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2017-11-30 10:12赵勇
读天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主体性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当今的教学改革,根据我们偏僻乡镇中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的特点,针对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双边关系,我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主体性

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这里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向同仁虚心探讨。

一、 完善观念,从新开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往往很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使学生一味照搬而不积极思考,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 在师生和谐的课堂交流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重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 在形式多样的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氛围,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间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教学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想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地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会到了主人翁的乐趣。

2. 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例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調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 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 教会学生“看”书。基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的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哪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 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很多学生在完成习题时,面对题目和教材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教会学生答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该学科的学生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于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吴佳佳.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07).

[2]周容容.有效提高课堂效益——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例[J].吉林教育,2016,(48).

[3]劳婷婷.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04).

作者简介:

赵勇,重庆市,重庆市大足区邮亭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主体性创新思维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