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丽老师是我省最年轻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对小学生如何学数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她对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分析,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价值。老师们读读会很有启发的。本刊将不定期发表丁丽老师的系列研究文章《与孩子讨论数学题》,敬请关注。
【问题】
刚上完二年级的女儿不知何因接受了爸爸布置的一项艰巨的任务———计算9900÷110。
说它艰巨主要源于以下几点:其一,女儿已有知识不能为轻松解决这一任务而服务;其二,她在接受这一任务时,大呼没有学过、没法完成,孩子气和为难情绪显然有些重。看到女儿的现状,我不禁想起了班上像这般“还未杀敌,先行投降”的学生。没学过的不能做?除了给“鱼”,能否陪她学“渔”?带着一连串问题,我和女儿一同翻开了如下剧幕。
【讨论】
M:逗,咱们能试试吗?
D:可是,我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我只会算口诀里的除法!
M:这已经很棒了!因为,你能清楚这是一个除法题,并想办法搜寻你所储备的知识。如你所说,它真的很难解决。不过,我们总该为之去努力一次!这样吧,你先猜一个得数。
D:猜?随便猜吗?这么多数,从哪里猜才好呢?
M:那你觉得哪些结果是不可能出现的呢?
D:0不会,1不会,9900不会,990应该也不会!
M:现在,你可以猜一个了吗?
D:好,我猜900,行吗?
M:行!不过它对吗?
D:那我得检查一下!
M:怎么检查?
D:用900×110,看得到的积是不是9900。
M:挺好的!开始吧!
D:妈妈,我只会算三位数乘一位数。
M:能想到办法吗?900×110表示什么?
D:110个900啊!
M:还表示什么?
D:100个900加上10个900。哦,我知道了,是90000加9000。那就是99000!对吗?
M:算得挺好!可是,它对吗?
D:不对呢!大太多了!我该把猜的数调小一点。调成800,行吗?
M:行不行,我说了可不算,得问你自己。
……
在接下来的计算中,女儿发现的不仅有800×110=88000,还发现每一次调小100,积减少11000。于是,她依此类推写出了下列结果:
700×110=77000
600×110=66000
100×110=11000
这种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她提出该试试99,因为连最小的三位数都无法满足条件。
M:99×110。是不是可以将它变成99×100和99×10呢?
继而,她开始尝试89×110,发现这次调整将积变得比目标值小,但很接近目标值。90!终于在6次调整后,正确答案脱颖而出!
【思考】
女儿解决问题后欣喜不已,这更坚定了我对“道”远胜于“术”的认识。从古到今,从宇宙万物到社会人生,大道运行,方术纵横。正所谓“术为用,道为本”。小学数学的学习,除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活动参与过程中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浸润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是数学学习中的道点点滴滴向学生渗透、影响的结晶。求道是数学文化、思想滋养的过程,是看待问题的方式、思维方法修炼的过程。道的习得虽急不来,也不能立竿见影,且和直接告诉算法的术比较,在时间耗费上还有些低效。但,它却是从根上去解决问题的。
瞧———这些长久以来我们为学生“神一般”的得数而苦恼的题!
145×32=340678÷15=7
4.32×1.6=54.122.5×4÷2.5×4=1
完全不合理的结果,怎么可以堂而皇之地落在纸上?常听同事们抱怨,计算是最基础、最简单的。只要懂得程序(计算法则),孩子细致一些是完全可以算对的。真的吗?是粗心的问题吗?一出错,粗心就成了头号公敌。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是靠老师反复苦口婆心劝谏“认真算,仔细查”能解决的吗?是靠每天可观题量的计算训练能解决的吗?老师领着孩子们在计算正确率的“艰苦战役”中努力“开山”,却收效甚微。未曾想,建立数感,理解各运算的含义才是正途!
我尝试着用波利亚的解题策略和女儿探讨了一个本可用一个竖式,甚至用计算器一摁就轻松搞定的问题。耗时半小时的尝试过程,女儿收获有二,一种方法:“以后,我可以先猜再调整”;一种态度:“我没有学过的东西,原来也是可以解决的!”
之后,女儿主动请缨,要求再接受检阅。720÷30和480÷24,都用“她自己的方法”解决好了。看样子,交流顺利,也颇有成效。我在这一过程中,收获了一份自信———我可以成为“道士”而不仅为“术士”,还收获了一份成长———浸润书籍,思考前行。不急,和孩子们慢慢成长。
(作者单位:长沙市教育学院)
编者感言丁丽老师叙说的故事,我们经常见到:学生只要是面对没做过的题目,就很难下手,而且大呼“没学过,不会做”。好一个“没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现象?原因大家可以说出很多,编者只想说一个原因,小孩子不会想数学题如何解!这一点,与老师们教解题方法是密切相关的。丁丽老师在文中讲述的就是“没学过”的故事。她不是直接教多位数除以三位数的除法,而是引导女儿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展开,最终解决了没学过的知识。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值得称道的。我们老师如果每两周能够给学生上一堂这样的课,学生解决“没学过”问题的能力定会得到提高。事实上,我们每天都要遇到“没学过”“没见过”的问题,要解决还得靠自己想办法。也许,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就在于此———思维的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