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医药高校特色优势服务贵州省大扶贫战略实施

2017-12-01 14:15朱绍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全面小康

【摘 要】贵州省地方医药院校充分发挥医学教育的特点特色优势,多措并举、主动服务、无缝对接于贵州省大扶貧战略,大力提升贵州省教育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成为实现大扶贫战略的主攻手、生力军,是贵州省地方医药高校的历史使命所在、现实发展所系、未来提升所需。

【关键词】医药高校;特色优势;全面小康;大扶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将健康扶贫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积极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不断加快、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动员社会力量取得实质进展。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到来和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变化,贵州省居民仍然面临着较多的健康问题。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的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医疗救助制度兜底线能力也还需进一步增强,村、乡(镇)、县级医院治疗大病的能力不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地方病、传染病防治任务依然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影响全面小康这个大局。

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同志指出,贵州省未来五年主要看九个字:“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这是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中总结出来的,是从全国大局中摸索出来的,是从贵州自身的发展中提炼出来的。贵州既要后发赶超加速跨越,又要织牢底线守住绿水青山,就必须走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这条发展新路。而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扶贫难度大是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大扶贫战略就成为了贵州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推动和实施好大扶贫战略,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单位组织、群众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深刻认识贵州省医药高校服务大扶贫战略的重要意义

大扶贫战略需要智力扶贫和教育扶贫的支撑。贵州省地方高校是为地方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是教育、智力扶贫的中坚力量。而贵州省地方医药高校肩负着医疗卫生和健康类人才培养、科技文化创新、医药(民族医药)文化传承等,兼具发展振兴教育卫生的社会职能,在贵州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医学教育的特点特色优势,多措并举、主动服务、完美融合、无缝对接于贵州省大扶贫战略,大力提升贵州省教育医疗卫生健康水平,成为实现大扶贫战略的主攻手、生力军,在贵州省大扶贫的舞台上秀出风采价值,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获得地方党委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认可,是贵州省地方医药高校的历史使命所在、现实发展所系、未来提升所需。

二、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深入基层村落助力大扶贫

高校是汇聚人才的高地,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充分发挥医药高校的人才优势,主动融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完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扶贫重在吃透政策利好、重在因地因人制宜、重在观点观念更新。医药高校一是可以选派一批对国家政策把握好、群众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分析总结、敢于改革创新的同志,长期驻点与短期调研宣讲帮扶相结合,深入广大基层农村,一是作好政策宣讲,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如到村部、农家院落、农家书屋等,紧扣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大局,大力加强对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全面小康的决策部署、农村实用法律法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内容的宣讲,大力宣传农村低保、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创业就业等党在农村的各种惠民政策,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深入调研谋划,为群众创业增收开方指路。要充分调研扶贫地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利用好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因地治宜,以产业扶贫为长远手段,“输血、造血、活血”相结合,突出特色,选准项目,立足长远拔穷根,与群众商定关键环节,引导群众科学规划好项目发展,将“我”的科学谋划变为群众的共识,帮助贫困群众稳步脱贫。三是协助建卡立户,确保精准扶贫不漏人。全面小康要确保不落一人,驻点同志可利用自身在当地没有亲属的先天优势,协助地方实事求是识真贫,把真正的贫困户找出来,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协助信息建卡到户、组织发动到户、沟通联系到户、走访问候到户、帮扶措施到户,与贫困户攀穷亲、结对子,力所能及地帮助帮扶对象解决具体问题,真正做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四是可送医、送药、送知识到乡,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优生优育、医疗信息、健康体检等服务;向群众宣讲环境卫生、疾病预防等知识;按照国家标准帮助群众建好村镇卫生室;作好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等的调查统计,并有针对性的开展预防干预。

