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凌云
摘要:随着网络舆情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和政府对网络舆情予以了高度关注。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及加强网络舆情的管控與引导的方法和策略,指出了西藏高校图书馆关注和加强藏族大学生网络舆情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ssue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the state and the government are paying high attention to public opinion. This paper will make a point on 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and giv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on online public opinion. From this paper, people will know that the action of paying high attention to public opin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having great significance.
关键词:西藏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ibet;library;network public opinion;guidance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33-0167-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信息汇聚中心,成为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工具。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网络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更是网络群体中最活跃的一个群体,高校大学生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能够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发表个人观点和看法,并将信息快速传播和扩散;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和制造者,常常会就某一事件阐述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并快速在网络上加以炒作,使之迅速形成关注焦点和舆论热点,导致该事件迅速成为网络、甚至是全社会的关注热点,其所发布的观点和看法,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他人的言行和看法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从而形成群体性共识,形成网络舆情。因此,围绕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已日益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及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所以,西藏作为备受国际关注的敏感地区,处在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确舆论导向,网络舆情的有力管控和正确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关注西藏地区的涉藏网络舆情问题,其中,西藏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也是关注的重点之一。
1 网络舆情受到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以及网络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我国的网络用户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快速增长。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的网络用户数量已达到6.3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到46.9%。[1]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较2015年底提升了1.3个百分点,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同时,移动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政企服务的多元化、移动化发展。此外,我国的手机网民数量达到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 92.5%。中国域名总数达到3698万个,其中“.CN”域名总数为1950万个,占中国域名总数比例为52.7%。[2]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相当于欧洲人口的总量。[3]
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由网络行为引发的网络舆情问题逐步显现,并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2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明确指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與论引导机制。”[4]2012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5]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6]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117万人,其中手机网民占比86%,学生占网民总数23.8%。[7]由此可见,在急剧增长的网络用户中,学生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中的最大群体。
藏族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网民的重要群体,成为国家和西藏的关注重点,是网络舆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担和历史使命,理应肩负起新的历史时期所赋予的历史重任,将藏族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纳入重要工作之中。西藏高校图书馆作为西藏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控和教育引导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图书馆应主动发挥各项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到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的工作中来。endprint
2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充分认识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重要性
随着网络技術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网络舆情问题日渐突出,对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正确管控和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已成为图书馆界的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也是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研究领域和服务方向。图书馆拥有较好网络信息环境,可根据藏族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特点和阅读特点等,结合西藏高校的特殊性,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西藏自治区的区情,结合国际形势,为大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元的网络信息资源,为藏族大学生正确认识西藏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积极宣传国家的民族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治藏方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形式,通过网络加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图书推荐书目、爱国影片展演等,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强化他们对“藏独”等分裂势力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构筑坚强的反分裂的思想防线。因此,加强西藏高校图书馆对当代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
2.2 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管控大学生网络舆情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具体内涵还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观点。甘忠涛[8]认为,大学生网络舆情,是指大学生群体通过一定的网络媒介,对涉及到大学生群体利益的相关社会事务,在思想、情绪、意见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朱磊[9]认为,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在一定时期内,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对社会时事问题、政治敏感事件所表达的意见以及诉求言论的总和;李罡[10]认为,大学生网络舆情就是作为行为主体的大学生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对源于事实的相关资料为背景,通过分析、推理,最终能够让大学生群体产生共鸣的一种意见和态度。大学生网络舆情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在校大学生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为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是适于处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的大学生使用的学习辅助工具,使他们在课堂以外能够拥有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及时有效地补充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开拓思维和视野。但是,网络信息的海量和传播迅速的特点,使大学生暴露在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面前,当世界观、人生观还不成熟的大学生,面对突发舆情或事件时,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极易被蒙蔽和误导、易冲动等弱点便暴露无遗,甚至成为别与用心之人的工具,导致事态恶化,严重的还会造成严重损失,甚至引发极坏的社会影响。
