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
海宁一小学三年级某班级家委会,想在双休日组织一次一日游,带孩子们出去玩玩。原以为班里的大多数孩子都会参加这次活动,没想到的是,40人的班级只有4人能参加,其他不能参加的人全因周日有兴趣班。(浙江在线)
其实,秋游“败”给兴趣班,这一现象并不令人意外。长期以来,孩子们利用双休日上兴趣班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此,虽然舆论质疑不断,但是家长依旧“我行我素”。
并不是说,孩子不可以上课外兴趣班,问题在于让孩子真心喜欢的课外兴趣班少之又少,不少课外兴趣班已异化成一种教育竞争。说白了,已经异化成了课外补习班,补习的不是孩子的兴趣,而是升学的“筹码”。特别是,周末同时上几个课外兴趣班的现象也不再鲜见。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让孩子利用周末时间郊游,在和煦的阳光下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其教育效果不输于兴趣班。秋游“败”给兴趣班,家长确实该反思。
家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而是唤醒,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当然,该反思的也不光是家长。教育部门要负起责任,加強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减负”管理,下大力气遏止“抢跑”教育;还应当好家长的参谋,引导家长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适当的课外培训,让孩子学得有趣,学有所获。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使其不仅追求经济利益更应尽到教育责任。整个社会也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缓解家长普遍弥漫的教育焦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