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华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关于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秦 华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00)
校企合作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获得发展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必然选择。职业教育的实施与开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必须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企业输送一线人才的教育,这种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仅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企业人才的需求规律。《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要求“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再次强调了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举措。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加强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企业自有人才的学历教育,是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校企合作既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一个方向,也是职业院校寻求自身发展空间和服务区域经济途径的必然要求。职业院校只有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才能克服办学模式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掌握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起以能力为本的教学体系。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理念的融合,使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达成良好的对接。
应用型高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典型的校企合作方法有:
1、实践“校企合作专业教学+企业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企业参与制定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企业文化,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满足学生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学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企业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2、共建“工学交替”的“3﹢1”合作模式
即在校集中学习三年,到对应的企业综合实习一年,前三年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内容的开展,最后一年学生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借助企业的实训,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参加技能鉴定获得相应技能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就业争取更多的竞争筹码。
3、实习实践基地共建模式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就业基地,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可以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
4、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学生大四(本科)、大三(专科)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5、参观、教学见习的合作模式
带领学生下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到过周大福产业园等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使学生增长见识,促进课程学习,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合作方式。
第一,校企合作程度不深,绝大多数校企合作教育仅仅限于教学设备捐助、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这种合作离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目标,即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实现办学的整体效益相去甚远。
第二,校企合作面较窄,绝大多数校企合作教育只停留在个别的专业试点上,没有覆盖所有的专业。
第三,理论与实际脱节,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很多实践教学环节也没有得到企业的配合和认可。
第四,缺乏长期合作的有效形式,国内校企合作多是根据自身短期利益需要形成的,由于双方承担义务的意识较弱,合作形式偶然性多,合作关系难以巩固。
第五,企业合作热情不高。由于企业过分追求其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其社会责任,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只需从优秀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若没有合适的就到其他企业去“挖”,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是在院校的单方热情下一事一议。
如何有效地、可持续地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互动、促进人才培养是职业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要建立长期、稳定、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关键是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特别是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育人与用人校企一体的合作。
学校的发展是推动校企合作的内生力?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产业的持续发展是校企合作的外推力?
校企合作是确保教育转型更贴近市场、贴近社会需求,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校焕发生机和活力的办学捷径。是多种层面、内容丰富,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开拓,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校企共同发展空间,为技能型人才提供更有利的成才通道。
G711
A
1672-5832(2017)12-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