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文
摘 要:教学任务已经不再光追求教学效果,更多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成为真正提高学生能力的场所。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以新课标的标准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享有更充分的主体地位,让数学走进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现状
随着新课程的出现,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也随之更新。然而,身边不少教师都对数学教学存在困惑: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已经有了定向,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教学水平,让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呢?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如何才能让他们觉得数学有趣?这不仅仅是部分教师的思考,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为此,笔者特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个人教学经验作出分析,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在此与同仁分享。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
与往年相比,高中数学教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细细观察我们还是能发现很多不足:第一,现今教育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方式只适应于教育发展初期,如今经济和科技都十分发达,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不是仅靠传统教学方法就能得到满足的。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以教师讲、学生练为主,毫无新意可言。教师通过黑板进行书写,并不能将教材知识完整地表现出来,既耗时又耗力。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会使用科技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仍然难摆脱传统教学的束缚,看似实用,却并未达到预想效果。教师将数学知识强灌给学生,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僵化,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第二,现今教育依然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成绩观念之重我们从平时的观察中就能体会出来,不仅是学生和家长,很多教师都以成绩作为衡量标准。学生甚至会急于求成而采取背题的方法,部分学生会选择题海战术,虽然能够一时提高数学成绩,但是对于真正提高数学实力并没有实质作用,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受限;第三,学生学习的主動性差。大多数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极少数学生是为了自己的发展需要。学生在课上经常处于被动状态,久而久之会形成依赖,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1.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引导学生探索的阶梯。想要让数学课堂具有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自教育普兴以来,我们可以发现教学效果显著的任课教师无外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课都十分让学生着迷。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并不一定能为课堂加分,但是有趣的课堂一定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的相关知识时,我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根据我出示的组合物品绘制出其三视图和直观图,画错扣两分,最先画正确的加两分,小组内成员轮流上台。这样,以小组积分和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锻炼了学生的立体思维。再如,我以“掷骰子”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推测能力:我在讲台上掷骰子并用多媒体将视图放大,让学生根据我们所能看到的某一面来推测其周边数字。学生在此环节中的参与度大大提升,也促进了他们的分析能力,使教材知识趣味化。
2.问题探究法
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主要方式。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处于被动地位,以至于他们的思路都跟随着教师,教师说什么,学生只会茫然地回答“是”或“不是”,根本没有思考,这样木讷的听讲方式会逐渐使学生形成惰性。因此,教师要使用问题探究的方法来启迪学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发性地提出问题。在学到圆的相关知识时,我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已知圆C1:x2+y2-2mx-2ny+m2-1=0和圆C2:x2+y2+2x+2y-2=0交于A、B两点且这两点平分圆C2的圆周。求圆C1的圆心的轨迹方程,并求出当圆C1的半径最小时,圆C1的方程。学生很快纷纷讨论起来,最终通过各小组智慧的汇集得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在执行此方法时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讨论,适当点拨,点到为止,留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发散他们的思维。
3.联想教学法
“一切数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数学的各小部分知识共同构成了数学这个大世界,因此数学的某个看似独立的知识体系其实和其他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学生容易在学习时丢三落四,一段时间不复习就将之前的知识忘得所剩无几了。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可以用联想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当学习指数函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对数函数的相关知识,并考查正函数、反函数的关系;当学习球体的时候,我们可以考查学生对柱体、锥体等图形的记忆状况;当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问学生“直线与方程”的相关知识……我们要将数学知识相互串联,使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要积极做好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朝着“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不断努力,优化自己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迈出更自信、有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张涛.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践探究[D].延边大学,2015.
[2]王晓东.关于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2015(35).
编辑 栗国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