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琳
摘 要:大多数班主任群体都有个共识:除了向学生传播知识之外,更侧重于德育的培养。几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然而实际是收获与付出不一定成正比。努力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无疑可以让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做得又轻松又到位。班级文化建设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小组文化建设,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让班级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停于表面呢?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小组文化建设方面的几点实践策略。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整体性
要做一个为社会所用的人才,必然要先具备基本的道德、品行方面的素养,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到大在各个学段里不可缺少的教育。反思我们现在大至学校小至班级的德育现状:德育只抓个别不能抓整体,常使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顾此失彼,不同层次的孩子不可两头兼顾;家庭背景复杂化,家庭与学校德育脱节,致使班级的德育工作成效甚微;班主任努力耕耘这方田地,却久久不得果实,还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
毋庸置疑,班级文化建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德育方法。但大部分所謂的班级文化建设只停留于装扮教室、喊喊目标和口号等表面的氛围打造,这种虚有其表、流于形式的文化建设往往是不持久的。在我看来,学习小组的建设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其核心是小组文化的构建。
小组文化建设好,各小组百花竞放,班级的核心精神才能得以树立。互助互竞带动小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小组中得到综合的锻炼和展示。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谈我的几点小组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
一、打造环境文化,与小组文化建设同步
我发现不少班级的墙面、功能区的布置与班级文化是貌合神离的。教室布置做不到为班级文化服务,就无法为德育工作起到教化作用。学生要身处其境,有所感知,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班级布置要时刻把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紧密相连,合理使用好教室的每个功能区。那在环境布置上需要注意哪几点呢?
1.要有小组风采的展示区
可以是成果展示区,如小组竞赛获奖的照片、荣誉成果展示,合作完成的班报展示;还可以是小组桌面文化展示,如组名牌上可展示组的名称、口号、目标、分工等。小组成员在这种展示中也能充分享受到小组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满足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2.小组命名要紧紧围绕班级文化的核心
小组名称可由组员共同协商命名,在命名时,班主任要有限度地干预。丝毫不干预就会出现不少雷同或高度相似的小组名称,会让孩子们感到失去独特性;又或者出现小组名称与班级精神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小组成员意向、又能体现班级文化的小组名。我班有八个学习小组,班名叫“常春藤之家”,常春藤寓意热烈的青春,向上的生命力,我班班徽、班服、班级整体布置,都以常春藤为主要元素。在我的引导和不断修正后,最后定出八个小组名称:春藤葳蕤、春泥幽芳、沁润物华、晨露剔透、微风徐来、暖阳和煦、静待花开、朝花夕拾。八个组名围绕自然生命的要素来命名,每一样都是大自然中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生命要素。这种小组名称,让人过目难忘,又极好地与班级的常春藤文化相结合,所以一直很受学生喜欢。
3.设置小组冠军榜单
在我班上有个区域,挂着各小组的组旗,每周量化得分前三的小组即可上榜,不少小组为了上榜,竭尽全力在学习、上课表现、课外活动上争取得分,还有些小组为了守住榜单位置咬牙坚持越战越勇。
合理设置教室环境的每个功能区,并做到与小组文化建设紧密相结合,就能使班级文化和小组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映成辉,两者应该是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各自分开的。
二、完善小组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
小组需要有效的、科学的管理机制,才能让组内各项任务和工作正常、持久地运行下去,才能保持发展的活力。
1.对小组进行科学层次划分
把学生按学习能力划分,再结合学生各科学习特点、性格特点科学地划分好小组,让小组间能互竞,小组内部可互助。科学划分调动小组内互补的优势,提升小组间的竞争力,是小组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充分发挥组长的主导作用,做到人人有事做
小组内部推选组长,自己制定小组的规则。组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组员的关系、小组事务执行情况、小组纪律等都是小组长在起着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好小组长的作用,调动好每个组员的积极性,组员们才能把小组的荣誉当做己任。
3.制定好小组的评价、奖励机制
量化管理,能让学生的行为、学习等方面的进退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反馈。评价量化的执行应当由学生自己去监督、去量化,班主任把量化的条条框框设定好,把班级、小组的管理交给学生,不仅能减少班主任的工作负担,还能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通过课堂和课外的活动塑造小组内部精神文化
课堂是小组文化建设最核心的阵地,在课堂中时时注意培养组内外的学习竞争,能加速小组成长,实现高效课堂。
1.课堂上的活动要时刻保持小组的完整性
小组既已形成,就要强化学生意识:小组是不可拆分的整体。在任何学科的课堂上,每个学习环节的设置都应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可以帮扶,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组互相监督上课睡觉、走神开小差的情况。
2.多样的班级活动提升小组凝聚力
开展班会、心理拓展活动、班级运动会、班报评比等以小组为形式的课外活动竞赛,每一次小组获得殊荣,就是小组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班主任应当关注小组活动的过程,关注每一个小组及组员,看到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与变化,会比只看结果更有意义,所有的活动都是为小组和学生个体成长服务的。
总之,小组文化建设是基于班级文化建设而产生的,但小组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学生内心成长的一种需要,通过小集体的成长实现自我价值,展示自我、超越自我。相信,用心推敲,着眼实处,多走进学生的内心需求,定能不断完善小组文化建设的策略与
方法。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7版.漓江出版社,2014.
[2]余如进.班级管理经典案例评析[M].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201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