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鸣
公安交通管理二级学科体系构建及人才培养方法创新
曹 鸣
公安学一级学科建立后,对支撑其学科体系的二级学科的研究,是丰富和完善公安学理论体系的关键步骤,将公安交通管理学建设成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不仅是公安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充实公安交管队伍正规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建设的需要。应遵循公安交通管理学的学科范式正确展开对公安交通管理学研究工作,并应将先进理论贯穿入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方法创新工作。
公安交通管理学 二级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批准在法学门类下,增设公安学为一级学科,该学科的设立对于我国公安事业的发展和公安专业人才的培养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伴随着公安学学科体系的完善,如何进一步深化公安学二级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面对日渐繁重的交通管理压力和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作为培养公安交通管理人才的专门学科,无论是从学科的独立性、完整性而言,还是从建立的实时性、必要性而言,将公安交通管理学归立成为公安学的二级学科,同时加大公安交管人才培养方法研究,均具有重要的学理和现实意义。笔者就此问题,浅谈些个人看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它所处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条件, 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创设公安学一级学科的国家,是和我国的国情、社情密不可分的。我国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其指导理论,始终坚持走的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也是我国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学通论》一书中,将公安学的内涵界定为:研究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打击和预防犯罪,保障人权的公安警务活动和公安队伍建设的规律和对策的综合性应用学科,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管理创新等是它的指导理论。《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二级学科与所属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有相近的理论基础。公安交通管理学是研究道路交通安全的综合应用性学科,其作为公安学的下属学科,理应秉承公安学的指导理论。
研教相长,公安交通管理学二级学科建立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公安交通管理学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和对中外理论以及实践需求的把握,可以对公安交通管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前瞻性的指导。因此,我们要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公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效能。在中国特色的公安发展之路上,如何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公安交管专业人,进而对道路交通安全,乃至社会公共安全产生良性互动,是时代对公安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
在公安体制改革的新背景下,面临日益复杂的道路交通管理形势和公安教育的职业化发展趋势,坚持“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打造和培养高水准的应用型、复合型公安交管专门人才,是当前公安院校交管专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落实举措: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公安交通管理学课程体系①
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战综合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引领的作用,因此,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当建立起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模拟练习教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一是以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二是以交通秩序管理、现场勘查等公安专业核心课为主的课程体系、三是以计算机应用、工程技术、机械原理等自然科学为主课程体系。四是警体技能类课程体系。五是专业拓展类课程体系。第一类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的通识教育平台,贯穿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核心部门法,并辅助以大学语文、英语、行政管理、逻辑学、心理学等基础课程。第二类课程和第三类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的专业教育平台和素质拓展平台,其中第二类课程应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电子技术、刑事技术、公安交通文书制作等课程,并辅助以交通安全宣传、交通管理心理学、高等数学、交通事故防治等可选课程;第三类课程应包括交通控制、汽车原理与构造、车辆和驾驶员管理、机动车性能与安全技术检验等专业课程,并辅助以车辆保险知识可选课程;第四类课程应包括警察体能课、查缉战术课、擒拿格斗等课程。第五类课程应包括公安交管部门见习、实习和其他社会实践课程课程。同时,针对道路交通管理的社会性、综合性等特征,交管专业教材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贴近公安交管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典型案例”、“活页式讲义”等形式,加快教材的更新速度、加大信息量,确保教材能够随时反映公安交通管理实践的新问题和新动向。
(二)优化实训课程比例,兼采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②
实训教学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一种,旨在模拟真实的交通管理环境,让学生动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与操作技巧的理解与熟悉。一般应通过实验、职业技能训练、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进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利用信息能力,以及分析研判以及决策创新等综合能力。对于公安交通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课程体系中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及交警职业特点的需要,更有必要加大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相关仪器设备的先进化配置。首先,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车辆、交通管理设备等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结构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思维,提高其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仿真实训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教学的环境中接触到道路交通管理的各个环节,对公安道路交通管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学习,这也可以弥补其在实习环节仅能接触部分公安交管业务的不足。最后,应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通过规范的制度体系,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环节时能够得到“师傅们”更为全面的指导,也能真正参与到交通管理的关键岗位和业务之中,通过真刀真枪的实干,形成初步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心,真正避免短期实践可能存在的难以深入核心环节的弊端。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会,应当将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代入课堂,如借鉴国外名校的翻转课堂等的教学方法,借助微课等灵活的授课方式,加大授课中科技含量的渗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出更多符合信息化要求的公安交管专业人才。
(三)根据培养需要,着力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打造精良的教学团队:一是坚持“坐下来”,打造“专家型”人才团队。公安交通管理二级学科的建立需要相应理论体系的建构,这就需要一批专业研究团队能沉下心,对该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和丰富,进而形成先进的理论,并贯穿进入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教学的学理层次;二是坚持“走出去”,打造“双师型”人才团队。对于公安交管这样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在加强学科理论建设的同时,也需要授课人员能够深入公安实务工作一线,真正了解实践工作内容,切实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符合实践要求。三是坚持“引进来”,打造实验实训专业外援人才团队。在优化实验实训课程比例的同时,可以将实践部门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专家型人才引进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外援人才的充分引进,充实实验实训教师团队,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验实训能力。
理论和实践从来就是“双生花”----理论源于实践,并用于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得以丰富和发展。面对公安警务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对公安交通管理学二级学科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对于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的公安交通管理理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如何才能在先进学科思想的引领下,培养出符合实践工作需要的合格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更是国情社情对公安职业院校交管专业教学工作提出的新命题,创新方法,整合资源,集中气力培养和造就高端智库和一线优质执法人才是公安交管人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这也应是我们教学工作的终极目标。
注释:
①许立鹏.我国高等公安院校课程体系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05).
②绍祖峰.实训理念下的公安交通管理人才培养方法创新[EB/OL].中安网,cpse.com.cn,访问于2015年10月17日.
[1]程琳.公安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陕西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