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莉
摘 要:随着近年来教育的发展,高中数学教学形式更趋向于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们不再是单一地进行教学,更多地是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学习,利用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竞争意识。这些都是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学习上的有益之处。但是随着高中合作学习的普遍应用和开展,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开始逐渐失去兴趣,甚至在合作学习中出现开小差的现象。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学习;问题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中既存在优点和值得推崇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很多学生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钻空子开小差,小组合作学习似乎更为学生开小差、打瞌睡、浑水摸鱼等行为做了良好的保护。另外,很多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习惯依赖其他人的思考,这就会导致一个小组中总是那几个人进行思考学习的情况。因此,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对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和现状,进行以下几点问题浅析和方法
浅谈。
一、分组不合理,过度使用分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数学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实力相当的小组,老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竞争和思考。但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不是所有的课程都是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作为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筛选,而不是什么方法受到了好评就所有的内容都用同一个方法,这样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利于学生自身进步和学习的。作为老师,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进行讨论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对于一些一题多解,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活力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对于一些容易让学生混淆和发生争议产生不同观点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对于一些只是单纯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一些需要学生记忆的公式运用,不需要进行分组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分工不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虽然有着一致的目标以及整体性,但是还有很多学生会浑水摸鱼在小组中,很多学生觉得集思广益的过程也不少自己一个,所以很多学生会在集体讨论中开小差打瞌睡。另外,一个小组中,总是会有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也有一些思维相对比较慢的学生,很多思维反应慢的学生习惯了依赖其他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缺少集体荣誉感,也缺少参与感。这些都是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普遍现象和问题。因此,作为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具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让小组合作学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作为数学老师,首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后,让每个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組长的任务是管理每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学生分配合理的分析学习任务,这样每个学生都会有事可做,每个学生在教学中都会承担一部分的责任。这样就不会出现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开小差打瞌睡的现象了。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都站在讲台上或者站在同一个地方观察学生的合作学习状况,这样不利于老师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去。老师应该走下讲台,融入每个小组学生的讨论中去,看一看每个小组的分工是怎么样的,看一看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是如何进行的,观察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和进步。老师走到学生的讨论学习中去,首先可以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当学生的讨论遇到瓶颈的时候,当学生的讨论进行不下去的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他们一些点拨,这样学生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下去。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后,老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讨论学习进行一定的汇总和评价,指出学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告诉学生应该如何改善。这样学生在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汇总才能够避免同样的错误。另外,老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表扬和批评,表扬合作学习中比较优秀的小组,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往更好的学习方向发展和
进步。
三、合作式学习过于形式化
合作性是合作式学习的精髓,可现在虽然有很多教学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却是“各做各的”,没有真正实现合作式学习。因此,教师在安排任务时要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让每个人都能够有不同的任务,大家在合作中完成同一件事情,然后得到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这样才能够锻炼数学学习的合作能力和探索能力,才能够在高中数学合作式学习中得到成长。或者老师可以安排有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视野,真正体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不科学的分组以及过度使用小组合作学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更会让小组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作为数学老师,还应该走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宋从明.浅议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J].新课程导学,2016(23).
[2]陈渭.高中数学教育目的及方法解析[J].小作家选刊,2016(3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