2.3 有利于全面提高高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综合素质
网络技术水平较好和网络设施较为齐备的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有利条件,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力于移动平台、手机终端等途径,积极宣传网络舆情正能量,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各类网络舆情引导活动,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高校大学生群体具有文化素质较高、关心时政、渴望表达自我诉求的特点,同时也有着缺乏冷静思考、易于冲动等缺点,希望通过网络舆情的表达,有效实现诉求。通过面向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舆情意识。
3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舆情引导
3.1 利用网络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情
利用网络提供多元化的网络资源,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网络信息平台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媒介,具有更加便捷顺畅的交流互动功能。例如:利用QQ、微博、微信等大学生常用的网络互动平台,实现与大学生的实时交流网络舆情;有效建立高校图书馆的官方网络舆情引导。如QQ群、微博、微信等,充分其“群聊”功能,适时开展相关网络舆情的交流与讨论,从中进行适时的引导,使网络舆情引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发生、完成。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交流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网络舆情素养,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网络舆情引导的整体水平。
3.2 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分析有助于网络舆情引导与管控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关注和分析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和网络发声,及时跟踪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热点,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研究机制,从而及时进行网络舆情的预测和预判,适时调整对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策略与管控措施,及时化解和规避各类网络舆情危机。根据网络舆情引导策略和倾向,通过网络推荐具有网络舆情引导性的图书书目,通过微博、微信交流阅读心得、亲身经历的真情实感等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科学的网络信息行为,提高网络舆情的辨识能力。
3.3 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舆情引导资源十分丰富,形式和形态呈现多元化,例如网站,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门户网站、新闻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网络社区、网络论坛等等;搜索引擎,如百度、雅虎、新浪、搜狐等;网络出版物,如报纸、图书、期刊等;视频、网络小说、有声读物等;还有QQ、微信、微博、博客等社交工具和平台。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网络资源优势和网络技术优势,对网络资源加以甄别选择和整合,开发整合网络舆情引导数字资源,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跨库检索,实现网络舆情引导资源检索的便捷准确,并提供全文阅读资源。在网络资源层面为提升高校大学生舆情引导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3.4 弘扬民族文化经典,发挥起网络舆情引导价值
中华民族文化经典是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和历史积淀的精华,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是培养和塑造高校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的重要文化要素,同时,在网络时代,民族文化经典对于网络舆情的管控和引导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价值。藏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灿烂的光彩,吸引中国内外众多的世人和学者。作为西藏高校图书馆,藏民族文献的收藏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图书馆利用网络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大力开发和推送藏族文化经典读物,有利于藏族大学生的接收,通过调研藏族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分析他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民族文化读物,打造西藏高校图书馆特有的精神文化气质,以藏族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在他们眼前,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通过微信订阅号、QQ空间、微薄、博客、推荐书目、阅读沙龙、文化名人讲座、民族文化社团、民族文化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大学生推送,势必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大学生在提升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其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网络舆情意识,有效控制自己的网络信息行为。endprint
3.5 培养网络舆情管控人才团队
拥有一支网络技术优秀、网络舆情素质较高,具备较强的处突能力和网络舆情危机化解能力的网络舆情管控团队,是实现网络舆情有效管控的前提。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充分挖掘和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同时还可吸纳资深教育专家和优秀管理人员代表加入到网络舆情管控团队中,加强和充实网络舆情队伍建设,增强网络舆情的敏感性,提高网络舆情的预见和引导能力,创建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教育网络环境,增强网络舆情教育引导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4 结语
如何有效解决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问题,是目前高校所面临重要问题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西藏高校和图书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关注和分析藏族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行为,有效管控西藏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行为规范教育、网络舆情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教育、网络伦理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舆情分析和研判机制、预警机制、应急和处突机制等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大学生的安心学习和健康成长,营造绿色和谐的网络舆情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8].http:// 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P020140721507223212132.pdf.
[2]中國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 2017-04-20].http://www.iot-online.com/analytics/2017/042063375.html.
[3]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EB/OL].[2017-02-27].http://www.121jk.cn/news/redianzhuanti/show53251.html.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EB/OL].2011(02). http://news.sina.com.cn/o/2011-02-20/022521982027.shtml.
[5]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2(03). http://news.cntv.cn/china/20120305/111154.shtml.
[6]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讲话[EB/OL].2014(02). http://news.eastday.com/c/20160907/u1a12063123.html.
[7]CNNIC报告:手机网民占比86%,学生占网民总数23.8%[EB/OL].[ 2015-02-03].http://www.duozhi.com/industry/201502032787.shtml?utm_source=tuicool.
[8]甘忠涛.大学生网络舆情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思想政治研究,2010(3):274.
[9]朱磊.高校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分析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10]李罡.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