三、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强化人才培养助力大扶贫

医药高校可根据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医药卫生人才现实需求,合理确定学校各专业招生计划。一是在不违背国家招生政策前提下,对贵州省贫困地区生源,在招生入学时在政策上给以适当倾斜;二是可特设岗位计划,面向贫困地区、贫困村镇按需培养、订单培养乡村医生、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三是医药高校可考虑一定名额,免费为村镇培养经过严格筛选推荐的特困农村医学学生;四是争取校地联合共同举办中职班,专门定点定向招收贫困生,由地方统一安排就业;五是可大力开展各类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学历提升培训班,加强对贫困地区、县、乡(镇)、村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六是对在校贫困家庭的学生,要摸清底数,运用好国家奖助学金政策、配合做好助学贷款工作、争取社会资助和结对帮扶、开设勤工俭学岗位、帮助联系社会勤工俭学岗等,在经济上、生活上、心理上、情感上予以学生更多关爱,不让一个贫困生因贫断学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

四、发挥学研平台优势,服务大健康产业助力大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大健康是大财富,健康是个人、家庭的财富,也是事业、社会的财富。在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贵州省大扶贫背景下,发展大健康产业潜力巨大,意义巨大。

大健康是大产业,涵盖医药种植、养殖,药品研制,医药世界,保健食品,健康旅游,健康服务等多领域。贵州省充足的日照,丰富的水资源,多样的土壤、植被类型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自古就有“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之称。药材资源好、民族医药优、医药品种多等优势,引得益佰、百灵、信邦、汉方、神奇、同济堂等一批知名重点企业先后落户贵州省。经过多年发展,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研发能力较低,科技与医药产业的衔接协调不到位,中药材加工工艺落后,名牌产品较少,资源保护意识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加快推进贵州省新医药产业发展,是贵州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大健康、大扶贫,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小康的必然选择和战略需要。

作为医药高校,一是可根据贵州省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合理设置如药材种植、药材加工、药品营销等专业,针对性培养医药人才。毕业学生可回乡发展中医药种植自主创业、从事药品销售等,变荒山为宝地,增加就业岗位,带动一方脱贫致富;可进入药品生产企业,提升药企人才整体素质,加大变革創新,加速转型升级,提升贵州省医药产品附加值,更好服务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医药高校可凭借人才资源与科研平台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优势,联合药品生产企业,立足贵州省优势药物资源,自主开展药品研制、医疗企业制造、保健品研发,做优生物药、化学药、民族药等品牌。大幅提高贵州省医药资源利用率,提升贵州省医药科技力量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医药品牌,实现造福患者、拉动就业与社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的学校、企业与社会多赢局面。三是医药院校可通过加强对基层医院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咨询,向缺医少药的基层民族地区提供必要的医疗卫生服务,组织健康义诊、健康普查及送医送药下活动,开展影响群众健康的心理、环境、食物因素及地方病、流行病、传染病和职业病等方面的调查研究,促进人民群众的健康。

“有为才有位”!服务社会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作为地方医学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主动出击、多措并举,在全国上下凝心聚力扶贫攻坚之时,在大扶贫攻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与价值是医药高校自身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过程中也必将能锻炼人才队伍、创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影响、促进学校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毕于建,徐莹提升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区域卫生事业能力[J].商业经济,2017(9).

[2]史祝云卫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发展[J].卫生职业教育,2017(1).

[3]杨春晖五大发展理念下贵州大扶贫工作初探[J].福建质量管理,2016(10).

[4]江婷婷.大健康助推大扶贫[J].当代贵州,2017(14).

[5]李卉.黄靓靓湖南医药学院校服务武陵片区农村医疗均等化研究[J].商,2015(38).

[6]李元栋苏北医学院校的社会服务现状透视[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

[7]向志钢,钟飞,杨龙斌等.民族地区医学院校为农村培养卫生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8).

[8]李莉,张家德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2).

[9]陈新亮地方高校增强服务社会职能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

作者简介:

朱绍权(1975~ ),男,云南镇雄人,思政副教授,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全面小康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四川省“贫困片区”全面小康发展状况与日标测算
全面小康视阈下促进呼和浩特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建议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拥抱自由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探究全面小康与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