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琳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山东 淄博 255055)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贾艳琳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山东 淄博 255055)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乙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Q评分和SAS评分。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SAQ评分更高,其S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改善其焦虑的情绪,缓解其心绞痛的症状,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治疗的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SAQ;SAS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是由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该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胸痛、恶心、出汗、发热等[1]。饮食不规律、吸烟、酗酒、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均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该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北大医疗淄博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在这64例患者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随机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在甲组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为37~74岁,平均(55.63±3.86)岁。其中,有7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例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10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在乙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8~75岁,平均(55.35±3.37)岁。其中,有8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7例高侧壁心肌梗死患者,8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9例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告知其合理安排饮食,指导其进行适当的运动等。
1.2.2 对乙组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积极、热情地与其进行沟通,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感受,评估其心理状况,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学历、性格及家庭情况等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方案。如对于性格外向的患者,可鼓励其多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2)溶栓护理: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是否出现胸痛、呕血、皮肤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其出现上述症状,要立即通知医生。另外,要持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避免其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3)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患者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如口头宣教、发放宣传手册、开展讲座等),使其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防方法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同时,督促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4)疼痛护理: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剧烈的胸痛,易导致其血压升高、心动过速,从而会加重其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遵医嘱及时对此类患者进行镇痛治疗。在患者接受镇痛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其呼吸、面色的变化,避免其发生呼吸抑制或循环抑制。 5)基础护理:保持病房环境安静,避免在病房外频繁走动,以免对患者产生刺激。告知患者饮食要有规律,尽量少食多餐,鼓励其多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食用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和高盐食物。在患者卧床期间,定期协助其翻身,并为其按摩腹部,避免其发生褥疮、便秘等并发症。在患者病情稳定可以下床活动后,要根据其身体状况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鼓励其适当运动,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1)护理后,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对两组患者病情及治疗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SAQ包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的程度、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对治疗的满意度四项指标,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各项指标越好。2)护理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价,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焦虑情绪越严重[3]。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乙组患者的SAQ评分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后两组患者SAQ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甲组患者SAS评分的均值为(47.21±4.45)分,乙组患者SAS评分的均值为(28.46±3.43)分。乙组患者的SAS评分低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该病可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个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为目标、以为患者提供最优质服务为目的的护理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此护理模式可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病情特点等为其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护理方法,继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4]。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能改善其焦虑情绪,缓解其心绞痛的症状,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治疗的满意度。
[1]刘颖,赵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20):13-15.
[2]郭莹,岳百慧,许梦怡.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21(38):3346-3348.
[3]宋学香,晏晓莉,吴小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5,2(37):190-191.
[4]刘思菊,刘思荣.个性化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实施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6,5(22):859-861.
R473
B
2095-7629-(2017)8-0185-02
贾艳琳,女,1982年6月出生,济宁医学院,主管护师、护士长,研究方向:呼吸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