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外,还需要依靠练习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经过笔者多年的观察和体验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变式练习这一形式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灵活的翅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变式练习;思维发展
变式练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辅助的一部分,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小学数学着重培养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变式练习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对学生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那么,就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设计变式练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一、变式练习要讲究层次性
为了避免学生对课本习题进行简单的解题思路模仿造成思维定式,教师要在习题的基础上采取变式练习,讲究层次性,发散学生思维,层层递进,循循诱导。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分米和毫米》这节课时,在二年级上册同学们旧已经学过《厘米和米》,对长度测量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这一节的学习无非时在原有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更加丰富,并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给学生设计几个有层次的变式练习,以便于学生更容易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我们知道1厘米是多长,1米是多长,同学们用你们直尺量一量老师给你们的长方形的长的是多少(10厘米)?(2)同学们都量出来了10厘米,那么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这个正方形,老师刚刚也测量了但是老师不想用厘米来表示,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老师这个正方形的长度是1分米,把正方形给学生测量。引导学生找出1分米跟10厘米长度相等。(3)请同学们告诉老师,通过你们对比测量的10厘米的长方形跟1分米的正方式有什么关系?哪个更长?为什么?(长度相等)
同学们通过层层变式练习的引导和动手实践,逐渐发现1分米=10厘米的规律。有层次性得的变式练习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形象,还从中培养了学生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变式练习要注重回顾迁移
知识点与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不会脱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变式练习要注重回顾迁移,活跃学生思维。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时,教师先设计这样一道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14厘米,底边是16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很快学生就算出了周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指导学生回顾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以及普通三角形的共性和异性。然后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厘米,另一边长12厘米,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这道题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答案。教师分别叫同学起来分析,A同学回答等腰三角形跟普通三角形不一样,它两腰相等,若腰长为6,则周长为6x2+12=24,若腰长为12则周长为12x2+6=28。B同学分析道等腰三角形区别于等边三角形的地方除了一个是两腰相等一个是三边相等之外,还要一个等腰的两腰之长要大于第3边,显然这道题腰长不能为6。
在这个变式练习中,教师既引导学生回顾了等腰、等边以及普通三角形的独特性又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迁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变式练习要贴近生活
一堂课的效益如何,除了看课堂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堂课中收获多少以及是否掌握所学知识。而在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很重要,如果学生兴趣不在所学知识中那么整堂下来都可能是无效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课堂,那么教师在设计变式练习的时候要尽量贴近生活化,让学生时刻感到与他们息息相关。
如,在学习应用题类型《和差问题》时,教师设计这样一道变式练习,让学生们感受生活中自己也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不知所措。三年级1班和2班共有学生98人,但是1班比2班多了6个人,你们帮老师算算两个班各有多少人。题目一出就会有学生七嘴八舌:“只知道两班的总人数,男生女生多少人都不知道我们怎么算?”“光知道多6个人有什么用?”大家相互讨论,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们也积极动脑思考。
这样的变式练习让很多学生同学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琢磨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就更吸引那些还处在挣扎阶段的同学想要更快的知道就究竟怎么算,吸引了他们注意力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在他们冥思苦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灵活。
参考文献:
[1]严丽娟.小学数学教学中错题归因与变式练习设计[J].学周刊,2017(19):80-81.
[2]缪仕本.明意图分层次重变式——蘇教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指导例谈[J].华夏教师,2015(10):67-68.
[3]杨艳.变式练习与应用问题解题能力的获得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2):138-139.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