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守吉,刘倩倩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临床研究--
研究分析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徐守吉,刘倩倩
(辽宁省盖州市中心医院,辽宁 盖州 115200)
目的研究分析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口腔正畸患者72例,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型种植钉支抗予以治疗,参考组患者采用非植钉支抗予以治疗,8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8个月治疗后,其微型种植体未发生不适症状表现,前牙覆盖状况正常,患者面部形态的恢复状况良好。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差与参考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显性大于后者(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与参考组相比,其降低幅度显著性小于后者(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幅度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针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钉支抗对其予以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所具有固定程度佳,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微型种植钉支抗;口腔正畸;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上中切牙凸距差;临床效果
口腔畸形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对此常出现自卑心理。随着近些年来人们对外在审美观点的转变,有关口腔正畸的临床研究成为了社会热点话题。对于口腔正畸控制的关键是支抗,支抗所存在的稳定牢固状况,不仅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且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成败产生直接性的影响[1]。针对口腔畸形患者,临床当中对其治疗运用舌弓固定及唇挡等方法居多,然而其具体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病症中得到广泛应用[2],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本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72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5~31岁,平均年龄(21.7±5.9)岁。所选取患者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牙龈炎及进展期牙口腔黏膜病周炎等。将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6例,两组患者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手术方法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手术前应确保患者牙弓,处于整平及排齐状态,并预备关闭拔牙间隙,主弓丝选择,以0.018×0.024英寸不锈钢方丝最为合宜然后实施牵引钩放置操作,将其放置在两侧侧切牙的中远位置。术前对患者根尖片及断层片予以拍摄,对其予以详细观察,对植入角度予以明确同时对植入具体部位及深度予以明确[3]。在植入前,先行浓度为0.03%洗必泰溶液,对口腔实施清洁操作,利用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操作,针对植入微型种植体的牙齿及相邻牙齿,采用直黄铜细丝线对其予以区分操作,并对植入部位予以确定。通常情况下,临床当中常用的植入位置,以牙齿结合部位或牙根周围3~4 mm方向处居多,在植入角度控制时,应尽量使其与骨面处于垂直状态,当实施植入操作时,对患者压槽部位,实施切口操作,防止手术中出现将软组织卷入压槽的后果[4]。术后运用抗生素,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操作,当手术彻底完成后,应对患者予以每月1次复查操作,并在术后8个月后,将微型种植体予以取出。参考组:患者采用口外弓进行治疗,对支抗予以加强,对患者口内治疗,采用横腭杆对其予以配合操作,其与治疗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 19.0予以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8个月治疗后,其微型种植体未发生不适症状表现,前牙覆盖状况正常,患者面部形态的恢复状况良好;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差与参考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显性大于后者(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与参考组相比,其降低幅度显著性小于后者(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磨牙位移、上中切牙倾角差及上中切牙凸距差比较(±s)
参考组(n=36)2.10±1.0911.53±4.125.78±0.46项目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位移观察组(n=36)4.01±1.6226.17±5.213.78±0.3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测量结果显示,与参考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影测量结果具有显著性的优势,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很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分析(±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分析(±s)
测量项目OJ OB U1/L1 L1/MP UI/SN SNA ANB SNB Z/Angle观察组(n=36)参考组(n=36)治疗前5.9±1.52.9±0.7103.8±3.4104.2±5.7118.5±6.581.8±3.26.0±0.975.4±1.651.4±2.5治疗后3.3±0.31.7±0.3125.6±3.691.7±5.999.4±5.374.2±2.63.3±0.579.8±2.467.8±2.5治疗前5.8±1.32.8±0.8104.2±3.1103.6±5.8117.5±6.281.5±3.16.1±0.875.7±1.951.6±2.3治疗后4.4±0.82.0±0.6118.6±3.898.9±5.6107.8±6.176.6±2.64.5±0.777.5±1.863.8±2.5
2.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分析 观察组术后出现口内感染为1例,其发生比例占总数的2.8%;参考组患者术后发生口内感染的人数为5例,所其发生率为13.9%,两组术后感染患者,经对其实施对症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牙颌畸形是由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或者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牙颌畸形不但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孩子局部发育和身体健康,并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损伤,应当及早的治疗和矫正。正畸治疗是通过对牙颌施加一定的力量使之正常的生长,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微型种植体是一种新的牙齿矫正装置,为正畸治疗提供足够的支抗,扩大正畸治疗的范围,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牙颌畸形。口腔畸形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严重影响,患者对此常出现自卑心理。对患者的社会交流造成一定影响,此外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特别是还处于正常发育阶段的青少年,对于上述病症采用正畸治疗,是对其予以治疗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5]。正畸治疗过程是将机械力作用与个体的生理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个较为复杂的治疗过程,锁着近些年来相关微型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在具体的植入部位上,基本上任何部位均可实现,与此同时,采用正畸治疗早操作上也非常方便[6],治愈后还容易取出,因此,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作为当前口腔正畸学与相应的种植学相结合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全新技术形式,为实现支抗稳定,提供了稳健的保障,尤其是那些儿童。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在可靠性方面更强,性能方面也十分稳定,能够对牙齿移动中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具有很好的承受能力,并形成高效稳定为其基本特征的支抗系统;对于微创种植体来讲,其在体积上较小,并且容易实际操作,在植入方面比较灵活;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所带来的痛苦也较小,患者对此种手术也比较容易接受;此种手术还能够较好的缩短治疗时间,并且在具体治疗效果上也十分显著,对于患者的近况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治疗后,尽快投入到自身工作和学习当中;由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具有治疗见效快的特点,能够对患者的信心具有很好的增强作用。患者在此状况下,能够更好的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微型种植体在具体运用当中,能够实现与其周围组织的良好融合,对其稳定性的长久发挥具有很好的保障效果。
本次研究可知,两组患者8个月治疗后,其微型种植体未发生不适症状表现,前牙覆盖状况正常,患者面部形态的恢复状况良好;观察组患者上中切牙凸距差及上中切牙倾角差与参考组相比,其增大幅度明显性大于后者(P<0.05);观察组磨牙位移与参考组相比,其降低幅度显著性小于后者(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参考组相比,幅度明显低于后者(P<0.05)。从中可看出,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比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效果上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针对口腔正畸患者,采用微型种植钉支抗对其予以治疗,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所具有固定程度佳,在临床当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1] 岳建荣.微型种植钉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92-92.
[2] 裴壮敏.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2013,19(14):3-4.
[3] 陶春常.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480-3481.
[4] 李联钦.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学术版),2014(45):45.
[5] 钱浩.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244-245.
[6] 曹晓鹏.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29):36-3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