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敏玲, 王彩娥, 倚西红
(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院, 1. 妇产科; 2. 检验科, 陕西 渭南, 711799)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病变患者40例治疗及随访
党敏玲1, 王彩娥1, 倚西红2
(陕西省富平县妇幼保健院, 1. 妇产科; 2. 检验科, 陕西 渭南, 711799)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腔镜宫颈病变电切术; 宫颈环形电切术; 期待治疗
中国每年有13万以上新发宫颈癌患者,其发生发展需经历一段长期、可逆的癌前病变时期,随着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被筛查[1-3]。CINⅠ属于不完全宫颈癌前良性病变, 57%~60%的CINⅠ可自行消退,仅1%~11%病情进展,所以部分专家认为CINⅠ无需特殊治疗[4-6]。但临床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的CINⅠ患者仍有>20%术后病情进展为高危型宫颈上皮内瘤变,故认为CINⅠ患者需给予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7-8]。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接受手术或药物期待治疗的CINⅠ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及随访结果,探讨影响病情归转的关键因素,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40例CINⅠ患者治疗和随访资料。纳入标准: 经宫颈活检、阴道镜、薄层液基细胞学(TCT)等检查确诊为CINⅠ者; 无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病变史者; 随访资料完整者; 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盆腔治疗、物理治疗等者。排除标准: 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者; 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类、免疫类、精神类等疾病者; 合并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 重要随访资料不全者; 中途退出或放弃治疗方案者; 具有5-Fu软膏治疗史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0例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38.89±6.84)岁; 已婚28例,未婚12例; 其中伴有中度宫颈糜烂者3例,重度宫颈糜烂者2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宫腔镜宫颈病变电切术组(TCRC组,n=12)、宫颈环形电切术组(LEEP组,n=13)和药物期待组(n=15), 3组患者在年龄、婚史、病情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筛查和诊断
所有受检者处于非月经期,检查前3 d不行阴道冲洗或阴道内用药,检查前1 d无性生活,采用专用宫颈细胞采集毛刷采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待检。
1.2.1 TCT筛查: 将预先处理好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经全自动制片机制片,人工巴氏染色后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依据国际癌症协会细胞学癌症检测TBS分析系统[9]评估检测结果,分为阴性、意义不明显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可疑非典型鳞状上皮病变细胞(ASCH)、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磷状细胞癌(SCC)。
1.2.2 HR-HPV检测: 将预先处理好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试剂盒(美国Digence公司)进行HPV检测,检测亚型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共13种亚型,诊断结果以相对光单位(RLU)/最小阳性对照RLU均值(RLU/CO)表示,当RLU/CO≥1.0, 则对应检出结果为阳性, <1.0结果则为阴性。
1.2.3 阴道镜宫颈活检: 于阴道镜下对可疑部位进行宫颈管骚刮术或多点取宫颈活检组织,后经1%甲醛固定后送去病理科检测; 依据WHO子宫颈肿瘤病理诊断和分类标准[10]评估检测结果,包括慢性炎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中度不典型增生(CINⅡ)、重度典型增生(CIN Ⅲ)和宫颈磷状细胞癌(SCC)。
1.3 治疗方法
TCRC组: 月经干净后3~7 d手术,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行常规内外阴消毒,暴露宫颈,采用碘标识宫颈移行范围,于碘不着色范围外0.3~0.5 cm, 使用德国WOLF宫腔镜进行电切,功率40~60 W, 深度0.5~1.0 cm, 切除标本经10%甲醛固定送检; 对出血部位电凝止血,电凝功率20~40 W, 术后当日涂布烧伤膏,术后1~3 d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3个月内禁止阴道、盆浴冲洗和性生活。
LEEP组: 术前准备同TCRC组,手术采用高频电波刀依据病变范围进行电切,功率40~60 W, 深度0.7~1.0 cm, 锥底宽度1.5~2.0 cm; 后对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止血,电凝功率20~30 W, 切除标本处理方式和术后处理同TCRC组。
药物期待组: 给予药物期待治疗,包括聚甲酚磺醛栓、重组人干扰素栓等阴道局部给药。
1.4 随访
所有患者治疗后第1年每3个月来门诊复查1次,第2年后每6月复查1次; 均行TCT、HR-HPV以及常规妇科检查,检查期间连续2次检查结果为阴性者,改为每6月检查1次,判断患者治疗后归转情况。归转标准[11]: 病情逆转: HR-HPV结果为阴性, TCT检查为ASCUS或阴性; 病情持续: TCT检查为LSIL, 伴或不伴HR-HPV阳性,或TCT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进行2~5年随访,平均随访(3.75±0.86)年, TCRC组病情逆转率75%(9/12), 持续率16.67%(2/12), 进展率8.33%(1/12), 而LEEP组分别为76.92%(10/12)、15.38%(2/12)、7.69%(1/12), 药物期待组73.33%(11/15)、20%(3/15)、6.67%(1/15),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RC组转阴率62.5%(5/8), LEEP组66.67%(6/9), 药物期待组75%(6/8),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初筛TCT、初筛HR-HPV和持续HR-HPV感染是影响CINⅠ归转的单因素(P<0.05), 而年龄、绝经与否、性伴侣个数、是否累及颈管腺体、是否伴有宫颈糜烂不是影响CINⅠ归转的单因素(P>0.05)。见表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HR-HPV感染(OR=16.152,P<0.001, 95%CI 9.425~31.525)是影响CINⅠ归转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影响CINⅠ归转的单因素分析
表2 影响CINⅠ归转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宫颈癌的形成需经历轻度-中度-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癌前病变阶段,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本身不具有恶性肿瘤学特性,其中依据CIN细胞异型程度,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 Ⅲ 3个级别,其中CINⅠ属于最低级别,临床进展为宫颈癌仅1%~11.11%[12-14]。CINⅠ自然消退率高,临床过度治疗可增加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不仅增加医疗费用,而且增加产科并发症发生风险[15]。此外, CINⅠ患者经LEEP术治疗后,并不能有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1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结果发现,药物期待治疗的效果与TCRC术以及LEEP术治疗效果相近,说明药物期待观察治疗是CINⅠ患者较佳治疗方式。
