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婧 胡顺利
浅析“产教融合”机制下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王 婧 胡顺利
根据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而随着海上旅游项目也逐渐呈现出来。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很多高职院校里对培养邮轮人才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在产教融合方面,利用产教进行培养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必须要达到社会市场中邮轮乘务职业人员的标准。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国际邮轮 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随着我国的旅游业不断的发展,旅游产业和人们的消费水平也随之而增加,有很多国际邮轮企业已经走向旅游行业发展,而且还为我国的旅游业提高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渠道。由此可见,国际邮轮企业在进行招聘乘务人员之间的比例和需求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而在一些高职院校也相应的开展了国际邮轮乘务的相关专业,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也为新起的行业培养了很多人才,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面临着的问题。产教融合机制下的培养模式,是比较符合国际邮轮企业需求和质量标准的有效模式。因此,高职院校对于培养该方面的人才,一定要将国际邮轮乘务专业运用到产教融合模式下去,这样培养起来就会比较方便有效,而且还要与各个国际邮轮企业进行相应的合作,通过产教融合的模式来进行培养该专业人才,从而有效促进国际乘务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应用。
在产业融合和学校合作之下,人才之间的培养模式到现在为止就是成为了很多高职院校开展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最佳形式,同时也是培养该专业创新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开展国际邮轮乘务船业时能够有效实现目标教育教学,在这种形势下,也为国际邮轮企业人才的需求相应的进行对口,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工作之间的需求标准是相互对应。利用产教融合和学校合作模式,能够让该专业的学生尽早的了解、和适应未来在邮轮企业工作环境,尽快的进入到邮轮工作这个职业中去[1]。其次,也可以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也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尽快了解到邮轮乘务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情况。
在产教融合和学校合作人才的培养模式中,首先是通过了高职院校和邮轮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力量,从而组成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引导者,而且引导人员还要进行对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相应的确定、传授课程的课教学设计以及搜实施的方案都要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高职院校还要与邮轮企业共同完成邮轮乘务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任务的执行。同时学校还要按照邮轮企业对职业人员之间的要求标准,技能以及服务态度等方面,在进行安排好国际企业的专业培养人员来对学校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培训讲解等,并且还要带领着该学生的学生到邮轮上进行岗位认识实习。
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高职院校就会相应的安排好与邮轮公司保持好合作的关系,目标主要是促使学生对于酒店邮轮企业和以后所从事到的邮轮乘务工作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2]。而在校学习的时间里,高职学院要利用好和国际邮轮企业合作的关系来进行实际培训,让学生以模拟的形式在邮轮的各个岗位进行实践性工作,从而就可以实现产教融合和交换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还包括了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以及在实践期间的主要内容形式、从而能够真正达到高职院校开展开展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及目标。
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人才的培养模式是适合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该专业课程教育方式。而且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其它的刻板教学模式的,在高职院校里面对于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主要是将“邮轮企业的文化理念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邮轮工作岗位在实践过程当中是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而且该专业主要是以高职院校教育为主体,以邮轮企业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和标准进行选用人、以培养专业化作为基础,高职学院与邮轮企业公司所进行的学校和企业进行相互合作的模式,这也是为了提高方合作的主动性作为了有效的题材。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机制下人才培养模式在整体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当中是起着组织和引导对作用。产业融合的机制下,目前有很多高职院校正在实施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开展,以坚持学习、技能操作、学生积极参与为主导性原则,从而激发学生对该专业感兴趣,并且高职院校应该要以培养符合邮轮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利用该模式培养高职院校乘务人才明显呈现出了优越性质,这是一个可行的专业培训教学模式。
[1]胡顺利,张颖衍,张红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天津经济,2014(07).
[2]宣晓宇.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7(04).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
本文系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6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质量体系与评价方式研究”(项目编号:XⅥ488)。
王婧(1982-),女,天津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培训管理;胡顺利(1979-),男,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邮轮乘务管理、酒店管理及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