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鲍艳丹 李春华
摘 要: 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阐述“新形势”下特定时代背景入手,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客观条件及实践可能,最后探索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使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有路可走。
关键词: 专业教师 思政教育工作者 协同育人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要求,深刻回答了“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尤其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隆重召开,这次重要的会议是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如何实现高校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一大问题。因此,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在新形势下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对教育事业改革及高校科学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有的放矢:“新形势”的特定时代背景
“新形势”特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主要体现在几个历史节点:
党的十七大以来,对大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大思政教育模式是与既往思想政治工作相对而言的,是站在全局角度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力图构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包括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工作队伍。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教育方式的有益探索。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产生了强烈反响,其针对性和思想性为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纲领性文件。“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工作在新时期的要求。
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阐释。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思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着重指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从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阐释,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育人的行动指南。
因此,在以上重要历史時刻,有针对性地限定了本文所谓的“新形势”。
三、有理有据: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践可能
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产物。在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这个适应时代的产物,就要有理有据,即理解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性。
1.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高于部分,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搞好部分,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就是两支不同功能的队伍,却又有着交集的部分,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充分发挥部分的功能,使思想政治功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2.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客观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成长成才发表了很多立场坚定的讲话,形成了内涵丰富、论断深邃的思想体系,即习近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尤其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总书记的讲话内容强调了专业课程和思想理论课程是同向同行的关系,为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开展提供了纲领性的文件,是协同育人工作的行动指南、根本保证和客观条件。
3.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践可能
赫尔巴特作为德国教育家,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性教学”一词。他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的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则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从教育的本质和目的的角度看,从教师的角色扮演角度说,决定了教书和育人是不分家的,育人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不仅仅包括思政教育工作者,还包括专业教师。另外,从学科课程知识来说,存在协同育人的可能性。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会折射出本人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更有利于内化为学生的思想素质。
四、有路可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在特定的形势下,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有理有据,既有理论依据,存在客观条件,又有着实践可能。笔者认为,协同育人有路可走,其新举措包括,同向同行,达到理念共识;同心同行,达到德智共举;同德同行,达到师德共建。
1.协同育人同向同行:达到理念共识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过程中,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同向同行的,即指导方向和目标方向都是一致的,在指导方向上,我国的高校是高举社会主义旗帜的高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理念。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要以这些为根本遵循。在这个前提下,要使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育人理念达成共识。
协同育人的本质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互相协调,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育人的目的。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如学校可以组织教师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懂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理想信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理论成果;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讲座、专家培训等,帮助专业教师更好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精髓。只有育人理念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endprint
2.协同育人同心同行:达到德业共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才培养导向。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目标是促进德业共融,即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合。
加强德业共融,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专业教师要善于发现本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课程特点和世情国情,与时俱进,使学业引导和思想引领相结合;其次,专业教师要善于与思政教育工作者沟通交流,思想上领引、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掌握的学生情况与其他育人主体共享,实现资源融合。
3.协同育人同德同行:达到师德共建
在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具体行动上,是同德同行的,即具有相同的师德和责任。在师德方面,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传道者,又是引领者,自身的德行尤为重要;责任方面,两者肩负着祖国未来建设者的价值引领,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因此,协同育人要加强两支队伍共同的师德建设。
增强师德建设,首先,教书与育人并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专业教师要重视育人的天职;其次,传授知识与个人魅力并重,无论专业教师还是思政教育工作者,都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价值观引领,以个人魅力增加傳授知识的有效性;再次,以理服人和以德育人并重。专业教师以其过硬的专业知识使人信服,并通过专业教育将价值观以润物无声的形式传授出来,即以德育人。
五、结语
专业教师队伍与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起至关重要的两个部分,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的具体实践中,做到思想上,同向同行,达成理念共识;目标上,德业共融,同心同行;行动上,师德共建,同德同行。总之,通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各教育主体育人优势,科学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OL].新华网,2016-12-8.
[2]中共教育部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 大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光明日报,2017-9-8.
[3]郑俊玲.高校大思政育人模式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17(1):157-158.
[4]燕连福,温海霞.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问题及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7(8):13-19.
[5]沈定军.新形势下高校整体育人模式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8):28-30.
本论文为2016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L16BSZ029,课题负责人:李春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