宫腔镜宫颈病变电切术和宫颈环形电切术是治疗CINⅡ和CINⅢ主要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对于CINⅠ具有较佳治疗方法[17], 袁莉等[18]对比TCRC和LEEP术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瘤变患者发现,两者临床疗效相当,但TCRC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更加优于LEEP。本研究TCRC组、LEEP组和药物期待组的病情归转情况以及HR-HPV转阴情况差异不大,说明药物期待治疗是CINⅠ相对理想方法。叶优春等[11]报道显示, CINⅠ患者行LEEP锥切术和药物期待治疗的逆转率分别为84.6%、89.1%, 进展率为2.6%和2.4%, 与本研究报道相差不大,具有一致性。耿宇宁等[16]发现, CINⅠ患者行LEEP锥切刀和期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药物期待治疗CINⅠ更加安全有效,与本研究观点一致。
本研究通过影响CINⅠ归转的危险因素分析发现,持续HR-HPV感染是影响CINⅠ归转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药物期待观察治疗期间,需对患者严密随访,警惕病变进展。人乳头瘤状病毒(HPV)持续感染是诱发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的关键致病因素,几乎全部宫颈癌切除标本本均检测出HPV感染, HR-HPV感染诱发宫颈癌,需经获得HPV感染、持续性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再至宫颈癌阶段, HPV感染患者中, 90%以上属于一过性感染,可于感染后1~2年内消失,持续2年以上则需警惕宫颈癌前病变风险[19]。文献[20]报道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患者发生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危险度较HPV阴性者高出10~12倍,本研究证实HR-HPV持续感染影响CINⅠ病情归转的危险度为16.152, 提示鉴别持续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虽证实药物期待治疗是CINⅠ的较为理想治疗方式,同时警惕HR-HPV持续感染的危险性,但本研究样本量相对偏少,后期还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1] 唐莉, 钟文彬, 陈亮, 等. TCT联合高危型 HPV 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7): 1417-1419.
[2] 贾政军, 周玉春, 胡蓉, 等. HPV E6/E7mRNA和HC2-HPV-DNA检测对宫颈病变筛查的意义[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9(4): 51-54.
[3] 褚爱鹏, 樊明, 成建华, 等. TVCDS、MRI单用或联用于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 15(3): 103-105.
[4] 张薇, 程德敏, 周艳秋, 等. 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的转归研究[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 22(1): 51-54.
[5] 陶华, 应婷, 张丽娟. 参考细胞学结果对CINⅠ采用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观察[J]. 西部医学, 2014, 26(5): 608-610.
[6] 蒙国照, 资源, 李红全, 等. 核仁素表达量增高与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分级正相关[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5(10): 1511-1514.
[7] Massad L S, Halperin C J, Bitterman P. Correlation between colposcopically directed biopsy and cervical loop excision[J]. Gynecologic Oncology, 1996, 60(3): 400-403.
[8] 吴丽丽, 黄莉, 吴小珍.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浙江医学, 2013, 35(23): 2077-2079.
[9] 邓弘.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在宫颈癌防治中的作用[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2): 241-242.
[10] 孔令非. WHO(2014)女性生殖道肿瘤分类中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的新变化[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5, 31(1): 1-3.
[11] 叶优春, 张宜群.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锥切术与期待治疗的效果观察[J]. 中国性科学, 2016, 25(5): 31-34.
[12] 宋冬冬, 赵婧, 李茂珍. 高危型HPV在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随访的意义[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19): 2940-2943.
[13] 尹格平, 朱彤宇, 陈铭, 等. 宫颈电热圈环切术治疗不同性质和程度宫颈疾病511例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2, 24(5): 14-17.
[14] 胡淑霞, 梅丽, 王志慧.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6): 960-962.
[15] 宋文惠, 王丽, 冯莉, 等. DNA倍体分析对HPV阴性的ASCUS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研究[J].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10): 93-96.
[16] 耿宇宁, 吴玉梅, 张为远. 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锥切术与期待治疗的效果评价[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5, 16(3): 225-228.
[17] 胡晓彦, 徐浩军. 探讨子宫颈冷刀锥切术和环形电切术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临床意义[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9): 1462-1464.
[18] 袁莉, 袁新荣, 李红薇. 宫腔镜宫颈病变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21): 92-93.
[19] 杨怀涛, 薛德彬, 陶祥, 等. 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阴性的子宫颈癌[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5, 44(1): 73-76.
[20] 白彩云, 王延明. 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感染与潜在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9): 1290-1293.
2017-06-09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部分资助[2012k7-G3(7)]
R 711.74
A
1672-2353(2017)21-225-03
10.7619/jcmp.20172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