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莉, 刘名鑫, 牛世慧, 卢泽君, 王娜娜, 张 玲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11)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的影响
刘 莉, 刘名鑫, 牛世慧, 卢泽君, 王娜娜, 张 玲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肾内科, 安徽 合肥, 23001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常规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C反应蛋白、肾功能、胱抑素C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M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cr、UAER、CysC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CRP和CysC的水平,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肾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病情的进展。
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C反应蛋白; 胱抑素C
C反应蛋白是一种最常见的炎症反应因素,胱抑素C是反映肾小球滤过情况的重要指标,二者均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程度显著相关[1]。厄贝沙坦是一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可降低肾小球内压和蛋白尿,保护肾脏,延缓病程进展。阿托伐他汀是一种降脂常用药物,也具有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及胱抑素C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标准: 均自愿参与研究; 符合相关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2]; 无恶性肿瘤史; 近期无创伤史及手术史; 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 无肝炎、肾炎、尿路感染; 无近期服用肾毒性药物史(包括中药); 血糖稳定,饮食蛋白量<0.8 g/(kg·d); 意识清楚。排除标准: 泌尿系统疾病; 合并其他肾脏疾病; 心、肺、肝脏功能不全; 大量蛋白尿(24 h尿白蛋白>300 mg); 急慢性炎性疾病; 服用ACEI类、ARB、调脂类药物; 严重高血压、酮症酸中毒; 内分泌系统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所用药物过敏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因咳嗽或低血压不能耐受者,退出研究。将该组患者采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 年龄45~75岁,平均(60.5±15.5)岁; 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8.1±4.5)年; 体质量指数21~28 kg/m2, 平均(25.8±3.5) kg/m2。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 年龄42~74岁,平均(61.2±14.4)岁; 糖尿病病程3~10年,平均(7.6±4.3)年; 体质量指数21~29 kg/m2, 平均(25.6±3.2) kg/m2。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采用常规治疗,在指导患者糖尿病饮食、合理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达到正常范围(5.0~7.0 mmol/L)。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降压(SBP 130~110 mmHg, DBP 80~75 mmHg)、控制感染、改善贫血、保证酸碱平衡等等治疗。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厄贝沙坦片, 150 mg/次, 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次, 1次/d。2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 3个月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判定标准[3]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1.3.2 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血脂指标包括胆固醇(TC), 血压指标为平均动脉压(MAP), 于纳入研究时(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治疗后)进行比较。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C和FBG。免疫法测定HbAlc。MAP检测肱动脉处血压,采用电子血压计检测。
1.3.3 C反应蛋白(CRP)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1.3.4 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UN、Scr。留取尿标本时指导患者正常饮食和治疗,避免剧烈活动。取清晨中段尿,记录第1次标本留取时间,共留存24 h。混合所取标本后取100 mL用于检测UAER, 放射免疫法测定UAER。
1.3.5 胱抑素C(CysC): 采用全自动分析仪,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
1.3.6 安全性评价: 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心电图以及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10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0%(38/4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血糖、血脂、血压比较
2组患者纳入研究时的HbAlc、FBG、MAP、T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的TC、MAP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的TC、MA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CRP (14.17±2.11) ng/L, 治疗后为(9.57±1.47) ng/L; 对照组分别为(14.21±2.32)ng/L、(6.6±11.75) ng/L。2组患者治疗前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CysC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的BUN、Scr、UAER、Cys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肾功能指标及CysC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观察组的Scr、UAER、Cys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BUN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及CysC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5; 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 #P<0.05。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观察组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7.5%(7/40), 与对照组的12.5%(5/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肾病是微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20%~40%。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渐升高,糖尿病肾病发病的了逐渐升高,已经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衰的首要因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研究[4]认为,除了与肾小球高压、高灌注、高滤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外,还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增强有关。C反应蛋白是急性时相反应极其灵敏的指标,由肝脏合成,由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所诱导,参与炎症过程。C反应蛋白可通过造成肾小球系膜过度氧化,促进细胞增生、系膜增厚等引起肾功能损害[5]。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质量的碱性非糖化蛋白,在机体的有核细胞都能够合成并稳定分泌,肾脏是清除循环中胱抑素C的唯一器官,胱抑素C与GFR具有很好的相关性[6]。当肾小球出现轻微损伤时,血中CysC浓度即可出现升高,并随着疾病的加重而加重,是研究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本研究为了提高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延缓病情进展采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治疗或的MAP、TC低于对照组, CRP低于对照组, Scr、UAER、CysC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不仅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还能降低TC、CRP、CysC, 提高治疗效果,与王丽群[7]、李剑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物。厄贝沙坦能够有效扩张出球小动脉及入球小动脉,改善肾小球内高滤过、高压力、高灌注状态,还可减弱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屏障,一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目前研究[9]已经证实了,厄贝沙坦可降低糖尿病患的蛋白尿,改善患者的肾功能。阿托伐他汀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不仅能够降低胆固醇的合成,提高LDL受体的活性,有效调脂血脂,还可保护受损内皮、免疫调节、炎性介质调节、抗纤维化等多重效应。TG的升高可增加肾损害的风险, TC的升高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研究[10]报道,阿托伐他汀通过抗炎、调脂等作用保护肾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蛋白尿。本研究发现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 二者存在协同作用,同时降低患者CRP与CysC, 发挥抗炎功效。
[1] 李泽宇, 刘栋, 袁文明, 等.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血压控制临界值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0): 2325-2328.
[2] Heiling C W, Deb D K, Abdul A, et al. GLUTl regulation of the prosclerotic mediator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Am J Nephrol, 2013, 38(1): 39-49.
[3] 魏冬红, 赵桂东, 余敏, 等. 阿魏酸哌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4): 294-296.
[4] 王先惠. 厄贝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及对微循环障碍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12): 1636-1639.
[5] 刘兵, 杨联云, 刘飞, 等. 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17): 2315-2316.
[6] 杨栎, 吕肖锋, 常快乐. 苯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研究[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3, 5(5): 467-469.
[7] 王丽群, 王筱景, 楼江涌.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胱抑素C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22): 3437-3439.
[8] 李剑, 闫双通, 龚燕平, 等. 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皮素和血清胱抑素C的影响[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6, 19(4): 458-460.
[9] 李克儒. 前列地尔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 65-66.
[10] 郑锦顺. 阿托伐他汀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和脂联素水平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7): 68-69.
EffectofirbesartancombinedwithatorvastatinonCreactiveproteinandcystatinCofpatientswithdiabeticnephropathy
LIULi,LIUMingxin,NIUShihui,LUZejun,WANGNana,ZHANGLing
(DepartmentofNephrology,HefeiSecondPeople′sHospital,Hefei,Anhui, 23001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on C reactive protein and cystatin C of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MethodsA total of 60 diabetic nephropathy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and atorvastatin. Effect, CRP, renal function and cystatin C leve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5.0% of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TC, MA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R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levels of Scr, UAER, CysC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s of CRP and CysC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re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 improve renal function damage,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and delay the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irbesartan; atorvastatin; diabetic nephropathy; C-reactive protein; cystatin C
R 587.2
A
1672-2353(2017)21-033-03
10.7619/jcmp.201721009
201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