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玲
摘要:数学在小学教育中属于最基础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小学数学是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研究数学学科的入门砖,学生只有在小学打好数学基础,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帆风顺、得心应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尽办法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0-0194-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改的广泛实施,小学数学教师要逐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转变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经验,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分享如下:
1.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索学科知识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主动认识事物、探求科学真理的源动力,因此人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所创设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好奇心强,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产生激动、兴奋的情绪。因此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抓住这一特征,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1 童话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每一名学生从小都是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他们对童话故事里的情节、人物记忆颇深,对于童话故事有着深厚的感情。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白兔拔萝卜的故事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将拔萝卜改编成三只小白兔抢萝卜,情境设置如下:三名同学扮演三只小白兔同时要去抢一只胡萝卜,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如何让它们三个距离萝卜一样远,学生纷纷表示让三名同学并排站齐,将萝卜放置在他们的正前方。此时教师增加问题的难度,如果让三名同学站在不同方向,如何体现公平性?学生又展开想象,继续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圆"的概念,以胡萝卜为圆心,画一个圆,让三名同学站在圆的任意位置,距离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投入童话故事的表演中,不仅学习兴趣大增,而且也学会了相关的数学知识。
1.2 創设竞争情境,寓教于乐。任何一名学生都有渴望成功的心理。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征,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开展竞赛活动,将新知识、新内容融于竞赛活动中,创设竞争情境,使学生在游戏、竞赛中集中精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竞赛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数学学习增加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形式设置竞赛,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事先准备十张卡片,每张卡片分别标注数字1~10,将学生进行分组,每四人一组,四名同学每人抽一张卡片,然后运用加、减、乘、除、小括号作为运算符号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要求是24,谁先计算出来谁胜出。这一竞赛既考察了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又锻炼了学生的口算速度,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好奇心,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模式是形象、具体的,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使学生感到无能为力,产生厌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数学教师要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切实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挂钩,使数学知识变得富有生命活力,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有所用,逐渐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激活我们的数学课堂,将学生从枯燥的公式、抽象的定义中解脱出来。比如在学习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时候,正在上课时,学校突然停电,下课铃声不响,教师可以运用所学的时间单位,结合这一现象,提出问题:这一节课的开始时间是9点25分,每节课40分钟,现在时间是10点5分,请大家计算现在是否下课了?这一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在学生们眼中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用得到的知识,而且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因为喜欢这位教师而爱屋及乌的去喜欢教师上的这门课,同样,也会厌恶某位教师而不愿意去学习。受数学知识抽象性的影响,许多学生容易对数学学习产生了畏惧、厌倦心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出现厌倦心理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之间在空间、心灵上的距离,它促使学生由单纯的认知需要逐步上升为情感上的需要,同样使教师的职业需求转变为职责需求。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想学生所想,多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优质课堂的特征分析》 赵冬臣.
[2]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张桂芳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季胜男endprint