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罡
(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分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从《认识圆》的教学谈几点数学教学认识
刘 罡
(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分校 吉林 长春 130000)
教材是教学所用的主要内容,它必须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目前教材几经修正都比较好,但这是普遍意义上的好,要让教材符合我们面对的具体教学对象,教师常常要有对二次教材组合与理顺的能力,使它更能为师生所用,教学效果更好。
六年级上册教材《认识圆》这一节包括一系列内容:如圆形的含义、圆的各部分名称、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用圆规画圆和画对称轴等。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把这些内容分解教学会比较好(1)教学目标更明确(2)教学内容易于掌握,分解开的教学效果更好。二次教材选择了教授“圆形的概念、各部分名称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总之,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一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忽视它。我课前先引入“残奥会开幕式”的一个舞蹈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看图片联想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
其次,课前我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有目的地思考。在课堂上不仅举出了很多例子,而且把找到的圆形物体带到了课堂上,学生发现生活中圆形的物体比较多。我便问:“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设计师要把这些物体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猜想出许多理由。“想不想知道究竟为什么?”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教师再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才会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学生才会毫无顾虑地去思考、大胆的发言。所以,我把鼓励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发言的机会使他们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样不仅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商,而且使每个学生在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信任中健康成长。
质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以发现问题开始,解决问题而告终。所以,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思敢想,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老师尤其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本节课我采用学生动手对折圆形纸的办法从中观察发现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直径。但是对于半径和直径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生会对圆心与圆上的认识,对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产生许多疑问,这是教学关键之处,教师这时候要介入指导,带领学生动手实践,自我发现,积极思维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得结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体现,学生参与学习探究新知的状态呈现最佳状态。这样获得的知识既牢固、又理解的充分,有助于对知识掌握和应用。
“数学教育是数学活动的教育”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育。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小学教学的目的之一。为了学生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形体,并能概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它们的表象、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使物体的形状、大小在他们头脑中留下的概括的表象。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非常合适。这样可以在探究中对数学实现再创造,使数学顺应学生学习的需要,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以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身边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中学习,在学习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习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新知识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动口、动手实践学习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课堂上教师多给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脑想一想,用嘴说一说的机会,使学生能自己做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让他们在尝试、探索,在交流中学习、提高。
数学是工具,是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的思维大部分来源于生活。比如学生对圆有大量的生活经验,我让学生想出各种办法在生活中找到圆,这就使学生感受到圆其实离我们生活很近,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在判断题当中我设计了一道“汽车轮胎是圆形的原因是比较好看”的练习题,让学生联系本节课的内容说明轮胎是圆形的道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道题上总结了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巩固了新知识。
抓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实践,发现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从中他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学会了交流…以单纯的数学练习来巩固数学知识,学生显得被动,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创造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来巩固新知识,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数学的应用意识。“认识圆”教学我设计了一道“测量一个没有圆心,又无法对折的圆形的直径长度”的练习题。学生会根据自己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来解决这个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同题。因此会展开讨论,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发挥。然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这样又让学生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这样教学任务才会落得实,学生学习质量才有保证。
这节教研课将结束时,我将一组美丽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让学生们基于本节课对圆形的认识去感受圆形的美。体会到圆形的知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这样结尾与开课时“引题”的例子形成呼应,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紧凑。
刘罡(1975-),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教师,小学一级,本科,长春市四十五中学分校,研究方向:数学教学研究。
G623.5
A
1672-5832(2017)12-01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