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探析

2017-12-06 15:03史向军吕遊
中州学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信息化高等学校

史向军+吕遊

摘要:高校是铸魂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也给新形势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该充分认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并从夯实网络阵地、激发内在动力、强化内容导向、尊重传播规律、创新载体形式等方面寻求突破。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7)10-0013-04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网络信息化为做好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机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贴近高校师生思想实际的同时,深入研究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不断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形式和载体,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一、转变观念,努力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

当今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治、经济全球化最美妙的工具”。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网络信息空前开放,西方发达国家依靠经济优势和科技实力,试图利用数字化的网络技术平台输出意识形态,从而掌握信息化背景下全球范围内的意识形态主动权。他们常打着“民族、宗教、人权”的幌子,使用隐蔽的网络平台将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不间断地输入中国,甚至将“普世价值”“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在互联网上公然“兜售”,并呈现出经济性、政治性、文化性融合渗透的特点。同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在此背景下,一大批所谓的“网络公知”涌现出来,他们在互联网上以民间舆论的“意见领袖”自居,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热点事件进行有目的的舆论引导,甚至恶意发布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和无边界特征,部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很容易被这些“网络公知”所利用,导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作出一些错误的判断和认知。

高等学校的主要群体是教师和青年大学生。高等学校以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为主,是思想最为活跃和运用信息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网络对高校师生的思想观念、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的快速性和便捷性,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所需的前沿理论和动态信息多数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网络打破了传统校园媒体的空间界限,使大学校园与社会紧密联结,成为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虚拟环境;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也离不开网络,教师、辅导员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也大多借助QQ群、微信群等工具进行。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互联网发展的迅猛态势,一些高校的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仍然缺乏开放意识和创新意识,意识形态教育观念还比较落后和保守,对新兴媒体的认识和支持还不充分,驾驭网络空间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据2015年的一份调查数据,高校校报、广播站、宣传栏等传统媒体使用率几乎为100%,官方网站开通率为78%,官方微信平台开通率为44%,校园BBS论坛开通率为44%,官方微博和手机报开通率仅为22%。①从中可以看出,我国许多高校仍然主要依靠传统媒介平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仍处在探索阶段。由于对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缺乏足够认识,加之存在着新媒体运行难度较大等顾虑,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建设投入力度仍显不足。这样就会导致高校对复杂多变的负面信息监管不力,从而给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挑战。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网络阵地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该主动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将意识形态工作内容与声音、图像相结合,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新型的信息传播。这样更符合青年的阅读习惯,使广大高校师生以更加生动形象和更具趣味性的形式接受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教育。高校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加强对网络舆情和社会多元价值的引导力,从而保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偏离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其次,高校通过网络平台宣讲的必须是让大学生信服的理论体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主要宣传内容,将参与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动在线下和线上进行有机统一、有效整合,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最后,高校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建设,规范意识形态网络阵地管理。近年来,我国已经加大了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高校应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要求,贯彻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并据此进一步制定本校的实施细则,明确规定校园舆论原则导向、管理体制等,使校园网络舆论阵地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正面宣傳作用。此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还要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当代大学生不仅应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还应遵守社会中的习惯和惯例,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符合价值伦理和社会规范。②

二、坚定信念,激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

内在动力价值动力在行为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发挥的作用相对持久和稳定。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上,表现在对铸魂育人事业的认可和投入上。能否激发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内在动力,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endprint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即重视发现而非实证,严密而连续性的逻辑思考往往被忽视,更多地则是关注现象、接受知识、预测前景和发现机遇。这种缺乏系统性的碎片化思维方式使人们在价值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功利化和实用主义色彩。一些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者淡化甚至忽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思想上形成了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的价值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观念有所滋生。表现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是出现了重应用学科教育、轻理想信念和意识形态理论教育的趋向。由此造成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被边缘化,相关学科建设发展缓慢,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另一方面,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团体。这支队伍在高校人员构成中所占比例较小,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相比收入又不高,在一些高校特别是应用技术型高校有形无形地存在着看不起思政课、瞧不起思政课教师的不良环境氛围。意识形态工作在整个高校的各项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有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对主流意识形态高度认同,对铸魂育人事业高度认可和全身心投入,从而进一步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参与状态和最终效果。其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应当坚持党性原则、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提高领导水平,增强驾驭能力,敢抓敢管、敢于亮剑,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③高校在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结构进行组合时,要将备选人员的政治立场作为首要的考核标准,并对政治素质坚定者在晋职提升等方面予以倾斜,彻底扭转个别高校中存在的重业务素质而轻政治素质的不良氛围,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拥有施展才华的合适岗位,树立职业自信。最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该提高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在保持正确政治立场的前提下,提高分析和把握现实问题的能力。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都会以网络为媒介迅速传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勇于直面现实社会问题,紧跟网络热点资讯和舆论前沿,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解析社会问题,不断创新针对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使青年学生对现实问题有理性和客观的认识。

