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12-01 07:13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肝素钠阿替普乙组

李 静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分析

李 静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目的:探讨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后,对甲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对乙组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结果:治疗后48 h、7 d及14 d,乙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且不会增加其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用药较为安全。

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肝素钠;抗凝治疗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1]。阿替普酶是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常用药,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50例病例均为2013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这50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在甲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54~81岁,平均(68.1±4.1)岁。在乙组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1例,其年龄为52~78岁,平均(67.1±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50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病情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规定的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发病时间在6 h以内。3)其家属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排除标准是:1)存在进行溶栓治疗禁忌证。2)进行脑CT检查显示存在严重的出血性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脑肿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的情况。3)收缩压>185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且在服用降压药后血压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4)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用剂量为0.9mg/kg的阿替普酶对其进行静脉注射(其中的10%采用静脉团注法进行注射,其中的90%采用静脉泵注法进行注射,在1 h内注射完毕),阿替普酶的最大用量不能超过90mg/次[3]。1)溶栓治疗后,对甲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抗凝治疗,方法是:用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48 h,让其口服阿司匹林,75mg/次,1次/d,连续用药30 d。2)溶栓治疗后,对乙组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方法是:用阿替普酶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48 h,为其泵注2 ml浓度为12500U的肝素钠,1次/d,连续用药3 d。

1.4 观察指标

1)溶栓治疗后48 h、7 d及14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越严重。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

溶栓治疗后48 h、7 d及14 d,乙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表1 溶栓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的比较(分,±s)

溶栓治疗后14 d甲组(n=25) 12.4±2.6 10.7±2.1 9.1±1.3乙组(n=25) 9.3±1.8 7.2±1.4 6.3±1.1 t值 6.243 6.548 6.139 P值 0.000 0.000 0.000组别 溶栓治疗后48 h溶栓治疗后7 d

2.2 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的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患者除存在耳鸣、头痛、眩晕等症状外,还会出现半身不遂、吞咽功能障碍等症状。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是恢复脑部供血、改善脑缺血半暗带、防止脑血管再次闭塞。目前,临床上常采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阿替普酶是一种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可促进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相结合,激活纤溶酶原,从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但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后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因此需及时使用肝素钠等药物对其进行抗凝治疗。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48 h、7 d及14 d,乙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且不会增加其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用药较为安全。

[1]崔悦,王永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2):182-185.

[2]黄良通,邱伟文,钟根龙,等.高龄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J].中国药师,2014,13(4):625-627.

R743

B

2095-7629-(2017)8-0039-02

猜你喜欢
肝素钠阿替普乙组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