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丑闻笔记》百看不厌

2017-12-05 09:16彭小莲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切特布兰凯特

文/彭小莲

因为她,《丑闻笔记》百看不厌

文/彭小莲

2006年英国出品的故事片《丑闻笔记》,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让我冲进电影院,一口气看了三遍,这次不是因为影片的文学性,而是因为里面的两位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和朱迪·丹奇。但是,最让我折服的还是凯特在这部影片中的表演。

故事讲的是一个36岁上下的中年女教师和她15岁的男学生发生的恋情故事。这一类的事件,在英美国家经常发生。1990年代中,我在《纽约时报》上就看见过这样的丑闻报道,女教师因此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并终身不得执教。所以,就故事来讲,它的猎奇和情节对我一点诱惑力都没有,但是看完影片,我实在觉得凯特的表演是在当今的女演员中,很难有人可以匹敌的。

这原本是一个非常难把握的角色,故事陈旧,但是人物状态复杂,你要把两个角色之间的年龄差距明确地表现出来,而后,你又必须把握住这个女教师内心复杂的挣扎。这个女教师不能被简单地演绎为一个色情狂,或者是什么有恋童癖的性变态。基于这样的状态,凯特的表演,就变得太困难了。但是,她最后展现给你的是一个让你完全信服的人物塑造。看完影片,谁都很难解释她行为的根源,但是,就是在她表演的时候,你认可和相信她的一切所作所为,在那样的情景、那样的氛围里,她无法挣脱出来。

当圣诞节来临的时候,她出门倒垃圾,这时候的女教师,已经切断了和男孩子的来往,就在她盖上垃圾桶盖子的刹那,她在黑暗中一惊,她回头,看见紧贴着自己的是那个男孩子,他已经在寒风中等待了很久,就为了送给她一条细细的金项链,作为圣诞礼物。显然那是一条并不值钱的项链,但是由于凯特的表演准确,你在银幕外面都能体验到她的颤抖,她的惊恐、感动以及措手不及。屋里,家人和朋友在那里欢笑着,节日的气氛洋溢着,可是黑暗中,凯特无所适从,拒绝不了男孩子的爱恋。她,慌张地逃回屋子,原来已经平息的生活,重新被打乱了。

一直到事态暴露,凯特的女儿厮打着母亲,为自己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耻辱的时候;凯特哭泣的样子,鼻子也红了,以往那个漂亮的女人消失了,她蜷缩着身子,像个乞丐。这时候,凯特的肢体语言是那么丰富,她神经质的手指抓紧着自己的双臂,你会看见,她身上的枝枝节节都在说话。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演了,你看见的就是她心灵的体验,从她内心流露出来的,最真实的情感挣扎。

凯特从外形上说,实在谈不上漂亮,她的两个高颧骨,是让每一个摄影师在为她打灯时,都会感到棘手的。但是,凯特的全部风采却不是由于她的形象所决定,她实在是有她自己内在的魅力,她一个转身,一个笑靥,她的蓝得那么透彻的眼睛,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神魂颠倒。你一看她,就知道这是一个从舞台上走出来的演员,她对自己的肢体把握得那么准确,又是那么自然。她是那种不怕拍全景的女演员。她的肢体语言富有表现力,不论她走路、奔跑、骑车或者是跳跃,都显得那么轻巧,那么漂亮;任何时候,她在镜头里面都是光彩照人的。

第一次看她的电影,是1999年,她出演《伊丽莎白女皇一世》,那个表演已经是在一个巅峰上了,但那毕竟饰演着一个年代久远的人物,我们还不能准确地判断她的表演。到了《丑闻笔记》里面,她演一个和自己同年龄的当代人物,这一次的颠覆,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她让所有观众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爱上她,即使一个15岁的男孩子,也会被她的魅力所迷惑。在这里,没有好人坏人,有的是,她全部的道德和感情之间的挣扎,这种出自内心的表演,不是随便一个演员都能做到的。当然,和她对戏的朱迪·丹奇,由于她表演上的拿捏准确和老道,也为凯特的表演衬托了一把。这是一次高水准的对峙。

凯特·布兰切特1969年5月14日出生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1992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艺术戏剧学校。毕业后凯特·布兰切特主要从事各类戏剧演出,其中以演莎士比亚的戏剧居多。她的功底、修养和天赋,从她踏上舞台的第一刻起,就展现出来了。这样一个从莎士比亚的灵魂里汲取着养料的演员,让我们相信,她会追随着莎士比亚的精髓一直走到艺术的顶峰。

猜你喜欢
切特布兰凯特
凯特数码印花
罗切特 最后一跃
凯特的小店
快乐如风
摄影师布兰莱:地球上肯定有个人和你长得一模一样!
不知所措的布兰
跳舞的泰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