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艺术专业工匠精神初探

2017-12-01 02:55:01
小品文选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工匠制造业精神

罗 玮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高职艺术专业工匠精神初探

罗 玮

(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制造业发展,多次强调实体经济是国家的本钱,要发展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首次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工匠精神”一词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高频率的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学术文章甚至文件报告中。而肩负着为中国制造业崛起输送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自然首当其冲,要肩负起培养“工匠精神”的重任。

既然中国制造业崛起需要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工匠精神”,那么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由于“工匠精神”一词现在过热,言必谈“工匠精神”,所以难免在理解其含义时,存在各种误读或者过度解读。要理解“工匠精神”,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工匠”。工匠一词来自于手工业,专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专注于某一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或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完成整个工序的每一个环节,可称其为工匠。例如:木匠、铁匠、画匠等。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0提高到①,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世人将能工巧匠们这种职业态度归纳总结为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称之为“工匠精神”②。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工匠”还是“工匠精神”,都是从手工制造业发展而来的概念,那么在新的大工业时代,特别是现在中国正在努力迈向的“工业4.0”时代,直接套用一个手工业时代的概念,是否合适呢?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国家要去强调一个手工业时代的概念呢?我认为这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地方。

首先,在手工业时代,中国并不缺乏“名匠”和“工匠精神”,相反,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很强调“工匠精神”的民族,从日本韩国很多世界知名的手工艺技术都是从中国流入就不难看出这一点,比如有名的“景泰蓝”和“天目盏”等。可见中国目前制造业“工匠精神”的缺失,并不是历史原因造成的。造就目前状况的原因,我认为有下面几条:一、是从工业2.0时代,中国制造业就落下了大量功课。底子薄加上制度的不合理,大锅饭导致工人对质量提高、技术革新没有动力。二、中国制造业前三十年对于知识产权观念的淡漠、行业野蛮生长,导致中国制造业养成了“挣快钱”的习惯,真正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原创研发的企业利益得不到保障,加上市场消费能力的限制,使得中国制造业“山寨”横行,粗制滥造!三、代工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农民工”。代工市场的特性以及“农民工”群体较大的流动性,使其无法形成职业忠诚度和职业精神。四、疯狂膨胀的房地产经济导致大量投资流入房地产市场,制造业发展陷入融资困境。

其次,“工匠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有哪些?我们现在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我们知道,利益是撬动行业发展最有效的杠杆。“大国工匠”的形成,我认为首先需要具备如下几个条件:一,对于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手工业时代为什么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个是局限于当时信息流通的速度和广度,很难出现大规模的侵权,二是手工业的技术大多是口传心授,有很强的操作技术门槛,不易于复制拷贝。二、消费市场端要发展到能消费得起“工匠精神”的阶段。我们不难看出,当今世界,许多具备了“工匠精神”的企业往往是行业里的奢侈品牌,比如瑞士的手表制造行业。因为要做到完美必须耗时长,成本高,因此价格也会更高。如果市场不为“工匠”的这一部分额外的隐形付出买单,那么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干没有回报的“蠢事”,所以我们不应把“工匠精神”上升到道德层面,毕竟在商言商才是市场规律,我们不可能要求从业者放弃眼前的利益不去追逐,而去将精力投入短期内见不到回报的事情上。三、社会要给予“工匠”足够的社会地位与尊重。不要总是出现“车间主任比国家一级钳工工资高,拍照永远领导站第一排,技术工人站最后一排”这类现象。尊重并不是挂在嘴上的一句空话,尊重同样是可以物化的,只有管理者摆正了心态,从业者才有动力真正钻研专业。

最后,大工业时代,现代制造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关键其实是依靠科学的企业管理,而不是工人的道德水准,产品及技术研发,往往交由专业的研发部门或者研发团队完成,工人作为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只需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执行即可,不存在什么技术创新的空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富士康,富士康的工人大多是“农民工”,也无从谈什么“工匠精神”,但这丝毫不影响富士康生产出世界一流的电子消费品。所以,显然用传统意义上的“工匠精神”去要求现代工人,是不合时宜的。

那么为什么国家最近如此强调“工匠精神”的建立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问题,首先我们从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或者说面临的危机谈起。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中国却并非一个制造业强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借着政策东风,享受着人口红利。企业盈利的手段无非是追求规模效应,摊大求全,再就是投机取巧,挣快钱,产品粗制滥造、山寨抄袭。企业追求的是“收入”“利润”“效率”“扩张”。这种模式帮助中国制造业迅速在规模上崛起,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产品品牌溢价空间低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制造业结构性升级已迫在眉睫!而制造业的升级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者。我认为这正是国家现在提出培养“工匠精神”的主要原因。所以,“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实际上应该是一种“爱岗敬业、求真务实、踏实肯干、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养”。这正是当下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时需要重点培养的素质目标。我们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围绕着这些职业素质开展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才能为社会为国家输送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

注释:

①② 引用自百度百科

[1]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品质革命之魂》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 著

[2] 《论“工匠精神”》 徐耀强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科学研究项目课题“工匠技能型人才短缺及原因研究”(编号:2017JB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罗玮(1978.3-),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副高,文学硕士,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数字影像。

G715

A

1672-5832(2017)12-0083-01

猜你喜欢
工匠制造业精神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 07:36:09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拿出精神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