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娟
摘 要:在2013年,北京市委、市残联共同组织“北京中小学融合教育行动计划”,促进融合教育发展。在实施融合教育背景下,处理各类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挑战。为了让融合教育发展得以顺利推行,分析当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措施,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提升融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融合教育;专业发展;特殊教育
一、融合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融合教育略有别于全纳教育,其强调为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为一体。[1]“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其提倡学校不应该考虑儿童智力的、语言的或者障碍的程度如何,毫无疑问地接纳所有儿童,将所有儿童纳入到学校普通班接受平等教育。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以人为本、教育机会均等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二、融合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有学者认为,融合教育教师是一群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不仅包括智力、行为、情绪等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普通儿童,还包括被评估量表鉴定为异常的特殊儿童。这意味着,融合教育教师不仅要关注到普通儿童的健康成长,还要关注到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要具备普通教育的知识体系,同时还要具备特殊教育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关注到全班儿童的知识性学习,还要关注到如何建立一种关系和品质来容纳特殊儿童,使之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2]
三、融合教育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困难的原因
融合教育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困难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缺乏特殊教师师资培训、融合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大两个方面。
(一)缺乏特殊教师师资培训
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体系中特殊教师师资培训时数不足,缺乏专业性。有学者认为,现行的特殊教师师资培训只要求 30 小时为“已接受特殊教育培训”及 90 小时为“获承认可晋升用途”的标准,其课程时数远少于旧制。相对于 70 年代的一年兼读制 60 小时附设观课指導、80 年代的两年制兼读 360 小时、1987 年的 16 周 480 小时连 18 个月实习督导、1993 年的一年全日制及随后一年的在职教学实习,或同期一年制部分时间共 150 小时的复修课程。[3]现今的特殊教师师资培训远远时数不足,且欠专业性。
(二)融合教育教师工作压力大
有学者认为,融合教育教师工作压力主要是指普通教师在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的转变或要求下,个人在心理或生理上无法适应,所引起的紧张、焦虑、困扰、沮丧、挫折等负面情绪。这使融合教育教师体验到工作的压力,于是便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来教学。但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常常使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长期的工作压力无法得到缓冲和解决,就会导致教师自我能力的怀疑、情感的枯竭及职业效能感降低,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滋生职业倦怠。
四、应对挑战的思考和建议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融合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已颁布。融合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必要的社会支持是实现融合教育的必要条件,同时还需要一定质量的既要懂得普通教育又要了解特殊教育的教师专业队伍。但是随着特殊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的数量不断增多,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需求。这既与国际融合教育的趋势相违背,也不符合对教育公平、教育机会均等的价值观追求。因此,为了减少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失败,融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加强融合教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
华国栋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研究》一书中建议师资养成阶段将特殊教育学纳入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在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中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普通师范生要学习最基础的特殊教育课程,把普通师资培养和特殊师资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普通师资培养特殊化,特殊师资培养普通化。这样让未来的教师了解自己在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和责任。
(二)加强社会外界联系与互动
把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等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全部动员起来,形成全社会支持融合教育的合力。对于政府来说,师资队伍建设、辅助器具适配、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支持保障条件,都需由政府统筹规划和加大投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的各类活动,争取赢得社区的支持与认可。对于学校,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融合教育环境和氛围,更多地了解每一位融合教育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合理安排工作。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需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良好的专业涵养。因此,整个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实属不可或缺。就融合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教师不仅仅要对融合教育理念有所理解,还要具备融合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满足每一位儿童的需要,协助学校共同构建融合文化,切实推进融合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37-49.
[2]陈云英.中国特殊需要在线远程咨询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9).
[3]孟万金.全纳教育理念下教师专业素质及专业化标准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5):13.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