三、铸魂育人,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导向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铸魂工程”。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内容导向,不仅关系到高校这一国家重要智力机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意识形态与社会变革往往相辅相成、相携以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转型,往往也暗含着复杂的意识形态变革。因此,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必须保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内容的价值导向性,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其他非主流意识形态的交融交锋中始终占有优势,并发挥指导作用。

首先,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导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第23次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所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指出:“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④高校的主体由教师和青年大学生组成,要保障正确的学术氛围就必须以先进、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引领高校内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者要以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对高校师生思想进行引导,并体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对高校舆情的引领性和对多元价值的引导力上。要借助网络信息化所提供的技术支撑,推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大众化,建构新型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方式和传播体系。当然,网络信息化所带来的信息开放,造就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尤其是在高校这一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场域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这种差异性和多样性,在对个别具有严重立场性错误的意识形态言论进行批评和斗争的同时,对广大师生的多元价值取向应持宜“疏”不宜“堵”的态度。其次,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导向,要深刻把握网络信息化条件下青年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的专业背景,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防止碎片化。要将意识形态的教学内容系统化和体系化,用课堂教学中系统化的意识形态理论来整合网络意识形态中经常出现的碎片化社会现象。二是防止功利化。部分高校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态内容时,多是出于入党、考研、考公务员等需要,将意识形态内容作为纯粹的知识来学习,难以上升到信仰的高度。丰富和发展意识形态教育教学内容,要将信仰教育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不可本末倒置。最后,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容导向,要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这主要是指要增强高校引导校园舆论和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能力。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应利用新媒体传递校园好声音,传播正能量,提高校园的舆论引导能力,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导向。

四、尊重传播规律,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更为全面地搜集相关信息,并对其予以过滤、分析和研判,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科学把握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思想动态,增强运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但是,网络信息的无缝链接模式也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方面,传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影响力不断弱化。传统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通过解读马克思主義经典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在表达方式上强调宏大叙事和崇高理念,容易忽视对现实的把握和关怀。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这种传统话语体系由于缺少相应的现实关怀和必要的创新话语,无法引起青年学生的共鸣,导致其“曲高和寡”甚至“自说自话”。另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结构和表达形式出现“西化”倾向。网络信息化便利并加强了与西方世界的学术交往,不少知识分子开始用西方学术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言必称希腊”甚至成为学术时尚。这不仅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思想的影响力,也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性地位,损害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endprint

信息化條件下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必须尊重网络信息传播的内在规律,做到趋利避害。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获取信息的便捷程度。手机等移动智能终端逐渐成为重要的信息获取媒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呈现出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的特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深刻把握网络信息的传播规律,科学有效地进行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特别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其内容结构应融通中外、雅俗共赏。要使党的声音更富时代特色,更能被高校师生听见。要以“讲得出、讲得明白、听得懂”的方式向师生传播正能量,真正使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创新形式和载体,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原则,坚决预防和杜绝教师在课堂上或者在网络空间中发表有损党和国家利益的不当言论。要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广泛运用网络素材,在授课中增强师生互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中的认同感。⑥

注释

①陈爱梅、薛翔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红旗文稿》2015年第8期。②田小平:《论我国高校校园法治文化的构建》,《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③《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民日报》2015年1月20日。④《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14年12月30日。⑤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第4期。⑥倪邦文:《适应新的形势做好“人的工作”》,《光明日报》2016年12月24日。

责任编辑:浩淼文刀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Work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Network Informatization

Shi XiangjunLv You

Abstrac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laces for casting souls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y are also the forefront of the ideological work.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ing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ternet provides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oses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ideolog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network, we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particular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anwhil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network position, stimulate intrinsic motivation, emphasize content, and respect the rules of communication.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zati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deological work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工作网络信息化高等学校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图书资料管理
网络政治动员新思想阐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牢牢抓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