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洁
摘要: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遵守教学纪律的学生。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行为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如果处理不当或者处理不及时的话,将会给班级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了相应的处理策略,这样,既对他们了进行了一定的惩罚,同时又使他们受到了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学;惩罚;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86-1
在中职体育课上,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及自我约束力,课堂体育训练中不听从指挥,经常违反纪律,犯了错误还不以为然。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并对当事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以确保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下面笔者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做法谈几点思考。
一、惩罚要注意对象
惩罚的对象应该是行为而不是人。惩罚针对的是错误行为,而不是针对受罚者本人。如体育课中学生经常有损坏体育器材和设施的现象:把篮球重重地扔向篮板,把好好的单、双杠弄得东倒西歪等等。针对这些现象,教师一定要对当事的学生进行惩罚。在实施惩罚时,一定要把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与对学生人格尊严的尊重相结合:一方面惩罚强度必须足以警醒学生;另一方面,惩罚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造成精神或身体上真正的伤害。被老师当众批评后,有的学生自杀了,有的学生知耻而后勇,走上了成功之路,同样的惩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因此在惩戒学生上一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根据受惩者的性格因素进行惩戒。
二、惩罚要注意尺度
“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惩罚要把握好“度”,过于或不及都会带来副作用。如有学生上课经常迟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罚他跑50米,以提示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听到铃声要跑快点,同时学生的素质也得到了提高。衡量“度”的标准一是法律限度,惩罚学生不应触及法律限度,比如体罚学生、拘禁学生等;二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来讲。过错行为者的自尊心是极为脆弱的,惩罚一旦严重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惩罚就产生了消极作用,得不偿失。
三、惩罚要注意目的
体育课上是否需要惩罚?我认为需要。社会的和谐有序,需要民主与法制共存,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鼓励与批评共存,当批评教育失去作用的时候,适当的惩罚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当然,在实施惩罚的时候,不能简单、粗暴,要让学生知道惩罚是为了他们自己好,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如何让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惩罚是个关键问题。因此,惩罚的目的应该是教育。我们必须清楚,惩罚是一种手段,是给学生一定的外在压力,让学生摒弃坏的毛病,养成好的习惯、品德。惩罚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而不是侵害学生的人格,更不是为了让教师发泄私愤。
四、惩罚要注意方法
进入冬季,长跑课时少数同学不远跑步,根据这一现象我规定:凡不跑的同学罚一分钟跳绳超过120次。这样几次一罚学生不仅愿意跑步了,而且跳绳的水平也明显提高。再如,篮球课时,少数同学听讲不太认真,爱随意插嘴和有意识的摆弄篮球,针对这样的学生课后罚他们投篮100次,这样既惩罚了这些同学,同时这些同学的投篮动作和命中率都得到了提高。我认为,老师在对孩子进行惩罚教育时应该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成语;一是“设身处地”,即教师惩罚之前从孩子的立场、家长的角度“换位思考”:孩子是否会从心理上接受,是否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二是“别具匠心”,惩无定法,贵在得法;三是“春风化雨”,用老师春风化雨般的温暖,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来打动孩子纯真的心灵,使之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
五、惩罚要注意善后
惩罚,及时是最温和的惩罚,也是对学生否定性的评价。由于学生遭受惩罚后,感情上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消沉、低落等消极反映。教师应细心观察这些变化,一方面要教育其正确对待惩罚,另一方面对其惩罚后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因自尊体验的极端性而走向教师意愿的反面。体罚只是一种教育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要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鞏固惩罚成果,切不可一罚了事。
六、惩罚要注意艺术
惩罚的艺术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及时、自愿、准确和灵活。及时并非纯强调时间的快捷,而是要在确定合适时机的前提下进行及时有效的惩罚;自愿是指学生在明理的情况下,愿意接受惩罚;准确是要避免随意性,要有目的,有计划,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实施惩罚,分清哪些情况需要惩罚,哪些则不合适;灵活是指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惩罚对象的性格类型,机智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让学生感到惩罚的善意与科接受性。魏书生在学生犯了错后,经常采用的是“善意的补偿式惩罚”:犯了小错给全班给全班唱支歌;较严重的做一件好事补过;更严重的就罚他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说明书。我们有的教师喜欢以学生劳动作为惩戒,这种做法说轻一点,可能是体罚,说重一点,这有违党的教育方针。但在魏书生老师这里,劳动被当成“做好事”,比如同样是罚学生“扫教室”这件事,如果老师说“罚你扫一天教室”,这可能是体罚,但如果老师说:“那你就做一件好事,美化环境,把教室打扫一下,来表示你改正错误的决心吧”。这就可能避免体罚之嫌,而且学生也乐意接受一些。
惩罚作为教育的一种手段,尽管不宜提倡,但适时适当用之,常常会起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马卡连柯说过:“正确地和有目的地运用惩罚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反对不理性的、恶意的、报复性的惩罚,但赞成合理地利用适量的惩罚作为手段,使我们的教育不断走向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