学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借鉴前人的成果、方法、经验,方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有所创新发展。我国科技期刊要从“量产大国”转向与国际一流期刊看齐,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学术期刊唯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发扬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做学术的守护者,不异化为金钱所驱动。国外优秀科技期刊的诞生和发展有其外部有利环境因素,同时也是办刊者历经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坚持努力的结果。我们要想把科技期刊办成在世界上叫好的期刊,就必须持之以恒,敬畏学术,保持学术良心,树立良好信誉,构建有公信力的学术诚信体系,吸引实实在在做研究的学者向其投稿,才能留住国内优秀稿件,吸引国外优秀稿件,真正为我国学科建设服务。

2.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政策要统筹兼顾

一是要着眼长远,在高度重视自办英文期刊的同时,不忽略中文期刊的均衡发展与普遍提升,在尽快推动形成精品期刊群的同时,不忽略促进普通期刊的全面提升。近些年,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支持科技期刊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期刊的发展。但历史原因造成我国期刊出版单位过于分散、规模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期刊不具备盈利能力,得不到有力支持的期刊在生存边缘挣扎。除了期刊自身要进行编委与主编的改组、运行机制改制、落实同行评议外,也需要政府加大对科技期刊的资助力度,包括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目前,我国支持英文学术期刊发展的政策力度大于支持中文学术期刊的力度,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计划连续多年支持英文学术期刊,而专门支持中文期刊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尚未正式启动,实际受益的只有获得出版政府奖期刊奖和“百杰期刊”的获奖期刊。但我国学术期刊整体质量的提升,不是仅仅靠部分精品学术期刊的努力就能完成的,一定要让占据科技期刊多数的、质量评估一般达标期刊都能享受普惠政策,不断进步成长为精品学术期刊,才能补齐我国科技期刊的短板,真正实现提升我国学术期刊服务科技的能力。

二是要从国家宏观层面加强引导,鼓励提倡科研人员在国际和本土科技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平等对待。科研考核机制也应该对本土科技期刊有倾斜政策,在课题审批、职称晋升等方面加重中文科技期刊的分量,鼓勵甚至“法定”国内优秀期刊在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地位,如建立重大科研成果在中国期刊首发制度、构建人才评定的本土期刊论文倾斜体制、设立科技论文国家级奖励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国内科技期刊能在第一时间刊发我国重大、基础和前沿的科研成果,为打造我国国际顶级期刊奠定基础。

3.废除单一评价指标惯例,建立丰富多元的科研评价体系

科研评价指标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导向,科研工作者的投稿意愿往往受到科研评价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学术期刊学科众多,衡量其学术水准也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评价学术论文不能简单划一,过分指标化。过度地依赖某种显性的、量化的指标,以发表论文为导向,唯SCI影响因子、核心期刊马首是瞻的价值取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必须进行调整。

调整科研绩效考评政策,制定弹性的、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措施。弱化学术评价中的功利色彩,将影响因子等期刊影响力指标与论文评价适度分离,设计不同指标、综合指标评估人才和期刊,加强科学共同体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科研成果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消除“指标驱动的研究”,铲除追风式科研、短平快科研、碎片化科研等的土壤。

废除唯影响因子倾向,消除影响因子在科研工作中的种种不当用途。在制定绩效考核政策过程中,既要考虑高影响国际论文的重要性,又要兼顾发表在国内期刊上高质量论文的影响力。要充分认识到SCI收入范围十分有限,不同学科、专业的科技期刊被SCI收录的差异,不同学科之间影响因子的差别,作者、地区间引用文献的差异,影响因子与学术影响力实际上存在的偏差,SCI文章引用情况与某人或某单位学术水平的区别。在各类评审中不再单纯地看期刊的影响因子,而是重在研究结果水平本身,将科研人员的注意力重新聚焦在文章本身的价值上,让期刊把注意力从为影响因子服务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归为科学家服务,为我国学科建设服务。

4.更加广泛深入地利用互联网,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开放进程

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大趋势是更加广泛、深入地利用网络技术,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开放进程。

在国际上,开放科学正成为欧美科研政策的新焦点,欧盟推出的Horizon2020规划,计划投入800亿欧元,打造基于数字开放理念的科研创新体系。欧盟已经要求其资助科研项目的研究数据对公众开放。一些世界级的学术机构如欧洲核子研究理事会(CERN)已开始构建开放数据存储库,学术出版商如Plos和Nature也开始尝试科研试验数据出版。“开放获取”的OA期刊,得到了欧美科学界和政府的广泛支持,如德国斯普林格Sringer和荷兰的Elsevier出版集团,日本和韩国甚至将其作为评价国际性期刊的标准之一。⑧

然而我国几乎没有真正的OA期刊,经审批的纯电子版期刊很少,大多期刊是电子出版与纸质出版并存,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国际影响力不足。中国学术出版界需要理性对待OA发展中出现的一定数量的以敛财为目的掠夺性OA期刊现象,积极融入全球学术出版体系。2014年,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OA政策。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已经收录了180种期刊,十几个主要一级学科的专业刊和若干个专题刊在中国知网等大型数字平台上进行整体传播。

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是提升学术期刊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学术期刊需要从分散走向集约,避开期刊管理的体制性障碍,把各刊优势资源相对集中,进行专业化重组和数字化编排,建立以我为主的科技期刊在线发布系统及全文数据库,实现期刊内容的开放存取(OA)和在线发布,这是实现我国专业化、数字化转型和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endprint

注释

①赵志耘:《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人民日报》2017年6月4日。②参见《自然指数2016新星榜发布》,《中国科学报》2016年7月28日。③潘希:《中国科技期刊走向何方》,《中国科学报》2013年2月28日。④《中国科协等期刊资助情况汇总》,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f7cb080100nkz1.html,2010年11月27日。⑤苏新宁、王东波:《中国优秀学术论文急速外流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8期。⑥程维红、任胜利:《世界主要国家SCI论文的OA发表费用调查》,《科学通报》2016年第61期。⑦张国:《世界最大出版商遭到万名科学家集体抵制》,《中國青年报》2012年7月6日。⑧任翔:《学术出版的开放变局:2014年欧美开放获取发展评述》,《科技与出版》2015年第2期。

责任编辑:沐紫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s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Song Xianfe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ci-tech periodical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outp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pers. The relevant parties complement each other when positively correlated; otherwise it would produce complicated problems. China′s sci-tech periodicals la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for quite a long time, so they could not well serve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which has become a prominent short board in 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ses hazards and risks of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sci-tech periodicals, and seeks ways to make sci-tech periodicals rise in China, hoping to make them truly serve scientists and researchers, and serve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hina.

Key words:sci-tech periodical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 influence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影响力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