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毅强
最近,联合国外空司司长迪皮波在2021年卫星大会上表示:“我们迫切需要通过制定规范和达成多边共识来稳定全球空间运行活动;我们现在就得行动起来,以防患于未然,为明天打造一个安全、可靠和可持续的空间环境”。那么,为什么现在迫切需要进行太空交通管理呢?
1967年10月,国际上第一个规定外空活动法律原则的条约《外层空间条约》正式生效,从而确立了太空“全球公地”的法律地位。随着各国对太空科技与经济价值的认识不断加深,只要是具备经济和技术实力的国家都在尝试进入太空,而那些不具备条件的国家也在千方百计依靠他国来利用太空、探测太空。
欧空局发布的空间环境报告显示,自1957年至2021年1月,人类进行的约6020 次航天发射,共将约10680 颗人造卫星送入环地轨道。根据统计模型估算,目前在轨空间物体(在轨卫星+各类太空垃圾)数量,大于10 厘米的物体有约34000 个,在1 厘米和10 厘米之间的物体约900000 个,在1 毫米和1 厘米之间的物体约1.28 亿个。
目前,包括美国SpaceX 公司、英国一网公司等在内的企业还在打造全球低轨通信卫星星座。有国外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低轨卫星在轨数将突破2.2 万颗,低轨卫星承载量将达到当前水平的30 倍以上。由于这些卫星寿命较短,需要不时地发射新的卫星替代寿命到期的卫星,这样就会造成更多的太空垃圾。据欧空局预测,随着民营航天企业发射次数的不断上升,2050年地球轨道上10 厘米以上的太空垃圾碎片会超过5 万个,到本世纪末将超过10 万个。
太空拥堵加剧带来的后果就是太空“交通乱象”丛生。由于太空物体运行速度非常快,即使1 厘米的碎片撞击到航天器,也会带来灭顶之灾。1994年,一个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颗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导致卫星偏离正常轨道。2009年2月,美国铱星33 通信卫星与俄罗斯废弃多年的宇宙2251 号卫星在太空相撞,导致这两颗通信卫星瞬间粉身碎骨,并产生了大量碎片,这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首次卫星相撞事件。
此外,太空“交通事故”不但会使“肇事者”和“受害方”付出惨痛代价,后续影响还会波及其他的“无辜者”,因为碎片与碎片、碎片与航天器相撞会产生更多的碎片,这些碎片至少会在太空存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而进一步加剧太空环境恶化。
随着太空拥堵加剧,世界各国开始感觉到太空中“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内涵,对太空进行交通管理的呼声不断增多。太空交通管理不仅对军事行动至关重要,对民用航天器也生死攸关,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一套类似于目前管理民用航空系统的“太空交通管制系统”,可有效避免太空“交通乱象”的出现。
据了解,联合国外空委现有95 个成员国,另有5 个国家已递交申请,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由联大批准加入。迪皮波表示,虽然要想把193 个联合国成员国全都拉进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外空委可以作为讨论太空交通管理问题的一个论坛。今年8月底,出席第36 届航天研讨会的欧美国家航天局长们,虽然在该由谁来负责的问题上看法不一,但一致认为,太空交通管理应作为一项优先工作。
太空属于全人类,因此太空交通管理需要各国共同参与,并制定相关的太空交通法则来规范和管理太空交通。同时,为让太空交通法则不会成为一纸空文,国际社会还需要建立一个权威的机构来管理太空交通和监督规则的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