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民
分散、多元有机的比例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合理的资产配置等,是用资本把握未来最有效的方法。
2000年8月,以“审慎投资,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提高收益”为投资方针的社保基金设立,社保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基金投资收益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构成,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负责管理运营。
作为储备性的基金,社保基金承接了应对未来中国社会保障不时之需的任务,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个应对未来的决策和投资。
通过社保基金,今天与未来建立起了关联链条。不仅于此,全民都参与到项目当中,形成了社会保障中的“社会”概念,通过资金的借用、不同年龄层次的错配等,整体当中的单个分子都形成了交互结构关系。
社保基金理事会肩担管理运营之责,就是要从多维方面思考:如何将今天和未来、将个体与整体层面连接在一起。
作为资产管理市场中典型的资管机构,截至2016年末的统计数据显示,社保基金成立以来,权益投资收益额达8227.31亿元,基金权益年均投资收益率达8.37%。
目前社保基金有2.5万亿规模的投资,采取了直接投资与委托投资相结合开展运营,投资范围覆盖多种固定收益与风险类资产。社保基金过去相对较高的回报,来源于固定收益与提前布局在风险投资市场的收益。
社保基金管理的第一个关键因素,是什么样的委托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回顾历史发展过程,社保基金有50%的资本量通过一级市场上的委托基金管理人投资管理。社保基金始终通过科学评价体系选择优秀外部管理人共同探讨设计产品,提升自身回报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市场中资产管理团队内部治理和投资结构的优化。
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社保基金投资范围覆盖多种固定收益与风险类资产,例如社保基金也参与了私募股权投资,给社保基金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根据2016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全国社保基金,在国务院批准的固定收益、股票和未上市股权等资产种类及其比例幅度内合理配置。而社保基金作为久期较长且并无负债也无流动性压力的资金,可以配置虽然短期波动较大、风险较高,但长期看有成长空间和利润空间的投资,如股权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募债等。
其中,私募股權投资最前端的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最前端的是创投、天使投资。
创投、天使投资都是对未来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技术项目或创业项目进行早期的、直接的权益资本投资。因此,如果有未来,不管是灰色、黑色,还是透明的,一定有众多方法去把握它、寻找它,并从中获利和成长,这就是新经济。
从中也可以发现,资本把握着不确定性的未来,且资本把握一个永远是灰度的未来。如今,即使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核心概念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未来依然是灰色的,因为一旦透明,未来就是今天,会被所有的资本所冲击,蜂拥而至的冲击就会带来泡沫。
由社保基金的投资逻辑,我们可以得出资本把握未来的第一个逻辑,即分散化和多元化。
无论是股权投资的分散化,还是天使投资的分散化,只有投资被分散到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维度、不同的技术路线、不同的资本逻辑中去,才可以让部分的成功覆盖其它方面的失败。即使失败率高达70%,只要有30%的成功,就可以覆盖失败部分的成本。
从宏观角度而言,中国经济体的改革将近40年的历程,无论是引进外资,还是股权改革,无非是让企业的股权结构不断趋于丰富。只有这个丰富度越大,彼此的多元化才可以形成新的结构,才可以让彼此在分散的逻辑当中找到最佳的对应结构来分散化风险。
资本把握未来的第二个逻辑是合伙制的运用。在资本的架构当中,有没有一种架构可以尽可能规避投资中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性的风险?答案很明显,这样的架构非“合伙制”莫属。合伙制的架构可以让资本对未来可以不怕失败、不顾一切甚至不顾身家性命。合伙制不仅可以在治理结构当中以资本的比例说话,也可以超越资本的比例,穿透治理。合伙制让长期投资成为可能,不再追逐短期收益,而是着眼未来。
更重要的是,合伙制可以让一件事情永恒化,从而获得长期的利益。社保基金如今在市场当中长处就在于着力于“应对未来”,持有时间可以长达20年,甚至更久。在这么长时间当中,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只要有足够的忍耐,都可以把握未来、收获未来。
第三个逻辑,如果要用资本把握未来,则一定要轻资产。相反地,如果重资产,那么将会被资产背后的生命周期和经济周期所掣肘。一个公司何以能够走向轻资产?当前市场条件下,重资产可以通过社会契约的经济链条和社会新经济互联网链条、通过一种技术的方式,或通过一个契约的方式上市,让它实现租赁、实现短期化的契约关系,从而解决所有重资产带来的问题。
在新经济领域中,竞争来自新思维、新逻辑对市场的替代,因此谁也不敢肯定自己永远领先。上述分散、多元有机的比例结构、合理的组织架构、合理的资产配置等都是人类制度当中用资本把握未来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三条经济和金融逻辑的背后,一个重要原则是,在犯错误的第一时间纠错,否则就是和声誉、品牌、团队、资本以及未来过不去,也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