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认识和思考

2017-12-05 13:49:47亮罗艺雪
长江丛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本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

徐 亮罗艺雪

对“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认识和思考

徐 亮1罗艺雪2

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名称、学科任务、与其他学科关系以及学科发展前景等几个方面入手,扼要阐发了对“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性质 名称 学科任务 前景

一、学科的性质和名称

围绕对学科的性质、定位的认识,几十年来大规模的讨论有三次:从学科否定论到学科不可替代性的确认;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到学科的语言基本属性的确认;是语言学科还是语言教育学科——对学科定位认识的深化。可以看出,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问题,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与此相契,学科的名称也一直处于争议之中。

我国学者明确地提出把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学科来建设,始于1978年;而“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则是1983年成立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会时确定的,当时是专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吕必松先生通过比较的方式,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对外汉语性质、特点以及研究重点,指出了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所具有的鲜明特点和学科不可替代的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作为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它有别于汉语作为本族语教学,而跟其他第二语言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作为一种外语教学,它有别于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 而跟其他外语教学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和共同的规律。然而,我们所教的毕竟是汉语,汉语本身的特点又决定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也有别于其他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上述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对外汉语既要研究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一般规律, 又要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吕必松,1990)。其他学者如赵贤州、刘珣、崔永华等人的认识和吕先生的看法基本一致。后来在其《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 (续十七)第八章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中,吕先生又认为“对第一语言为非汉语的我国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人的汉语教学”也同样属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这就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

一些学者认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应首先为其“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实际上,我们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名称,而应该全面综合地考虑,在对学科的研究有了新发现,也就说看到了学科的新内涵或者学科有了新内涵时,可以对学科名称重新进行解释。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

(1)教学建设上,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教学体系,针对教学的不同环节有目的的进行研究;(2)理论建设上,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吸取各相关学科理论,形成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指导本学科的实践,注重与国外各先进理论研究成果接轨, 并用新的实践不断检验、丰富、充实学科理论。(3)教师队伍建设上,本学科已经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在理论和实践上卓有建树的专家、教授队伍,中青年专家正在成长,学科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也日趋完善。

三、与其他学科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是一门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的“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是在多种学科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支撑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的相关部分,与自己的发展和创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下面一些学科的理论,可以看作本学科的支撑理论:

文化学:文化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文化中的交际性文化(或称行为文化)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的规约作用尤其明显。只有了解了目的语的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使用目的语。

哲学:一种比较有影响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法流派,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在研究中往往采用两点论、重点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语言教学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进而提出如结构、功能、情境相结合的原则等。

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需要语言学理论做支撑。语言学直接影响教学法的形成,如听说教学法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而产生,认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转换生成语言学。

教育学:语言教学本身就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在语言水平测试中,还必须要大量运用教育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

以上学科从语言的本质、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而本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对这些学科的理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学科发展前景

首先,拓宽学术视野,以会通性的思维,主动整合相关的学科内容,实现各学科内容的交叉连接。封闭性的学科意识,必然导致排斥性的学科建设策略,提倡开放的学科意识,是希望人们有一种“广”、“泛”的学科视野。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应该走“以汉语教学为基础的、开放性的兼容整合之路”, 在思路上变对外汉语教学为国际汉语教学,即提高“对外”的广度。但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增强汉语的“内在力量”,即在国内进一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使之成为世界汉语教学格局的中坚堡垒和基地。

第三,要革新教学方法,探索各种新的语言教学手段和方式,应用各种语文信息的传输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即对外汉语教学信息化。如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网络化问题等。

[1]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概说[J].中国文化研究(春之卷),1997(1).

[2]郭熙.“对外汉语学”说略[J].汉语学习,2004(3).

(作者单位:1.内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本学科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
•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2008年以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研究述评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26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9:25:53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0:54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分号的基本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